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宏观经济

2019私募梦想创业营第三场A组答辩 分享投资体会

新浪财经

关注

新浪财经讯7月19日消息,由东方证券与新浪财经联合主办的2019“东方证券杯”私募梦想创业营第三场圆桌答辩在北京举行。在A组圆桌答辩环节,博牛私募总经理助理周天鸣、和元达量化投资总监张智能、启林投资市场渠道总监张孟蕾、沣谊投资基金经理高骐、天合投资基金经理卢陈熠作为5家入围优秀机构代表人一较高下。【点击进入专题】

东方证券总裁助理、财富管理业务总部总经理徐海宁和中国工商银行私人银行部副总经理陈坚担任答辩评委,两位评委根据入围优秀机构的综合表现进行定性打分。通过3分钟机构简介、标准化问答、开放性问答、机构间互问互答四个环节,私募创业机构畅谈创业心得和行业见解,充分展示了机构实力。

以下为答辩精编:

徐海宁:问一个企业治理结构的问题,请各家详细介绍一下主要创始人的年龄、投资的经历、有什么优势、大致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未来三年有什么愿景。

启林投资:启林投资创始人团队三个人是中科大本科的物理学同学,分管不同的板块。启林有一个优势,我们致力于做平台流水线形式的公司。包括IT的支持,做数据处理、投研因子挖掘和组合管理、算法交易、T0等等,各个板块都有不同的人负责。总管的人是王鸿勇王总,他负责指引大方向,其他人朝着这个方向做创新研究。打分机制和评价机制都是他来做的,各个部门有评分积分表,具体落实到各个部门的考核。

重点讲一下投研。投研方面的愿景是立志于未来做成一个平台化的形式,目前启林做的中性策略的产品定义的是内部收入替代的风格,未来也是通过稳健型的基金给投资者做资金管理。量化机构受限于创新能力,我们希望招收一些特别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人。世界上百分之七八十的创新工作是由35岁以下的人完成的,永葆投研团队创新能力也是我们的愿景。

和元达量化:先介绍股权结构,我们公司成立的时候实缴是1000万,我和我的同学占35%,另外一个大股东,占65%的股份。他出钱,我的同学出计算能力,我出模型,三个人把架构搭起来了。整个公司控制人是我和我的同学,已经写入公司章程里,公司的决策权都交给我们。大股东承诺将来引入新的团队,再逐渐把股份给到我们。我同学的优势是计算机,原来在中国移动,整个系统架构和计算方面在业内是佼佼者。我主要做底层模型,从演绎法入手。我司三年的愿景,明年我们会去香港成立一个子公司,整个架构已经搭建好了。我们目前的管理规模是一亿,明年底希望到20亿,三年做到50个亿,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自然而然增长,当然客户的利益是第一位的。

沣谊投资:我们的创始人是邵喆阳邵总,1979年出生。本科、硕士都是在上海交大念的,念完之后去了华宝兴业,做基金经理。另外是王天东王总,是邵总在交大时的同学,在上海好几家上市公司做独立董事。我是美国硕士毕业以后回国,当时在中信期货的研究所认识了邵总,然后就开始跟他一起创业。公司股权在创始人和几位领导手上,公司氛围很融洽,以后如果有股权激励可以进一步再谈。

天合投资:我们创始团队是丁总和肖博士,两个人是大学同学,后来丁总去了英国留学,肖总留在上海,在上海财大攻读了金融学博士,在香港一个公司做基金经理。丁总之前是从事股权投资做PE的,在PE行业里做了20多年,2015年、2016年想一起搭个平台做二级市场。因为他之前除了主业做PE以外,个人经常做很多证券投资,业绩也是不错的,就想跟肖博士一起合作。丁总在股权时代有非常多的行业经验,他接手过的项目成功上市的有100多支。造就了我们目前投资人的群体也是当时跟他投PE的一群投资人,2017年、2018年之后股权市场慢慢冷落,对小规模的PE,他们也把配置放到二级部门来做。现在主要客户都是之前合作的PE投资人,处于从增值到保值的过程中。目前股权结构丁总占90%,剩下的股权是肖博士。

未来的愿景,我们现在主要的客户来源还是之前合作的客户,以及当时扶持的上市公司,他们有投资需求会找到我们做一些投资。未来的愿景是开发更多社会化的渠道,去做客户的扩展。我们是2017年成立,2018年开始产品化运营。客观讲,现在的股权治理结构是比较扁平化的,像创业公司一样,未来会慢慢把制度建设抓起来。

陈坚:资金是机构方的,还有零售方的,你们今后更喜欢机构的资金还是喜欢零售的资金,为什么?

