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宏观经济

专家解读金融供给侧改革:坚持长期投资 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关注

险资投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长期价值投资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当前金融工作的重心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保险资管机构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应当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理念,遵循自身发展规律,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在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践行长期价值投资

过去数十年的金融业快速发展,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长期高投资和高增长。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信贷和债务为主的融资结构,长期资本和股权融资比重较小,金融供给较为单一。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迈向高质量增长阶段,对于金融资源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包括需要提高对科技创新企业、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供给质量,满足民营经济领域的融资需求,以及满足居民多元化的财富管理需求等。上述基于传统债务融资模式发展而来的金融结构,显然已经无法充分满足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这主要体现为金融资源的两个错配:一个是期限错配,资金来源期限短、资金使用期限长,投资缺乏长期容忍度,带来市场波动加剧、“借短用长”盛行等问题;另一个是结构错配,股权融资偏少、债权融资偏多,金融风险偏好较低,也带来债务杠杆过高、融资成本过高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与宏观经济领域开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了高度一致,都是通过技术革新、政策引导等“组合拳”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完善供给机制的结构,从而消除各类失衡问题,促进供给需求匹配,最终实现金融结构的优化。

围绕“结构性”,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金融供给侧改革:一是引入长期资金,优化期限结构;二是引导各类资金加大股权投资的力度,完善融资结构。无论是基建补短板,还是战略新兴产业的持续培育,都离不开这两个方面的金融结构优化。

欧美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长期化、机构化的资金端是一个稳定、有序、高效的金融体系的关键基础要素。大力发展机构力量,为金融市场提供长期资金,可有效熨平资本市场波动,消除我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的资金期限错配问题,以更长的时间来应对和化解经济下行压力,从而换取经济新动能更大的培育和增长空间。因此,我国开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养老保险等长期资金的大规模深入参与。

保险资金坚持长期价值投资、加大权益投资力度,也有助于融资模式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变革,从源头上减少实体经济对债务融资的依赖。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权益融资融来的资金通常无固定期限,可以视为长期资本,能够支持企业在科技研发、技术升级等长期领域的投入,支撑企业扩张成长;从保险资金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坚持长期价值投资,通过新股IPO、定向增发以及长期股权投资等方式投资于优质上市企业可以获取更高回报,在长期利率中枢下行的情况下能够对保险资金整体组合的投资收益形成有益补充。

加大金融科技创新运用

我们之所以推进“结构性”改革,说明金融资源在“量”上是足够的、充分的,但是在“质”和“效”上有所不足。“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金融供给在期限和结构上无法满足当前经济发展需求;“效”的问题则主要体现在金融供给无法快速适应需求的变化,金融要素无法快速下沉到需求主体,例如如何提升资本市场定价效率,以及如何利用科技手段促进普惠金融加快发展等。

金融业是一个收集数据、处理数据、运用数据的行业。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金融领域的关键体现就是金融科技的发展和运用,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变革和金融服务效率提升,从而进一步夯实我国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好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保险资金由于其较高的安全性要求,较少涉足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领域,重要原因就在于这部分市场主体数量庞大、信息繁杂,包括数据披露不充分、征信体系不健全等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保险资金开展投资形成了制约。对此,可以依托于科技发展,积极引入和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不断拓宽金融服务渠道、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努力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这也是保险资金与金融科技深入结合的出发点和切入点。

具体而言,保险资金可以借助大数据、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运用更高维度的信息处理能力来整合中小企业庞大的生产、财务等各类信息,运用更加广阔的数据解析能力来透视民营企业家个人情况、上下游供应商变化等“另类”数据,运用更加快速的市场感知能力来强化对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的及时管控,最终运用更加深入的逻辑挖掘能力形成保险资金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有效模式。通过运用金融科技来强化对于中小企业的信用识别,筛选优质企业进行投资,这不仅有助于保险资金优化大类资产配置结构,也能够进一步推动保险资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积极参与科创板投资

新常态下,以技术升级、科技创新为代表的新动能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因而支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成为保险资金参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抓手。

一方面,新兴产业从孕育到成熟的培育周期较长,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以美国为例,自1978年开始允许养老金计划投资新兴产业和风险投资公司以来,股权投资基金中的养老金占比就开始逐渐攀升,到2017年该比例已经达到34%。另一方面,新兴产业投资的潜在空间巨大,能够满足保险资金的配置需求。仍以美国为例,IT、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前景,因而受到各类资金的绝对青睐,在2018年股权投资基金的金额分布中占比高达60%-70%。

近年来,随着投资范围的逐渐放宽,保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深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具体到新兴产业领域,保险资金可通过Pre-IPO、定向增发、股权直投、PE基金等方式在一级市场上直接参与优质标的投资,也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买入持有优质标的股票。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正大力推进以科创板为代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这无疑将进一步丰富保险资金在投资新兴产业过程中对于标的、模式以及退出路径的选择,完善其对于科创企业的投资闭环。总体而言,科创板的市场化机制设计赋予资本对于技术的定价权,保险资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通过科创板投资,可将自身优势和需求更紧密地融入国家战略,在支持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更好地分享改革创新的长期红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