新浪财经 宏观经济

任泽平:短期经济形势严峻 中长期最好投资机会在中国

新浪财经

关注

原标题:任泽平:短期经济形势严峻,中长期最好的投资机会在中国!

来源:泽平宏观

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我相信在座的诸位听到的负面观点、唱空经济的言论比较多,如“洗洗睡”“离场论”。但是我想谈一点不同看法,我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前景比一般的经济学家乐观,因为大部分经济学家都看的太短了,尤其在市场上的经济学家。

什么叫成长呢?国家的转型,一个人的成长一定是经历阵痛的,所有的生物界的蜕变、凤凰涅槃,都是痛完以后整个人成长了,国家也是如此。我认为现在中国经济处在一个这样的转型期。其实我也想借这个场合给我们的经济学家群体提一提建议,少谈些主义,多研究点问题,多提建设性意见,一起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下面我讲一讲对未来经济形势的看法。

我用一句话来概括宏观经济形势,短期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但是中长期来看,我认为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改革开放40年,每隔十年就有唱空中国经济的言论,一波高过一波,不仅是我们自己内部,很多老外也看不懂中国,什么原因?在过去几十年,有不少观点认为中国经济要崩了,中国经济要危机了,中国经济要怎样怎样的。但是我们中国度过了黄金的四十年。中国过去四十年发生了什么,我跟诸位讲一下。中国过去四十年,1978-2018年,中国GDP增速年均是9.5%,我说的是实际增速。如果我们加上价格因素,年均是14%左右。什么概念呢?我们国家高速增长,为每个人提供的宏观上的资产回报率14%左右。

1978年中国城镇化率比印度都低,17.92%,不到18%。但是今天中国城镇化率60%,已经远远超过印度了,印度是不到40%。我们人均GDP在1978年比印度还低,现在中国人均GDP是9700美元,再过五年,只要不犯大错,我们人均GDP就将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这就是我们取得的成就。

但是回顾过去这些年,我们一帆风顺吗?显然不是。我们经历了1989、1998、2008、2018,哪个不是大风大浪,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不断克服困难才能不断进步。其实在中国这片广阔的投资沃土上,没有任何理由去看衰,去抱怨,因为每天都在给我们提供了惊心动魄的创业机会。

短期经济形势有它的严峻性,GDP增速马上要进入5%的时代,但是我觉得一点都不可怕。现在中国经济进入5%时代了,我在五年前,2014年就提出“新5%比旧8%好”,预测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平台在5%左右,2015年就提出来中国经济L型。

短期经济下行,原因并不复杂,世界经济近期都在下滑,所以全球新的一轮货币的宽松,投资包括基建、房地产、制造业。基建之所以今年起而不动,主要是因为地方没有钱。制造业是因为出口不行。

谈到房地产的时候,我现在特别担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房地产一半是金融,一半是制造业,房地产也是实体经济。过度放松和过度收紧都是错的,房地产也是制造业,大的房企都是高端制造业,所以应该客观、专业、冷静的来看待。

我今年还有一个观点,最近大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的PPI创了新低,负的1.6%,通缩。但是我们猪价推动了CPI高达3.8%的增长,你会发现历史上很少出现,我们的工业品价格和社会品价格出现了如此大的背离。最近经济学家圈争论很大,有人认为是通胀,所以应该加息。有人认为是通缩,所以要降息。我的观点是通缩,拿掉猪以后都通缩,不能为了一头猪牺牲整个中国国民经济,所以我认为该降息了。这是我的观点,6到8月份争论比较激烈,8月份以后,央行连续三次降息。

我们对货币政策的建议是,不要大水漫灌,也不要过度收紧,回归中性、稳健就可以,目前来说我们的货币政策还是有点紧,尤其是做企业的人,应该都有明显的感受。

对于2020年的政策,我的建议是除了适当降息、降准之外,要大规模减税降费和大规模基建。其实这个问题争议也很大,第一个减税降费,在经济不好的时候一定要防止收过头税,我建议越是经济不好,一定要减税降费。很多人说经济不好,地方的财政都很紧张。按照历史上来说,如果地方政府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财政平衡的话,那企业就危险了。所以这时候就是一定要减税降费,中央要给地方空间,提高赤字率。这是我对财政的第一个建议。

