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宏观经济

视频|马来西亚官员:和产业结合是职教生存唯一机会

新浪财经综合

关注
CDRF专访 马来西亚教育部秘书长:和产业结合是职教生存下去的唯一机会

CDRF专访 | 马来西亚教育部秘书长:和产业结合是职教生存下去的唯一机会

来源: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对中国职业教育来说,2019年意义非凡。

年初,《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篇首即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加下来几个月,《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关于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相继发出。

可以预见,即便仍面临困难与挑战,2020年将是中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一年。

如中国一样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马来西亚政府在2012年也曾有过。2012年,马来西亚教育部在《2013-2025马来西亚教育蓝图初步报告》中提出“职业转型计划”,希望通过该计划具体实施,让社会公众接受职业教育。

七年过去,马来西亚探索出了哪些职业教育管理新路径?他们认为职教发展重点在哪些方面?在实践中马来西亚的做法又能给中国职业教育带来哪些启示?

2019年12月,在教育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赢未来:职业教育发展国际研讨会”召开期间,马来西亚教育部秘书长拿督莫哈末贾查里(Dato’ Dr. Mohd Gazali bin Abas)接受了CDRF Exclusive的独家专访。

以下是访谈视频及全文:

CDRF:在此次会议上,我们可以看出各国的职业教育面临很多共性问题,比如认证框架、课程设计、和就业接轨、社会认知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马来西亚政府有什么创新举措?

拿督莫哈末贾查里:我认为有几点做法值得提出讲讲。

第一,就如我们上面所述,政府内部涉及职业教育的部门太多了,所以政府通过成立高级别官员组成的内阁委员会来更好地协调政策。

第二,此前,在马来西亚为大学和职教院校提供认证的是两家不同的机构。但是,为大学提供认证的机构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职业教育认证,两个机构的前进方向不统一。

为了消除这种互相影响,政府设立了单一的认证框架。目前,两个认证机构被整合在了一起,在一个框架内工作,该框架可以确保双方的认证被彼此承认。这是非常重大的突破。

第三,在马来西亚有被称之为“专家委员会”的机构,他们会在课程认证方面为政府提出建议,但这个组织非常传统、非常学术。

两年前,政府为职业教育也设立了一个类似课程认证的机构,我们称其为技术专家委员会。

该机构成立,改变了游戏规则。现在已经有职业学校提供基于技术专家委员会认证的课程,而不仅仅是学术为主的工程师委员会认证的课程。

当大家提到专业主义时,很多人想到的是学术卓越。我们也要给技术应有的认可。自从我们设立技术专家委员会以来,学校确实逐渐开始开设和学术课程享有平等地位的技术驱动的课程。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通过促进职业教育,不仅可以解决技能不匹配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因为接受了职业教育,年轻人可以自己创业。

学习烹饪后他们可以自己开餐馆。虽然餐馆可能很小,但至少可以以此谋生。与高中毕业生相比,他们可以通过创业做老板而获得更高的收入。

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与别人合作或者应聘某公司。但我们希望确保年轻人进入劳动市场时都有一定的技能。

拿督莫哈末贾查里

CDRF: 您刚才提到了职业教育内阁委员会。这是一个由教育部长主持,八个部委参与的委员会。为什么设立这个委员会,在协调的过程当中教育部遇到了什么困难吗?

拿督莫哈末贾查里:因为职业教育涉及到包括产业、就业、社会福利等等社会问题,为了理顺各部门分工,更好地改革和协调,政府设立了这样一个委员会。

内阁委员会的目标是解决协调问题,避免业务重叠和资源浪费,确保政府不只是考虑职业教育的供给侧,也能了解需求侧,比如市场需求,劳动力市场的动态。

设立该委员会的目标主要是:第一,协调供给侧;第二,确保需求侧,也就是产业,能够实质性的参与到设计和决策中来。

随着工业4.0,物联网,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问世和到来,政府必须确保办学机构和产业对此有所准备。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新事物。所有人都在学习,产业也在学习,办学机构也在学习。

通过提供这种协调机制,政府可以和产业一起适应,统一提供课程,而不是政府单向去了解产业的需求,独自提供教育培训。

企业们也和政府可以合作,一起了解市场需求,一起提供教育,减少浪费。这就是内阁委员会的立意。

CDRF:我是否可以说,在职业教育管理中,马来西亚政府似乎正在建立一个更贴近产业界的监管体系?

