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年间GDP突破三万亿 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原标题:十年数据看北京市经济结构如何优化?
7月17日,北京市2019年上半年经济成绩单出炉。上半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12.5亿元,同比增长6.3%。总的来看,上半年北京市经济保持平稳运行,高质量发展在稳步推进,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总体经济呈现出“提质强韧”的特点。那北京经济结构向什么方向优化?如何实现优化的呢?有理数收集整理了北京市近10年经济发展主要数据,尝试从数据分析角度来找找答案。
10年间北京GDP突破三万亿 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近年整体数据看,北京市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平稳调整的态势。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结束北京考察时曾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就做好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发表了重要意见,其中第一点就是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
基于这些定位,北京市在产业发展等方面做了诸多调整。宏观层面上,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第一、二产业占比继续缩小,第三产业占比则不断提高。三次产业构成由2009年的0.94:23.0:76.1,变化为2019年上半年的0.32:16.9:82.8。
整体经济在“稳中求进”的同时,北京全面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过去一段时间里,北京市疏解或升级了很多和首都城市定位不符的产业,经济“绿色”质量大幅提升。
仅2018年,就淘汰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656家,动态清理整治521家“散乱污”企业,石化等重点行业实施高压料仓废气深度治理、柴油储罐治理等工程项目及调整退出,减排挥发性有机物2100吨。从过去10年全市污染物数据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减少,大气中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
“新经济”领域发展势头迅猛
三次产业构成的变化大势之下,是更为细分的北京市行业、产业发展调整。分行业看,从2009年和2018年不同行业在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比较可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过去十年在北京市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提高了2.31-3.92个百分点,提高幅度远高于其他行业,“高新”经济业态发展势头迅猛。
而工业、批发和零售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下降明显。仅2019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减少195家,其中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减少企业占到77.4%。
分产业看,过去10年里,北京市部分新产业发展势头也很迅猛,特别是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制造等科技含量高的高技术产业,2009年与2017年间年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远超同期GDP增速。
北京市产业发展的结构性变革背后是城市战略定位的明确与坚持。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将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北京的核心功能之一,指出北京产业发展的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方向,以科技创新中心功能为战略引领和根本遵循,实现首都经济创新发展。
“高新”经济发展背后是不断加大的科技创新投入。过去10年里,北京市科技活动人员数、R&D投入经费内部支出、专利申请及授权量不断上升。
在科技创新和“疏解整治促提升”的大背景下,北京市经济生产中的能源效率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2018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为45.6万元/人,比上年提高4.7万元/人。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254吨标准煤/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3.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为12.9立方米/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7.1%。
农业持续转型升级,都市农业稳步发展
除了以工业、服务业等为主的第二、三产业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以农林牧渔业为主的第一产业虽然在北京经济总体中占比很小,但近10年其内部也发生了结构性调整。
从2005-2017年北京市农林牧渔业产业占比数据看,最突出的变化是林业在第一产业中的占比从2005年的5.2%上升到2017年的19.1%。
2019年上半年,北京市第一产业增长17.5%,在第一、二、三产业中增速最快,林业对第一产业增长贡献突出。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庞江倩解释,今年上半年,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拉动下,全市林业产值大幅增长,实现产值56.3亿元,同比增长101.6%。
北京市农业持续深入推进“调转节”,在传统种养业规模缩减的同时,林业产值增长1倍,农业生态功能进一步增强。2019年上半年,北京传统种养殖业,如小麦、蔬菜以及畜禽产品产量继续下降,但另一方面,都市农业质量效益有所提升。庞江倩解释,目前北京农业生态功能更加突出,都市型农业实现了提质增效。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历年统计年鉴、北京市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市历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