第二个建议,对于人口流入的城市群、都市圈和区域中心城市,可以进行适度超前的大规模基建,而且对地方政府不要搞终身追责制。为什么?我跟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知道我是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过五年,当时主要是研究公共政策、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当时我那个部门叫宏观经济部,就是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的。1998年的时候,当时亚洲金融风暴,朱镕基总理推国债项目,什么意思呢?就是发国债来修路。

我曾经翻过那时候的文献,当时很多人争议,说你修了很多路,路上都没有车跑,批评我们的政策。结果十年以后,这些路都拥堵了。到了2008、2009年,我们搞了四万亿,客观讲四万亿目前来说争议都比较大,我就跟大家说,我认为四万亿里面的财政政策90%都是对的。当时四万亿出来以后,我们也是修了很多路、搞了很多轨道交通。当时也有人说,我们的基建过剩,我们修的路都没有多少车通行。大家现在来看,不仅我们一二线城市拥堵了,很多三四线城市都拥堵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

中国现在城镇化率是60%,发达国家城镇化率是85%以上,所以唱空中国的城镇化,都是没有任何道理的。中国城镇化还有20年,未来基建的空间很大,缺口很大,中国体制的优势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唱空房地产也是没道理的,这个行业没有问题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很多人认为,我们跟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日本很相像,即经济崩盘以后,进入失去的20年。这些观点特别能引发别人的焦虑,但是都经不起推敲。中国现在能跟90年代的日本比吗?90年代初,日本的城镇化率都90%多了,而且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已经没有任何空间来消化它的问题了。

中国现在的人均GDP和城镇化率大致相当于日本的什么阶段呢?日本60年代末70年代初。大家看看70年代初以后日本发生了什么,就是中国的未来。如果我们能够推动新的一轮改革开放的话。

这是我对短期经济形势的看法,短期经济形势压力比较大,所以我们建议应该降息降准,建议应该财政减税降费,大规模基建。

实战经济学:我的追求

文 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人的终极追求是财富自由、人身自由、精神自由。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做事做人,最笨的办法才是最好的办法。做学问,最好的捷径是读经典。做研究,最好的捷径是接地气、实战、做基础研究。都是最笨的办法。

大家可能发现,我们的研究与学院派不同,那就是观点鲜明、接地气、实战,从不模棱两可。

经济学,经世致用之学。在美国,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格林斯潘、沃尔克等都是著名经济学家,达里欧、索罗斯等对冲基金经理都对宏观经济有很深的洞察。在中国,80-90年代吴敬琏、厉以宁、杜润生等的改革方案对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发挥了重大作用,当下一批年富力强的经济学家正走向前台、担当改革操盘手,家国情怀,使命担当。

可见,经济学并不是阁楼里的学问,她以解释解决所处时代的重大问题为使命,生命力旺盛,魅力十足。学术研究强调理论解释,公共政策研究强调解决方案,商业研究强调前瞻性判断。敢于直面、挑战现实问题需要功底和勇气。

面对未来,我们对世界也包括对人类自身的认知都是十分有限的,何况更难的是知行合一和执行力。有人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收获了一个时代;有人号称算无遗策以大师自居,却始终作壁上观。

人生是一趟心灵的伟大旅程:嗷嗷待哺的婴儿,满面红光的学童,哀歌的恋人,长胡子的士兵,身经百战的将军,戴眼镜的政治家,返璞归真的贤者。20年来,遍访名师,努力学习,日益发现所知有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常悟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先后在人大清华学习理论经典著作,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习公共政策,在国泰君安方正证券学习商业研究。参与重大文件和改革方案起草,2011、201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数百人量化绩效考核排名第4、6位。2014年下海,预测“5000点不是梦”“改革牛”,2015年预测“经济L型”“一线房价翻一倍”,当年带领团队勇夺中国资本市场大满贯冠军分析师,创造业内历史最好成绩。作为硬核财经,“泽平宏观”微信公号订阅量超百万,2018年中国“时事资讯”类最具价值微信公号第七。

