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宏观经济

北青报社评:让政府花钱晒在阳光下

北京青年报

关注

让政府花钱晒在阳光下

今年的部门决算在内容上表述更细致,部分内容细化公开到功能分类项级科目,为社会监督提供了更有操作性的途径。中央部门公开决算报告以后,各部门要以诚恳的态度听取社会意见,积极改进工作。只有建立起了政府和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预决算公开制度才能显示出更多的积极意义。

7月19日,中央部门开始公布2018年度决算报告。这是我国中央政府部门连续第九年向社会公开年度决算,也是去年完成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中央部门第一次公开年度决算。这次公开年度决算,不仅向全社会公布了中央部门的财政资金运用状况,而且为全社会提供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一个检阅视角,公众可以通过对中央各部门的决算报告的审读,看到此次改革的成效。

政府部门向社会公开财政预算、决算报告,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的一项重要的制度,体现了权力来自人民并接受人民监督的原则,实施以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中央部门的财政预决算公开以后,政府花的每一笔钱都晒到了“阳光”下,有利于公众知晓和监督。预决算公开制度建立之前,政府部门的“三公”消费居高不下,不仅导致财政资金的浪费,而且致使一些部门出现了严重的腐败。在预决算公开制度建立后,“三公”消费首先受到了有力的遏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等重要政策规定使“三公”消费逐年减少,这在刚刚公布的中央部门2018年决算中也可以看得很清楚,其意义不仅在于省下了大量财政资金,而且促进了党风、政风的改善。

相比往年,这次中央部门公开决算的一大亮点是,各部门的绩效自评公开项目增加至275个,保证了决算公开的力度更大,更有供公众研究、评判的价值。

去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对这项工作作出了总体部署,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今年财政部选择20个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随同2018年中央决算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涵盖农业农村、生态、科技、文化、信息化、教育、体育、医疗、社会救助等多个领域,大多是社会高度关注的内容。综合各部门的评价结果来看,多数项目预期绩效目标已基本实现。更重要的是,从此次年度决算公开中各部门积极引入绩效评价项目的情况来看,中央提出的建成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目标可望提前实现。

中央部门公开2018年决算,有利于加强公众对公共财政的参与和监督,推动政府部门改进工作。此次公布的中央部门决算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预算中的“三公”经费大多没有用完,如财政部和国资委的“三公”经费只用去了预算额度的67.4%和54.4%。“三公”预算出现大幅度的节余,一方面表明这些部门恪守“八项规定”,大幅度减少了“公款”消费。另一方面,“三公”经费能够有这么大的节余额,也折射出一些中央部门在预算中对“三公”经费的口子仍然开得较大。由此可见,预算中有必要对“三公”消费卡得更紧,否则这么多资金滞留在部门,有可能推动“三公”消费重新走高。

今年的部门决算在内容上表述更细致,除部分涉密信息外,部分内容细化公开到功能分类项级科目,为社会监督提供了更有操作性的途径。中央部门公开决算报告以后,不意味着这项工作已经大功告成,各部门要以诚恳的态度听取社会意见,积极改进工作。只有建立起了政府和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预决算公开制度才能显示出更多的积极意义。

目前,中央部门普遍建立有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可以在近期积极听取社会意见,选择公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公开回答,也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回答媒体访问,让决算报告中难以呈现的内容通过这种形式得到更详尽的公开。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推动政府部门更加自觉地接受公众的监督,可以让预决算公开收到更好的效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