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宏观经济

泉果无限对话 | 为什么维特根斯坦说,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

市场资讯

关注

来源:泉果观点

我语言的边界,就是我世界的边界。

——维特根斯坦

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

“意之声·言之记”:

语言与文字的符号性质

曾担任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参赞的孟斐璇,来到【泉果无限对话】,从符号学的角度切入,简要讲述了现今语言学中语言和文字及其之间的关系。

孟斐璇本人的人生跨度,也极为精彩。他是汽车工业专家,也是成功的企业家,曾长期担任菲亚特集团在华首席代表兼董事长;还曾任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中国分会主席,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他是汉语言文化专家,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和天津外国语大学;他是音乐学家,在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西方早期乐器的发展史;他还是中国与意大利的文化交流使者,曾担任意大利驻华使馆的文化参赞。

很多人终其一生才能追求到的职业生涯,可能只属于他人生的一个阶段。这样一位在人生的跨度上“合纵连横”的“妙人”,自然也有着极为不同的看待世界的角度。

在【泉果无限对话】的首次分享,他就将主题定为了“从符号学的角度看语言和文字的性质与关系”。

他说:

“语言看似稀松平常,大家小时候自然而然就学会了。然而,尽管所有人都会使用语言,但除了语言学家,一般我们不太懂语言本身的性质与特征。”

  • 为什么母语就能自然习得,反而书写就需要努力学习才能学会?

  • 为什么只有人能说话,而动物不能?

他还说:

“语言除了是强大的外部交际工具,还是强化思维的工具和介质,人类伟大的文明发展就是基于语言的形成和文字的发明。”

语言作为人类复杂思维的载体,不只是用于表达思维。符号学的视角,能够帮人们通过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去洞察信息交流的深刻本质和人类语言的共同基因,探寻人类思维创造力的“秘钥”。总之,了解语言的属性,就像了解数学中的公理,可以由此推论延展出更多的生活智慧。

以下是孟斐璇演讲实录精选:

母语瓶颈

学不好母语,能学好外语吗?

去研究外国的语言和文化,就像“潜入一个新的大海”,要看你会不会潜水?能潜多深?如果你在“最熟悉的大海”里都没有这个潜水能力,那根本不可能对其他语言文化有更深的掌握。

感谢各位邀请我一起来讨论语言和文字的性质和关系。尽管从学术角度看,确实好像有点枯燥,但是实际上是非常有意思的。

因为我们天天都在使用语言和文字,从小就自然而然获得了语言能力。我们并不需要刻意去练习、去背单词、去学语法,对不对?这就是所谓的母语,不需要任何学习,但可以掌握得很好,甚至比我们之后再花大量时间学的外语的程度都好。这是为什么?

我在教翻译学时常跟学生讲,你如果想成为一位非常优秀的翻译官,能把文学作品翻译得非常好,那只把这门外语学好是不够的,你需要下功夫去提高你的母语水平。

千万别忽略了一个关键的事实:你学习语言的最高境界就是你的母语。这门外语你学得再认真,就算把外语词典背得比当地人都熟,你的瓶颈其实是你的母语水平。你的外语水平永远不可能超越你的母语。

大家都知道,母语的水平是有高低之分的。这很好判断,比如你们听中国人讲汉语,我听意大利人讲意大利语,用不着讲解一个多有学术性或多么高深的概念,只要讲一段普通的话,十个人都能呈现出十种不同的说话水平,我们也能很容易地去给这些人的母语水平打分、做高低排序。

既然我们母语有不同水平,外语学习又最多只能达到母语的最高境界,那么要想学好外语,就一定要打磨母语。

因为去研究别人的语言和文化,就像是“潜入一个新的大海”,这就要看你会不会潜水?能潜多深?但我们是在哪里学的潜水呢?是在我们的本土文化和母语中学会的。如果你在“最熟悉的大海”里都没有这个潜水探索能力,那根本不可能对其他语言和文化有比这更深的掌握程度。

语言符号

一张纸必然是有两面

不可能一张纸只有一面

人类自然语言就是一种强大的信息传递的符号系统。

我们从符号学的视角解读一下语言。

信息的传递是用符号来实现的,这是符号学的直观概念。信息传递至少需要两个参与者,一个发出者,一个接收者。他们会有意地去解读中间传递的信息,至少接收者有意解读。

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站在一个蜿蜒的山脉前,突然山后方出现了大量黑云黑烟,迅速升腾。此时哪怕我是原始人,依据经验,我也会解读为,山脉后边发生了森林火灾,这大概率没有错。