拿督莫哈末贾查里:因为这是唯一的选择。在旧的模式下,政府创办一个学校,为学校购置设备。采购时,这些设备已经过时了。因为通常政府在采购会看去年或两年前的型号。而这些设备在不断迭代。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政府开始与产业合作。必须与产业一起进步,由他们来采购设备并培训年轻人,这样才能接轨。

马来西亚的内阁委员会原本应该是由部长级官员组成的,但是政府首次将商业协会的主席纳为该组织成员,和部长一样拥有平等成员资格,并向政府提出建议。

不过,要找到合适的人来领导这些机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公司总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但政府要确保讨论的是整个行业的利益,这才是政府的角色。

CDRF:家长、孩子和整个社会环境如何看待职业教育,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在推广职业教育的时候遇到的一个困难,人们认为职教学生“低人一等”。马来西亚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

拿督莫哈末贾查里:这对马来西亚来说是一个挑战,但经过这些年努力,能够看到现在情况正在改变。

一部分父母的思维模式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将孩子送去职业学校,因为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产业界的认可。企业给出优厚的薪水,这件事就传达了一个正向的信号。

学生去职业学校可以得到与高等学院相似甚至更好的薪水。这样的案例正变得越来越多。通过各个行业的参与,可以解决职业教育“污名化”、得不到应有认可的问题。

所以关键在于政府释放信号,证明产业真正在参与,确保社会能真正看到产业的参与,他们才是真正能为职业教育说话的人。这在学生家长眼中有特殊意义。

当然,我们希望在职业教育的品牌推广上投入更多。像马云,他出身平凡,自学IT,成为世界级的商人。这些就是我们一直宣传的例子。在马来西亚也有很多成功案例,虽然体量上比不过马云,但人们可以平等地发展,已经有很多人通过职业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有了正确的品牌推广,我们希望未来马来西亚的职业教育可以像德国一样,成为人们的首选。

CDRF:目前马来西亚这种职业教育发展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拿督莫哈末贾查里:马来西亚50年代就有职业教育了。那时候产业没有投资培训,所以政府创建了职业学校。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驱动,政府主导的。因为那时产业不成熟,他们也在努力生存。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产业也在发展,它们通过吸引国外投资,通过国际市场而成为国际性的企业。也看到了改进技术的必要性。如何改进?通过投资本土人才。

产业看到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并慢慢开始创建自己的培训机构,政府于是也逐渐尝试将它们整合在一起。

马来西亚有不同的模式。有纯粹政府提供的模式,在没有工业的偏远地区,在这些地方产业没有办法创建培训机构。需要全部靠政府投资来培训年轻人。但我们也确保它仍然与产业接轨。

马来西亚也有100%由产业管理的培训机构。在产业成熟的地方,槟城州,有成百上千个跨国公司,实习培训由产业创办管理。产业自己设置的课程和标准,甚至比政府的标准还要好。

在这两者之间,也有混合的模式。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希望朝着产业驱动的方向发展。因为政府的资源有限。基础教育和免费教育也是很大的投资。职业教育领域与基础教育相比,是有可能让产业更多地参与进来的,所以要与产业合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成立了行业领导机构,为政府提供建议和决策,因为他们更了解市场需要什么。行业领导机构来设定基调和参数,政府对他们给予支持。

当然,政府也要聪明的使用私人部门的钱,因为他们既是贡献者也是受益者。政府要求他们缴纳基金,也要以正确的方式使用基金,提高劳动力水平。

CDRF:在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及其向产业界主导转型的过程中,你认为主要的困难是什么?

拿督莫哈末贾查里:促使产业的参与是难点。要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告诉他们培育人才是他们的责任,不能简单地要求政府提供现成的人才。政府全包全揽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他们觉得学生从高中毕业后,就自然可以在公司中完成所有工作。这不可能,公司必须提供培训。

要改变先学后工的状况,改为先工后学。行业来提供“学”。方法是将产业引进来,通过行业领导机构等来建立一个框架,并确保这些框架能按照宏观议程运行。

我们总在讨论新增的劳动力,并没有太多谈论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通常,他们问题被留给企业来解决。

现在,马来西亚要求每家企业缴纳基金,要求企业把员工送去接受更好的培训。如果雇主不提供培训,员工就会逐渐流失。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如果员工流失了,只会去另一家企业。所以从政府角度看来,这个过程中经济总体是受益的。但如果雇主能提供丰厚的酬劳,员工就不会离开,企业也不会有损失。所以,企业有义务照顾好员工。

此外,职业教育也能为有身体或者智力障碍的学生提供技能。有特殊需要的人,比如没有腿的人,没有手臂的人,有学习障碍的人,通过职业教育,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技能。

在马来西亚的一所社区大学,25个人的班级里,每人都有语言障碍。我们给他们提供烹饪课程。令我们惊讶的是,毕业半年前,他们就已经在周围酒店找到了工作,因为产业一直在参与。职业教育给了弱势群体第二次机会。

CDRF: 为什么要推广职业教育?这也许是我们在做之前必须想好的。职业教育必须在为弱势群体服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拿督莫哈末贾查里:对,要成为一个发达国家,必须有一种理念,即必须照顾弱势群体,而不仅是大多数人。

必须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但同时要关注弱势群体,特别是有特殊需要的人。那些在非常偏远地区必须进行特殊干预的人。需要为他们做的更多,更好,通过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机会,为他们提供第二次机会。

2016年9月,为了进一步探索主要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综合能力、学校教育质量、领导治学理念提升的有效的干预措施,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设立了“中等职业教育赢未来计划”(以下简称“赢未来计划”),在广东、四川、贵州、河北4省6市县的31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社会试验项目。项目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目标是赋予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培养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项目主要干预措施包括设立校园文化活动基金、奖学金、奖教金,开展校长培训、学生训练营、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等,至今已有21万中职学生受益。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