回首往事,深感诸多不足。未经历失意,不足以言成功。能经受多大的诋毁,才能经受多大的赞誉。不为失败辩解,不在荣誉面前停留,一直在路上,风雨兼程。

作为实战经济学的阶段性总结,近年出版了三本超级畅销书,每本书都加印十多次。

1、《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任泽平、罗志恒,人民出版社,2019

在中美贸易摩擦爆发之初,提出“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长期性和日益严峻性”“这是打着贸易保护主义旗号的遏制”“最好的应对是改革开放”。全面呈现美欧、美日、美苏贸易战和中美历次贸易摩擦,总结美国发起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和资源战的惯用手段,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贸易摩擦升级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军事危机的覆辙。刘世锦、吴晓灵、李稻葵、刘元春、宋立洪、管清友、沈建光等著名经济学家联袂推荐。

目录

序 中美贸易摩擦本质、影响、应对和未来沙盘推演

第一章 全球贸易战和美国大萧条

第二章 美日贸易战:日本为什么金融战败?

第三章 美日贸易战:美国如何赢得经济争霸?

第四章 美苏贸易战:冷战和全球争霸

第五章 美国两党及内阁成员对华思想全景图:美国对华如何走向强硬?

第六章 中美历次贸易摩擦及贸易失衡的根源

第七章 美国对华《301 报告》:主要内容及存在问题

第八章 中美经济、教育、文化、营商环境、民生对比

第九章 中美科技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体制对比

结论 大国兴衰的世纪性规律与中国复兴面临的挑战及未来

2、《新周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实战》,任泽平、甘源,中信出版社,2018

全面呈现“5000点不是梦”、“一线房价翻一倍”、“经济L型”、“新周期”等重大预测的逻辑和框架;构建宏观经济、公共政策和大类资产的研究体系。把握宏观大势,科学配置大类资产,应势而为。

目录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

中美税制及税负的比较

中国影子银行:银行的影子和监管博弈

房地产周期研究

投资时钟与大类资产表现:经典理论与实证检验 

汇率的分析框架与人民币展望  

黄金价格的分析框架  

深度对话:我是一名不可救药的长期乐观主义者

3、《房地产周期》,任泽平、夏磊、熊柴,人民出版社,2017

原创性提出“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成为业内标准分析框架,根据该框架2015年预测“一线房价翻一倍”。“房地产是周期之母”“十次危机九次地产”广为流传。提出“人地挂钩+金融稳定”是解决当前中国房地产问题的关键。

目录

导论

第一篇 房地产周期的基本规律与国际经验:一线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

第一章 中国房地产周期研究

第二章 人口迁移的国际规律与中国展望:城市的胜利

第三章 从国际经验看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人口发展趋势:人口控制VS城市规划

第二篇 房地产市场风险:十次危机九次地产

第四章 全球历次房地产大泡沫:催生、疯狂、崩溃及启示

第五章 中国房地产泡沫风险有多大?

第六章 这次不一样? 2015-2016年中国房市泡沫与1991年日本、2015年中国股市比较

第七章 保汇率还是保房价:来自俄罗斯、东南亚和日本的启示

第三篇 房地产政策与制度:短期调控和长效机制

第八章 德国房价为什么长期稳定、在全球独善其身?

第九章 中国房地产调控二十年:问题、反思和抉择

第十章 谁是房地产盛宴的最大受益者:房价构成分析

第十一章 地王之谜:来自地方土地财政视角的解释

第十二章 供需错配、人地分离:一线城市高房价、三四线城市高库存的根源

第十三章 房产税会推出吗:从历史和国际视角推断

白驹过隙,沧海桑田,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什么?心即理,知行合一,事上磨练,致良知。

我们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其实都是各自内心修炼的影子。你信仰什么,就看见什么,理想,事业,爱情。感恩时代,贡献社会。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