从信息传递的层面看,这一团黑云是森林有意发出的信号吗?当然不是。森林作为信号发送者并没有这种意向,但是我作为接收者,凭借经验,把这个现象和我的认知联系起来了,这让本来没有任何符号性质的“黑云升腾”的物理现象,变成了符号或者准符号。因此,能够勾连到认知的信息,就是一种符号。

这就涉及到符号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能够代表B的A,叫做“能指物”,也叫“形式”(就是这个例子中的黑云);而被代表的B就是“所指物”,也叫“内容”(就是这个例子中的火灾的概念),两者的结合体,或者它们之间所产生的关系,就是符号。符号就是“所指物”和“能指物”不可分开的结合体。

除了这个例子中的单向信息传递的符号系统,还有双向信息传递的符号系统,比如发出者和接收者都是有意向地发出和接收信息。

图1. 信息传递的符号系统

来源:孟斐璇泉果无限对话内部分享

人类自然语言就是一种强大的信息传递的符号系统。“所指物”和“能指物”的结合产生了符号,因此语言也必然是“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体。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对此有个著名的比喻,符号那种不能拆开的“所指”和“能指”就像一张纸的两面。一张纸必然是有两面,不可能一张纸只有一面。

思维载体

为什么只有人能说话,而动物不能?

语言的美妙在于,依靠有限的符号组合,承载了无限的思维能力。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能指物”就是一套声音,目的是表达大脑里面的思维和概念(所指物)。

大脑中到底有多少概念呢?无限多。

人类思维中的概念创造力是无限的,哪怕是原始概念也非常多。为了充分表达我们的思想,我们是否为每个概念都创造一个符号呢?这不可能。因此,我们需要把无限思维较为全面地转换为某种语言代码系统。

第一,我们要选择一个比较合理的符号集合,“合理”首先意味着“有限”,且数量比较少、好记。毕竟谁能记得住100万个不同的符号呢?超过了我们的记忆能力。

第二,这个有限的符号集合,需要有一种组合规则,比如通过语法规则、句法规则,将它们通过不同的位置组合起来,来生成无限的表达形式。

合理的符号集合加上一套组合规则,就可以生成无数表达形式。这就是现代语言学之父艾弗拉姆·诺姆·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提出的“语言的离散无限性”(discrete infinity of language)。

“无限性”正是人类自然语言和动物“语言”的最大区别。所以说语言官能*是进化的结果,是“智人”出现后,运用神经网络和大脑这个复杂的器官,再继续进化很多年以后才产生的。而动物的大脑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动物语言是一种相对简单得多的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它无法生成无数符号组合,来覆盖思维的“无限性”。

*官能:生物体器官的功能。如听觉是耳朵的官能,视觉是眼睛的官能等。

人类语言系统的极高效率也有赖于语言系统的双层性。这看起来有些学术,但体现了人类不同语言的共同本质的要素之一。

图2. 语言系统的双层性

来源:孟斐璇泉果无限对话内部分享

首先我们看上边的形式层,就是那些“能指物”。基础符号集合不能无限,也不能数量过多,超出记忆范围。同时,发音和听觉的生理限制,也不允许有这么多。

音位,或者为了便于非语言学专业的学员理解简单称为语音,是一些最基本的能指物单位。任何语言都有自己的一套语音,根据目前的统计,世界上存在着6000到7000个语种,但每一套语言体系中,基本上只需要20-30个语音左右,就可以满足它作为“能指物”的需要。把这20多个最基本的语音,按照语音学的规则组合起来,就产生了音节,少则几百,多则大约一千。这样的一种音系层,完美地解决了我们发音能力的局限性。

接下来,我们需要让这些音节去挂钩我们大脑里的概念,把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就跳到了第二个层面——符号层,也叫语素层,语素是语言符号的最小单位。符号集合积累到一定数量,就可以通过各种组合去构建句子,也就通过一种符号体系来完整地覆盖了我们的思维。

这种双层机制帮助人类实现了质的飞跃。语言的美妙就在于,依靠有限的符号组合,覆盖了无限的思维能力。

语言与思维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语言作为认知运行机制之一,是复杂思维形成的基础,是人类文化形成的最强手段。

语言实际上不仅仅是思维表达的交际工具,也是复杂思维和文化形成的基础。

因为没有语言实现人类的集体交流,就很难产生文化。语言产生后,有了交际工具,这个集体中,才能产生共同积累的文化,这是一种飞跃性的变化。

图3.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而源起

*图片注释:左:我们需要交流;右:呃~哦(拟声词)。

那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这两者是先有了鸡还是先有了蛋呢?

