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宏观经济

杭州都市圈破冰 当地感叹牺牲萧山成就杭州

经济观察报

关注

  萧山被“碎片化”杭州都市圈破冰

梁皓

8月底,研究萧山围垦史数十年的陈志根老人得到证实,陆域面积达348平方公里的大江东从杭州市萧山区“事实独立”出去。据《杭州日报》报道,萧山所辖的江东、临江、前进3个功能区所在区域,划归杭州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升格后的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萧山区委、区政府将整体委托大江东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和管理原属萧山区的河庄、义蓬、新湾、临江、前进5个街道。

萧山区依然维持三个不变——行政区划不变,司法管辖不变,汇总统计不变。由此,杭州市无需经国务院批准,就完成了行政区划“准调整”。业内人士表示,在萧山区不愿拱手让出财政权的10余年间,杭州市用分步“蚕食”的柔术,使萧山的县域经济逐步让位于杭州的都市区(圈)经济。

大江东“独立”

“大江东要被分出去了……”身为萧山地方志办公室退休官员,这一年来,陈志根没少听到关于大江东体制调整的传闻。

直到8月30日,陈志根在《萧山日报》上看到,该区区委书记俞东来传达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调整大江东体制的重大决策:“大江东体制调整后,萧山的区域面积有所调整。”俞东来要求本地干部:“不分心、不松劲,少议论、不争论。”

近一年来,杭州市频频出招:2013年12月24日,杭州市发改委会主任杨军,“空降”为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主任。2014年1月14日,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俞东来,“破格”兼任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化解了大江东和萧山“孰轻孰重”的困境。2014年5月15日,杭州市市长张鸿铭在《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会议上原则同意,拟将大江东增为城市副中心,与萧山城区所在的江南副中心平行。

“这对萧山和下沙都是重大变故,来之突然,力度之大,超乎预期。”一位接近杭州市政府决策层的知情人士介绍,自大江东在2010年被省政府批复为省级产业集聚区以来,下设四个平台,三个归萧山区管,一个归下沙开发区管,8月底,四个平台统一划归大江东管委会。

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运行3年多来,上述管理体制迟迟没有理顺,管理层级过多,协调难度较大,一个管委会办公室也才十几个人,人员流动性太强。今年起,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进入实体化运作,随之成为“准城区”的建制。值得关注的是,大江东将单独设立国库,被充分赋予各项职能和审批权限。

具体而言,“杭州发布”官方微博披露,未来行政审批管理体制将按照“依法、创新、效率”的原则,实现办事不出大江东。所有城市基础设施、水利设施和配套公建,将由大江东管委会统一规划和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建设,按属地原则实施统一管理。

另据《杭州日报》报道,今后,大江东作为杭州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对大江东区域统一履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管理职能,负责大江东区域内各派出机构、分支机构的协调管理。一位接近萧山区政府的知情人士透露:“大江东管委会未来要组建若干个局办,但人员还没有完全到位。一个月内,上面会发文给出具体方案。”

杭州市政府一家智囊机构的处级官员表示,要确保行政体制调整到位,还要确保机构、人员、权限到位,相关配套政策今后会陆续出台。该人士说,尽管这次不涉及汇总统计调整,大江东的工业总产值还是算到萧山头上,但国内大型工业园区调整都有过渡期,所以汇总统计迟早要变的。

经济观察报记者更是从多个接近杭州市、萧山区政府的信源了解到,现在大江东党工委书记是由萧山区委书记兼任,萧山区委书记又高配为市委常委,“未来可能大江东(在杭州市)的地位就比萧山高”。

“大江东‘事实独立’了。”这是上述多个采访者的共同评价。

萧杭同城化

8月29日,《杭州日报》宣布大江东体制重大调整当天,《祭萧山文》开始在萧山籍人士的微博、QQ群、朋友圈流传:“萧山百姓再费十年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出今日前进、临江、河庄、新湾、义蓬五大工业强镇。一纸诏令圈江东,为他人做嫁衣裳,可悲可恨!”

