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宏观经济

媒体评论:需正视CPI数据暴露的经济问题

新京报

关注

正视CPI数据暴露的经济问题

继6月底发布官方制造业PMI等经济数据后,国家统计局又在9日发布了6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

与此前反映经济复苏加快的系列数据相比,这次多了些值得关注的现象。虽然CPI同比上涨2.5%(前值2.4%),符合市场预期,不过主要由食品价格上涨贡献,真正反映消费能力的核心CPI环比反而下降0.1%,其中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均下降0.3%,衣着、居住价格均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1%。

众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央行果断施行了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统计显示,前5个月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10.3万亿元,同比多增2.3万亿,在疫情发生后几个月广义货币(M2)同比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原本以为流动性宽松会引发物价上涨,甚至有通胀的担忧,但结果并非如此,核心CPI环比不升反降。

对于这种异常现象的出现,业内多认为是央行释放的流动性未如预期足够进入实体经济,而有占比不小的部分进入了股市和楼市,从而推升资产价格。最近几个月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A股三大指数屡创近年新高,就印证了这一点。

另一个背离的现象是,近几个月在房租下跌的同时,中国房价却不断上涨。有机构统计显示,6月百城房价环比上涨0.53%,租赁房房租却环比下降0.1%。很明显,房价上涨主要由货币因素推动,而房租涨跌的背后则是居民收入的变动,也表明货币宽松一定程度上没有利于消费增长。

换言之,6月的CPI数据至少揭示了中国经济目前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信贷资金未能如预期般很好地流入实体经济、国内消费仍需政策提振。

对于前者,一方面需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防止资金在金融系统“空转”。日前,央行联合银保监会召开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座谈会,要求金融机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与市场主体实际需求保持一致,确保信贷资金平稳投向实体经济,重点支持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

另一方面需要堵住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和股市,此前,监管层曾对信贷资金进入深圳楼市进行了打击,7月8日晚间,证监会突然公布严查场外配资,曝光258家非法场外配资平台机构名单。相信在监管层打击之下,违规流入楼市股市现象将有所缓解。

至于提振内需,可以说是疫情之后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重点。统计显示,今年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7万亿元,同比下降13.5%。作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内生驱动力,消费不恢复,经济就难言真正意义上的复苏。此时,中国既需要精准的货币政策,也要重视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

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包括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和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两大方面。表现在促进消费上,一则可以推广部分地方发放消费券的做法,并进一步发展数字经济,提升线上消费的空间。公共消费方面,重点可放在弥补公共服务短板上,通过补短板增加政府购买促进内需。

减税降费同样不容忽视,即便今年财政收支压力较大,但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让利,让企业渡过难关更为重要。企业有利可图,员工收入增加促进消费,信贷资金也会主动流入,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当前在经济复苏过程中,既要看到向好的趋势,也应注重暴露的问题,并逐一调整政策应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