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宏观经济

中储粮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迟京涛:推动粮食储备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市场资讯

关注

来源:学习时报

打造“四张网”   建强“五个力

推动粮食储备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迟京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为承担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骨干企业,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集团公司)牢牢把握在新时代新征程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持续落实中储粮“发挥三个作用、守住三条底线”的根本职责,即把储备保障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筑得更牢,坚决守住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底线;把服务宏观调控“主力军”作用建得更强,坚决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把保供稳链“顶梁柱”作用立得更稳,坚决稳住粮食市场不断供的底线,围绕全方位提升储备保障能力,打造好中储粮“四张网”,建强“五个力”,推动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向更高水平迈进。

筑牢储备保障网。中储粮集团公司作为管理中央储备粮的“大国粮仓”,与生俱来承担着端牢国人饭碗的历史使命。站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的战略起点上,面对保障粮食安全的更高要求以及中央政府储备粮的新结构新模式,应深刻认识到端牢中国人饭碗是推动中储粮工作的不竭源泉,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在储备管理上既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更要提速加力、做优做强,全面夯实储备保障粮食安全的网络系统,在更高标准、更高水平上为端牢“饭碗”提供储备安全保障。

构建保供稳链网。按照党中央部署,中储粮集团公司近年来积极参与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在补链、强链、固链、塑链上下了大量功夫。尤其是新冠疫情暴发初期,在物流受阻、供应链循环不畅等情况下,中储粮充分发挥体系网络优势,加大就近就地快速投放力度,全力保障了重点疫情地区群众需求和加工企业原粮供应,有力确保了疫情期间粮食不断档、供应有保障。踏上新征程,中储粮集团公司保供稳链的责任更重、任务更艰巨,更应充分发挥保供稳链“顶梁柱”作用,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进一步优化保供稳链网络,为持续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做优为农服务网。“三农”工作尤其是农民增收粮食增产一直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一项核心工作。2005年以来,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持续增产,按照党中央部署,中储粮集团公司承担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政策持续时间最长、涉及库点数量最多的粮食收储任务,18年来累计收储粮食超过10亿吨,带动农民增收2000多亿元,为促进粮食生产“十八连丰”、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征程上,中储粮集团公司坚决扛起主体职责,优化为农服务网络,通过与新型种粮主体合作、拓展“惠三农”平台功能等方式,让农民卖粮更加便捷、更可持续、更有保障。同时,主动适应新的收储体制机制要求,提高收储网络的覆盖面和深入度,以更高效、更经济、更可持续的方式,推动市场化收购为农民创造更多收益,切实将“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织密安全防护网。中储粮集团公司成立22年来,始终坚持勇于自我革命,把发现问题、整改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推动企业管理和发展水平螺旋式上升的重要法宝,切实把企业发展命运牢牢抓在自己手中。站在新的起点上,要认真汲取奋进道路上的深刻教训,更加重视在体制机制上破解发展难题,不断织密防范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安全风险和廉洁风险的防护网,推动风险管控在决策部署指挥、资源力量整合、措施手段运用上更加协同,使自身安全防护体系更加紧密、运转更加有效,确保中储粮这艘航船在新征程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建强应急响应能力。中储粮集团公司将网络布局和垂直管理体系建设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落脚点。一是在当前近千个库点、覆盖90%的地级市和13个粮食主产区95%的县的基础上,结合调节储备和最低收购价粮的管理,进一步健全库点布局,特别是重要物流节点,既要有库、也要有粮,做到全覆盖、高机动、保安全。二是进一步把三级架构垂直管理体系做扎实,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充分发挥分子公司的集约、统筹作用,形成更高效的应急动用机制,始终做到一声令下、全网协同、快速反应、执行有力,成为保障粮食安全最具执行力、最可信赖的抓手。

建强创新驱动能力。随着最低收购价政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中储粮集团公司将承担更为艰巨的收储管理任务,破题的关键在于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方面,勇做粮食储藏行业技术“策源地”。坚持引领“绿色储粮”高水平自立自强,集聚力量开展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的储粮科技攻关,坚决打赢仓储领域核心技术攻坚战。另一方面,争做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的“领头羊”。坚持数字仓储、智能化粮库、智慧中储粮的方向,扎实推进“技防技控”项目落地,通过科技化、数字化升级,既减少人为因素干预舞弊,又减轻大量人力财力投入,力争形成“智慧中储粮”和“绿色中储粮”“双轮”驱动、安全可靠的现代收储管理模式。

建强仓储基础设施配置能力。当前,粮食安全作为国家整体安全重要组成部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中储粮集团公司强抓重大发展机遇,将机会性投资转向战略性投资,发挥储备的资源吸附和集聚作用,吸引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通过“前港+中仓+后厂”、粮食产业园、生态圈等新型运作模式,助力产业链优化升级。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仓储能力呈现“大、专、特、新”,即大要有大的样子、专要有专的水准、特要有特的品位、新要有新的范式,努力做到中储粮仓容最完备、布局最合理、设施最先进、储粮最科学、机制最灵活、保障最可靠。

建强吞吐调控能力。中储粮集团公司作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储备集团,在稳定粮食市场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储备粮轮换吞吐的“稳链”作用,推动建立更加灵活的储备吞吐调节机制,深入衔接产销两端,打通堵点,畅通循环,探索通过更加科学、更加有效、更加市场化的方式,高效落实国内粮食市场保供稳链重要部署。精准把握“适度进口”的总体要求,推动储备轮换与进口的有机衔接,用好进博会等平台,进一步增强国际粮食供应链的参与度和掌控力,拓宽短缺品种进口渠道,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升服务保障我国国际粮食供应链安全的能力。

建强队伍保障能力。近年来,中储粮集团公司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提出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中储粮“铁军”队伍、坚定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弘扬“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精神,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新征程上,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建设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方向,着力构建横向三个层级(总部、分子公司、直属库)、纵向三支专业化人才队伍(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的立体化人才网络,着力打造粮食行业人才高地和科技储粮创新高地。建立健全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制度体系,不断激发各类专业化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为建设高质量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支撑力量和世界一流农产品储备集团凝聚强大动力、提供强大支撑。

(作者系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