博牛私募: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跟您这样的渠道方合作对接C端资金,我更偏向于把它划分为B类。我是这样理解的,如果去做零售的资金,找渠道做跟我们自己去对接的效果会不一样。之前是比较侧重于做机构的合作,比如我们现在合作的都是一些上市公司、FOF等等,他们很关注你的投资逻辑以及过往的业绩、公司治理等等,会进行综合的考量。如果跟B端合作,只要你的策略失效或者市场风格跟你不匹配的情况下会很弱,但是如果我们自己做C端,他的黏性往往会比B端的合作方更强。在座的每一位都很难保证我们的策略在今后所有的环境中都一直有效下去,这也是我们的抗风险能力。万一你的策略今年跑得很糟糕,很多B端的客户是会赎回的,他不是不认可你的投资能力,但是他要对他的客户负责,如果我们手上能够有一批比较忠实的C端客户,我们有在回撤期和策略跟环境不适应不匹配时扛过去的能力,保证我们的公司活下来。我们也跟第三方的财富管理机构都是有合作的,这一块的合作前景非常强,但是管理人需要在中间做一个平衡。

和元达量化:目前我们主要都是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看到净值有波动他可能就会问一下。从我们的角度出发,我们最喜欢的是机构,因为机构专业,也知道我们的风险在哪里。看到我们的回撤他能知道是怎么回事,如果是个人投资者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管理成本会非常高。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基于我们对自己模型的信任,只要市场不成熟壮大,还维持这样,我们的逻辑还是大规模有效的。我们有这样的自信,当然也会理性监控我们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喜欢的是机构投资者,没有必要让个人投资者去做择时。因为机构资金会看得远,更加专业。

启林投资:资金构成现在80%是券商,与券商合作分为三个层面。券商自己也有投行,资管和全国代销都有合作,我们目前合作十多家券商。说到对客户的挑选,启林2016年—2018年是转型的过程,最开始是做个人为主,后来跟券商合作,因为做出了口碑,我们第一个市场是从2018年7月份之后才进来的。跟券商合作,券商分担了我们的很多工作。现在个人对量化机构的认识不够透彻,大家都不知道量化是什么,告诉他量化是做什么的,他不懂,他也觉得这是个黑匣子,没有办法解释清楚,所以接受度不高的同时,券商做了这部分工作。券商现在也在做财富管理转型,他们跟客户沟通更透彻一些,所以我们可以跟券商合作,帮个人投资者配置一些资产。我们更倾向于跟专业的机构合作,下一个目标就是跟银行进一步合作。近两年,“资产荒”的走势更明显,大家在配置的时候,量化对冲是一个很好的配置标的。这是我们的一个计划,也是愿景,希望今后跟陈总有合作。

沣谊投资:个人客户如果认可我们的投资逻辑,他就会持有的时间比较久。不好的是净值出现了波动,我们要花很大的精力去维护他们,对他们进行情绪上的“按摩”。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跟一些机构资金进行长期合作,机构资金的好处是持有时间长、专业。

天合投资:目前天合的客户主要都是之前丁总做PE阶段积累的一些投资人。从表象上来看,可以分为C端,但我们客户的类型不能表象来看他是C端的,因为背后可能是一个工厂或者一个比较大的企业。所以我们的投资人都是比较大的客户,最小的投资人单笔投资都是1000万,没有特别散的C端。这种客户也是可以归为B端的,因为这种客户甚至都可以养一个专业的团队,他们有专业的团队去买各大私募。所以我们更加倾向于跟比较有实力的客户合作。我们的策略是追求绝对收益的,今年的回报,如果市场不好,可以忍受做5个点、6个点,但是普通的100万、 200万的客户,他的预期可能是20%。我们的策略可能很难满足他们的要求,可能会产生抱怨。所以我们希望跟理性的长期投资人合作,达到更好的复利效果。