乔姆斯基提出,很难说是先有了鸡,还是先有了蛋,其实是鸡和蛋交织存在。

在语言产生之前,人类的思维能力已经超越了大部分的动物。但是产生了语言官能之后,人类的思维能力才能更上一层楼,其实不是一层楼,是上了好几层楼。语言让人类实现了爆发性的提高,产生了我们称为“深层语言化”的复杂思维。

语言和文字

到底是不是一码事儿?

如果说语言是人类高级交际和思维的加速器,文字就是能够承载着语言超越时空的飞船。

再来说说文字,我们每天都在说话写字,直观感觉好像语言和文字是一码事,只不过一个是声音的形式,另一个是视觉的形式。我们在侃大山时可以这么认为,但是如果稍微深入研究一下,就发现远不止这么简单。

文字和语言都是符号系统,尽管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它们在本质上和功能上都是不同的。

图4. 语言和文字的区别

来源:孟斐璇泉果无限对话内部分享

第一大区别是:

语言是智人到了一定阶段,进化出的一种新官能;而文字是人类为了解决问题的一个发明。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人类已经有了发达的语言,但是还没有文字。语言使得文化的发展大大加速,形成了比较发达的文明、文化,甚至口头传颂的文学。

但人们也逐渐发现了语言存在无法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因为我靠记忆可以背下你的一首诗或他的小文章,但即使100个人,也不可能记住一个图书馆的资料。

于是人类开始琢磨解决方案,所以才发明了文字。文字不仅解决了语言的时空局限性,而且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积累知识的强大能力。

如果说语言是思维的媒介,文字就是语言这种媒介的媒介。

我们前边提到,语言除了是强大的外部交际工具,还是强化思维的工具和介质,它让非语言思维进化为了高级语言思维。

而文字的出现,让语言化思维进一步超越了时空的界限,产生了更深层次的知识积累和思维进化。但文字不是直接和思维发生关系的,而是作为解决语言媒介的局限性的媒介,与思维发生间接的关系。

从哲学的角度讲,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图5. 语言、思维与文字的关系

来源:孟斐璇泉果无限对话内部分享

第二大区别是:

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掌握一门语言和文字的过程完全不同。

小孩子学会母语是一种自然习得的过程,不需要向他解释任何句法语法,只要有语言环境,就能自动启动小孩子基因里包含的语言官能。

而文字的使用要等到小孩子有了更发达的认知能力,通过循序渐进地练习才能学会。

总结来说,文字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的一种视觉化、可移动、更持久的再现形式。

《尚书·序》中说:

“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

这句话距今天差不多有2000多年历史。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很惊人的一点,就是中国古人已经意识到了语言和文字的区别,即“言者”和“书者”的差异。

当时没有符号学、没有语言学,没有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但是这句话中传达的认知之深刻,几乎百分之百符合我们现代最先进的科学定义。

泉果博物馆

电影《降临》剧照

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

编剧:埃里克·海瑟尔 / 姜峯楠

每一种语言中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地球上空,12架贝壳状不明飞行物突然降临,语言学家路易斯授命解读外星人对人类发出的讯号——一种独特的圆环状文字:“这些句子就像草草画下的,互相勾连绞缠,你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读起,直到把这些全部读完。”

电影《降临》改编自“星云奖”获奖小说《你一生的故事》,作者是美国华裔科幻作家姜峯楠。小说的灵感就源于语言学中著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该假说探讨了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它认为你所说的语言,不仅表达了思维方式,而且决定了思维方式。

该作品实验性地夸大了语言对思维的作用,比如外星人的语言是非线性的,因此他们的思维也是非线性的,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去看到平行时空中过去和未来的事情。因此语言学家路易斯通过学习对方的文字,也获得了外星人的世界观,以及他们预测未来的认知能力。最终路易斯破译了对方的真实目的——向地球求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