陈志根认为,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大江东5个街道共计41.22万亩的围垦面积,不仅有这五个街道参与,全萧山都付出了巨大代价。

失落,不仅来自于萧山区对大片围垦土地支配权的丧失,还在于萧山撤市设区13年来,始终没有完全融入杭州主城区。

前几天,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问自己的学生,毕业后为何不在萧山买房——那里的房价一般要比主城区便宜,而且到主城区的交通也比过去方便。“如果在萧山买房落户,其拿到的户口不是货真价实的‘杭州户口’。”陈建军听到了这样的答案。

早在2004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速萧山余杭区融入大都市的若干意见》。但今年7月,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旭霞撰文承认,文件印发10年了,但萧山区与杭州主城区在就业安置、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住房补贴政策和公交、公园的特殊人群减免规定等政策待遇方面尚未完全接轨。

陈建军分析说,杭州市、萧山区对此都负有责任。自1952年萧山县成为省直属县之后,萧山财政归浙江省直管,不归杭州市管。改革开放以来萧山经济快速发展,是全国百强县中前十位的富裕县。2001年撤市设区后,按照国内行政区划调整的管理,萧山区财政应该划归杭州市直管,但萧山区一直担心财政盈余支配权会被杭州市拿走,影响萧山本地居民的福利和公共服务的改善,因此依旧顽强地保持着独立的财政权体制。

一位在京工作的萧山籍人士分析说,一边是萧山不肯把财政权拱手让出,产业结构游离于杭州主城区;另一边是杭州不肯给萧山优惠政策,杭州发布中考招生、社保调整、户籍准入等政策时,都会打括号标明“萧山除外”。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杭州都市圈包括特大城市1个(杭州市区)、大城市1个(萧山区),各城镇发展不均衡,杭州市辖区城市化水平高达96%,而萧山区的城市化率低于50%;杭州市区服务业占比达到50.9%,而萧山区工业比重达60%以上。

如今,随着大江东体制重大调整,萧杭同城化有了突破口。据《杭州日报》报道,大江东基本社会保障、户籍管理、教育等公共服务与主城区一体化,城乡养老保险、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社会保障纳入市级统筹,各项标准与主城区并轨,区域的市外户口迁入(包括积分政策)与主城区政策统一,本地户口迁入主城区的,执行主城区统一的户口迁移政策。陈志根认为,大江东过去偏居萧山东北一隅,现在可以先于萧山区享受杭州主城区的同等待遇,对划给大江东的5个街道群众有好处。

都市圈破冰

与浙江省内其他县一样,原萧山县(今萧山区)也是从块状经济起步的。

经济观察报记者从萧山区获得的资料显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起,萧山市就带有强烈的县域经济的烙印:被称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世界羽绒之都”、“中国钢结构产业基地”。萧山两大支柱产业——汽车电子产业基地、数控装备产业基地更是使“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铸造企业一度遍地开花,其中60%以上今年底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杭州也不好过。陈建军直言,近两年,杭州面临同属长三角“第二梯队”的南京、宁波、苏州、无锡等城市越来越大的区域竞争压力。一来,受要素成本和有限空间的制约,杭州主城区不可能继续大力发展制造业,必须以加快发展服务业为动力来推进产业升级,但如果没有萧山区强大的制造业作为服务对象和产业链支撑,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会受到局限;二来,萧山撤市设区后,区域产业发展格局和杭州主城区处于二元状态,由此导致杭州市区在推进二、三产业融合、产城融合中出现违和感。

201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决议,要求从县域经济走向都市区(城市区)经济,其中包括加快构建杭州都市经济圈。

“要使杭州、萧山一体化,先要对萧山碎片化。”陈建军回忆说,前几年论证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战略规划时,许多专家就对当时在一个集聚区内划分多个招商主体,以及包括集聚区内市本级区域和萧山区若干个镇属区域之间的财政分割体制提出异议,其实这是受制于萧山和杭州主城区之间的财政体制分割。

萧山网民口中的“蚕食”战略正在奏效。公开资料显示,1996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以原萧山市的西兴、长河、浦沿三镇为基础,成立杭州市滨江区。再加上此番大江东“事实独立”,萧山已经失去了两大块高成长性土地。

萧山当地一名分析人士表示,2013年的主要经济数据上,萧山的固定资产投资为730.73亿元,大江东的固定资产投资为189.15亿元,占到了萧山全区的1/4,而常言道“今天的固投就是明天的GDP”。2014年上半年大江东利税大幅提升,实现利税总额16.03亿元,增长49.6%,财政收入大幅度提升说明前期大量固投的作用开始显现。

“希望事遂人愿,牺牲萧山,能成就杭州。”一位当地分析人士感叹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