徐海宁:我对你们的创始人或机构失败的案例更感兴趣,因为我觉得一个组织一定要经历失败。

博牛私募:我们经历过最大的回撤是5%,今年类似的行情最大回撤是2个点。我们是基于对我们策略逻辑的信任,追逐的是选出来的好公司,本身业绩的内生增长驱动他的股价能够跑赢大盘,而不是通过很极致的高频的量化因子的挖掘跟市场的参与拼刺刀,我比你跑得快,去赚这种钱。正是基于我们的这种逻辑,极端的行情能够在比较短期的时间内得到修复,回到足够长的时间维度里适合我们运作的行情结构里面去。过去6年、8年的时间里,我们的业绩是能够证明我们最基本的出发点和逻辑是真实有效的。我们同样也会面对最大回撤,面对机构资金的质疑或者赎回,但是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策略高度自信。相信我们能够在极端行情过去以后,恢复到应有的收益上。这是我们应对风险时的态度。

关于风控能力,我们有一票否决权,只有两个人同时同意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才做,如果是一言堂风险会很大。因为我们是做量化的,还是比较好控制风险的,程序设置好,规章制度也设置好,遇到风险按照流程去做就好了。我们在不断梳理可能发生的风险,虽然风险概率很小,但是如果发生就是致命的打击。

启林投资:启林的成长伴随着交易型α的成长。我们的失败案例也是出现在2016年。当时的深贴水超过25个点,我们是超过25个点建子仓。第一波回撤5个点,但我认为它不是我们的失败案例。

对冲的波动跟核心策略没有特别大的关系,量化对冲经过这几年发展,就像徐老师说的,从2016年多因子为主,到后来做机器学习、做算法、做人工智能、做特征提取,启林的步骤也是这样的的。最初2016年是做多因子选股,拿有逻辑的因子去选股,只要选到超额股票就能获得超额收益,现在大家拼算力。

启林2016年10月份左右,因为没有做严格的市值中性处理,大小盘风格轮动的时候有一点回撤,大概3个点左右。从此之后我们就做严格的市值中性、行业中性,尽量做风格中性,如果做完全的风格中性,可能就没有办法超α。我们不做择时,可以做增强的产品,让客户来做择时,我们也不会择风格。做中性策略的机构,会根据投研人员的决策去改一下风格,但启林不是这样做的,我们不去做风格,而是不断开发新的因子,去跑以量价为主的策略。

沣谊投资:2018年全年我们都挺煎熬的,投研体系有两块,一块是基本面,一块是技术面。2018年给我们的启示是当市场实在太差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调整仓位和在选股上尽量做掉一些,来规避风险。

徐海宁:从代销的角度来说,日常碰到市场波动比较大或者情况变化跟最初制定策略的情况产生比较大差异的情况下,你们怎么跟代销机构互动?

启林投资:跟机构的沟通很简单,前期合作的时候就已经把风险点在哪里谈妥了,他们知道我们的策略适合什么样的行情,在什么样的行情下可能会有回撤,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有大的增长,什么样的情况下会横盘。我们每天也会做原因分析,模型跑的怎么样,模型强弱情况,算法贡献情况,做分析之后,给客户一个正的反馈。我们都会以相对真实的层面跟客户交流。我们有周报和月报,也每天发净值。建立了群之后,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群里提问。

徐海宁:你们的参数研究结论是什么?

和元达量化:我们整个策略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在股市大跌的时候,我们定义为1%以上大跌,我们的期货90%以上的概率是赚钱的。2018年我们股指期货策略是赚50%,今年4月份开始下跌,我们也是在大涨。振荡要看是什么情况,如果是非常大的振荡,有可能会大跌。当天看如果没有涨跌幅,但是中间可能会有一些涨跌幅,这种情况我们抓到,日内我们也能赚到钱。所以我们的趋势是看得比较短,虽然也有长期策略,但是主要集中在中短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