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宏观经济

王光英:光明正大做生意的“红色资本家”

新浪财经

关注

文/8号楼工作室

2018年10月30日,王光英去世,享年100岁。

王光英出生那年爆发了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现代史第一页。中国的工人、知识分子高举反帝爱国的旗帜,要求民主与科学。这预兆着他一生将在革命年代和艰难时世中度过。

他的百年人生,见证着国家的兴难,民族的复兴,以及中国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门庭显赫 出生于资本主义官宦家庭

王光英出生于民国初年的一个带有明显资本主义色彩的官宦家庭,祖上一辈与民初的达官显贵徐世昌、冯国璋、段祺瑞等都有交往。

父亲王槐青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做过北洋政府的代理农商总长,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中国政府的特命全权公使出席了巴黎和会。北洋政府覆灭前夕,王槐青辞官隐居。母亲董洁如虽为富家小姐,但思想上追求进步,其亲属中有3人在1928年与李大钊等一起被奉系军阀杀害。

在北京政府期间,王治昌曾被授予公使身份参加了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王光英的名字,就是在会议期间取的。

1919年巴黎和会,王治昌在伦敦收到家中电报,触景生情取名为光英。而王光英的妹妹,则是在华盛顿九国会议期间,得知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光美。但正是因为英、美两个字,使得兄妹二人在文革时期受到了批判。

王光英的父亲王治昌共有11个子女,王光英在儿子里排行第六,王光美在女儿里排名老大。妹妹王光美是中国第一位原子物理的女硕士毕业生,1948年与刘少奇结为夫妻。“文革”期间,王光英遭批斗,王光美入狱长达12年。2006年10月13日凌晨,王光美病逝,享年85岁。

王光英的兄弟姐妹中,最早参加革命的是四哥王光杰。后来改名为王士光,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的原型之一。20世纪30年代,王光杰先在北京大学数学系读书,后转到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无线电专业。1935年12月北京爆发“一二·九运动”,王光杰投身其中,不久加入了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6年9月1日在河北邯郸建立的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播音,向全国传达党的声音。这座电台的设备是王光杰和战友们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七拼八凑搞起来的。他也因此被授予“特等功臣”称号。

解放后,王光杰任电子工业部副部长。“文革”期间,他被称为“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臭老九”,加上和王光美的关系,最后在秦城监狱关了8年。在狱中他无事可做,就索性写起书。出狱后,他一口气出版了12本无线电和雷达方面的专业书。

比起四哥王光杰,王光英最后官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王家中官职最高的。

周恩来首次称他为“红色资本家”

王光英早年就读于辅仁大学,学的是化学专业,毕业后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到天津民族资本家的企业中谋生,祈求通过“借鸡生蛋”的方式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

不久,他独自创办属于自己的企业,命名为“近代化学厂”。

因为在英文中,“近代”和“现代”是一个词。与当时众多厂家所起的“振华”、“兴华”、“强华”等一样,意在使中国经济尽快实现现代化,使国家强大起来。

事实上,王光英也是如此做的。有文章记载,近代化学厂成立时,正值抗日战争的最后两年,形势非常紧张,他冒着很大的风险,越过敌人的重重封锁,把一批批军需物资、医疗用品运到平津周围的解放区。在这些军需物资中,也包括他的化学厂生产的可用来制造导火索的高纯度硫化氰。

如今,提到王光英,人们总会很自然地想起那个和他有关的称谓——“红色资本家”。其实,王光英最早被称为“红色资本家”,是在天津由周恩来总理叫起的。

1957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罗夫访问中国,王光英和几位工商界人士陪同周恩来总理在天津接待贵宾。

宴会上,王光英在周恩来的示意下向伏罗希罗夫敬酒,伏罗希罗夫高兴地举杯一饮而尽,指着王光英对在场的人说:“中国经过长期的流血革命,现在闯出了一条不用流血和平改造资本家的经验道路,这是有世界意义的。”说完他热烈地拥抱了王光英。

周恩来在旁风趣地说:“您拥抱的是一位红色资本家。在中国,没有红色资产阶级,但有红色资本家。”

“光明正大地做生意”的光大集团

1983年,王光英开办了中国大陆第一家把总公司设在香港的大型国企“光大实业公司”,打开了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一扇大门。

而这一切都要追溯到两年前,王光英参加的一次活动。

1981年初,62岁的王光英以民建中央副主席、天津副市长及天津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这样一个横跨党派、行政和商业职务的叠加身份去参加中华总商会成立一百年的活动,去香港、澳门考察。

为期十多天的南下之行中,王光英帮天津成交了550吨石蜡,每月5000吨供应食盐,也替正陷入“吃不饱”状态的国防工办下属工厂招揽了100万个军用钢盔、100万个军用饭盒、100万双军用皮鞋这样的买卖。而与蒋纬国秘书在香港的会晤,还谈及了5000万斤大米、90万吨水泥这样的特殊意向。

南下回来,2月12日,农历正月初八,王光英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陈书“港澳见闻和八点建议”。在该份报告书中,王展示了他特有的商业嗅觉和充沛的政商人脉关系。

通过“每日深夜一点仍不愿散”的商界老友,王光英敏锐地指出,为了提高工业水平,“有必要在香港成立一个综合性公司,破除官商习气,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

中南海最高层很快回应——“在港设一完全打破官商一套的综合公司,委托光英同志负责筹办。干部也由他选人,由中国银行贷款支持”,这是王光英拿到的充满时代特色的尚方宝剑。

光大1983年4月11日在京宣告成立,4月27日即在香港高调开业,与香港地标建筑红磡体育馆正式落成选在同一天。

光大的英文名是“Ever Bright”,意思是“永远光明”,而王光英将此诠释为“光明正大地做生意”。

为了拓展业务,光大公司先后邀请了一大批当时的世界名人来公司访问,其中有尼克松、基辛格、美国副总统蒙代尔、财长康纳利和米勒、钢铁大王洛克菲勒等。

王光英还与日本首相竹下登、印尼前总统苏哈托等有着良好的个人关系。

1990年,王光英从光大集团卸任,由香港回到北京。1983年至1993年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及1998年当选为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还被推选为全国工商联第七届执委会名誉主席,从一个“红色资本家”成为了社会活动家。

(梁超、刘雪玉综合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南方周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