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宏观经济

梧桐山隧道往事:李嘉诚狮子大开口 要一次性付款10亿

新浪财经

关注

梧桐山隧道往事风云:李嘉诚狮子大开口,要一次性付款10亿!

来源:易简财经

近期,关于李嘉诚先生的讨论此起彼伏。网上更是盛传李嘉诚早年曾投资于深圳梧桐山隧道,并于2011年出售,止损离场。

李嘉诚接连表态之后,他创办的长实集团17号也主动就网传信息发声辟谣。

当年的“梧桐山隧道回购风波”是怎么一回事,网络传闻到底是不是谣言,小编花了一整天时间整理资料,发现李嘉诚的确深涉其中。

- 1 -

梧桐山隧道的诞生

梧桐山隧道的诞生还要从深圳市的地理发展说起。

早在1983年,深圳就开始筹备建设盐田港,发展海上贸易。海上航道是畅通无阻的,盐田港的劣势在于陆路进出盐田港的限制。

深圳城市发展呈现东西向发展,市区在中西部,盐田港所在的盐田区位于深圳东部区域,有深圳第一高山——海拔约1000米的梧桐山阻隔,与市区罗湖区形成隔离。

为了打通盐田港与罗湖区之间的隔阂,梧桐山隧道应运而生。

1987年9月底,梧桐山隧道正式投入运行,在通车的那几年,深圳梧桐山隧道是整个内地最长的、标准最高的一条公路隧道,由隶属于原深圳市运输局的深圳梧桐山隧道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

根据《南方日报》报道,1997年1月,李嘉诚和黄集团旗下的香港达佳集团注资梧桐山隧道公司,盐田港集团和香港达佳集团合资经营,双方各占50%股权,隧道公司享有梧桐山隧道30年的收费权,终止日期是2027年,在协商年限到期后,项目将归还深圳市。

其后,盐田港的飞速发展,梧桐山隧道的车流量迅速增加,深圳市区与东部的交通车辆的80%靠梧桐山隧道实现,平均双向日交通量为3.5万余辆次,每天有1.5万辆货柜车通过梧桐山隧道进出盐田。

收费方面小车通行每次10元,货柜车通行则每次30元,对当时的物价来说,这不是个小数字,达佳集团可谓日进斗金。

但因为梧桐山隧道收费,这条隧道成了盐田的交通瓶颈,长期塞车,仅隔了一条隧道,盐田沙头角与罗湖莲塘的同等房产每平方米差价就达到近千元。

深圳市民怨声载道,要求取消梧桐山隧道收费的声音开始响起。

- 2 -

38次谈判“难产”

1996至2002年,深圳市盐田、罗湖等区的人大代表连续7年就此问题提出了议案或建议,要求取消梧桐山隧道收费。其中2000年更有101名代表联名提出议案,强烈要求取消梧桐山隧道收费,当时的代表们表示,“凭什么盐田的居民出门就要交钱?我们在享受公共资源方面需要公平!”

2001年深圳市有关部门召开了“隧道通行费的价格听证会”,欲将隧道收费标准定性为政府定价范畴。然而,政府下调收费标准的理由立即遭到了隧道公司的反驳。隧道公司认为应该秉承市场经济原则,按合同办事,他们说根据当年双方达成协议,隧道的经营权在特许期内属于开发商,因此,政府不应干涉隧道的收费高低。

双方相持不下,2004年,深圳市政府期望以9亿元的价格收购梧桐山隧道,但是隧道公司方面提出的要价是13亿至13.5亿元,而且其中10亿元须一次支付,深圳市政府则希望能以分期付款的形式收回隧道。

2006年7月,深圳市交通局在处理“深圳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第20060120号议案”时答复显示,深圳市政府决定以回购的方式解决收费问题,同时他们还表示“近几年来回购谈判十分艰难,仅与梧桐山隧道公司的谈判就达38次,但一直没谈成,因为对方要价太高”。

究竟是谁在狮子大开口?盐田港本身是国企,大股东为深圳市国资委,没有开天价的动力,而另一股东李嘉诚方面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于是深圳市既无法按照市场价回购,又无法降低该隧道收费,只能再想其他解决方案,

- 3 -

成功回购,8年艰苦谈判宣告完结

2004年9月,深圳市宣布投资20亿,修建深盐田第二通道,这条隧道从一开始设计,就决定了通行免费,而且改变了梧桐山收费隧道,作为连接深圳罗湖和盐田的唯一通道的格局。

2008年7月,深盐第二通道终于建成,正式通车,市民纷纷拍手称快“有了免费的谁还走收费的?”

市民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梧桐山隧道通车量大幅减少,梧桐山隧道的商业价值从此不复存在。

到了2011年,深圳市政府出资2.5亿元收回了梧桐山隧道,并随后宣布免费通行。最后2.5亿元的成交价,相当于当时港方报价的1/5。

“梧桐山隧道回购风波”到此也就暂告一段落。

- 4 -

隧道之战之后

现在小编用天眼查查询,当下,深圳梧桐山隧道有限公司的确为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持股所有。

但是,通过相关资料的回顾,李嘉诚曾投资且持股拥有梧桐山隧道公司可以说是实锤无疑了,整个深圳媒体圈都知晓, 当年李嘉诚间接持有盐田港公司的股权。今天长江实业的辟谣,只是说明长江实业没有持有这个隧道,却不代表李嘉诚没有持有这个隧道。

然而在这场风波中,我们也再一次看到了资本逐利的本质,李嘉诚作为商人具备这种特性本无可厚非。但是,资本也应该讲社会责任,李嘉诚在这条隧道上表现出的强势和无所顾忌,在这场关系民生与经济发展大局的博弈中的狮子大开口,着实让人惊讶。

纵观过去30年,李嘉诚在内地的行事,给大家留下了 “囤地居奇、赚尽最后一个铜板”的形象,并非偶然。

在最近的香港问题中,中国主流媒体的分析也越来越深入和透彻,直指问题的核心是某些资本集团垄断香港核心资源,堵塞了年轻人的上升通道,没有社会责任感。无须点名,我们都知道李嘉诚位列其中,他的行事逻辑,从这场隧道战争中就已经暴露无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