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应该让滞留海外的中国留学生获得回国机会
文 / 梁建章
正当中国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之际,疫情却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快速蔓延。作为长期以来吸收中国留学生的主力区域,很多欧美国家目前恰是疫情最严重的地区。面对前所未有的威胁,再加上欧美绝大部分学校已经停课,导致众多滞留海外的中国留学生萌生强烈的回国意愿。
然而,为了防止境外输入性病例,3月26日晚,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继续调减国际客运航班量的通知规定,“国内每家航空公司经营至任一国家的航线只能保留1条,且每条航线每周运营班次不得超过1班;外国每家航空公司经营至我国的航线只能保留1条,且每周运营班次不得超过1班。”上述政策客观上显然会限制中国公民的回国意愿,尤其是那些急于回国的中国留学生。在回国意愿高涨的背景下缩减国际航班,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留学生即使想回国,也很难买到机票,不得不继续提心吊胆地滞留国外。
我们认为,不应该通过大幅度消减航班的方式将有意归国的中国留学生拒之门外。
首先,这个政策不符合国际惯例。在危机时期,为了保障本国公民的合法权益,许多国家都有撤侨的传统。本次疫情期间,部分欧美国家的政府也在千方百计帮助滞留海外的本国公民回家。例如,德国政府近期联合多家旅行社和航空公司一道,将由于新冠疫情滞留海外的十多万德国公民接回国内。又如,最近两周,已有超过一百万的加拿大公民和永久居民返回加拿大,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表示,他们正在与加拿大的航空公司一起全天候工作,竭尽所能把被困海外的加拿大人接回家。即使没有撤侨,所有国家都会继续接纳本国公民和本国公民的亲属。比如美国在欧洲疫情爆发后,关闭了所有欧洲入境,但是仍然继续接纳美国人和美国人的亲属归国。可见,为本国公民回国设置障碍并不符合国际惯例。
有人担心,一旦允许更多的留学生回国,是否会导致中国的疫情再次失控?其实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恰恰是现阶段疫情防控能力最强的一个国家。中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防疫和治疫的能力,各种测试和隔离措施比起其他国家都更加成熟。目前,入境人员一律自费集中隔离观察14天。所以即使个别回国的留学生感染了病毒,在隔离观察期间也能识别出来,从而得到有效的医治,同时也避免传染给其他人。
有人担心,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设施来接纳这些留学生?简单分析一下,目前中国各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班有大量的客机闲置,具备包机回国的硬件条件。另外,由于目前中国的旅游业尚未完全恢复正常,也有大量的闲置酒店可以作为隔离场所。如果缺乏人力,可以招聘员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隔离费用也可以由留学生家庭支付。
实际上,虽然旅居海外的中国人数量庞大,但此时此刻,愿意放弃学习和工作马上回到中国的,整体而言还是相对少数。站在中国政府的立场,可以支持他们尽量留在本地防疫,但对于在这种背景下仍然愿意承受各种代价以及昂贵票价回国的少数群体,祖国的大门仍然应当向他们敞开,尽力去满足这些同胞的回国要求。为了做到这一点,短期内可能会对国内的接待工作提出一些考验,但长远来看,中国绝对有实力迅速提升接待能力,来热情拥抱此时回国的中国公民。
防控疫情风险固然是当务之急,但长远来看,中国终究要保持开放政策。试想一下,如果中国当初没有选择开放道路,中国人不出国留学和旅游,外国人也不能进入中国,那么还会有中国经济如今的繁荣吗?还能有中国人民如今的富足生活吗?
而在开放过程中,少不了与海外的各种交流,留学生则是承载着交流任务的重要群体。面对目前苦寻回家之路的这些海外留学生,近期网络上有些不那么理性的声音。有些人不仅要求拒绝留学生入境,甚至还冷嘲热讽地表示:“活该,谁让这些人要去国外留学的?”还有些人,更是恶毒地将留学生回国形容为“千里投毒”。
其实,这些人反对留学生入境的本质原因,还是担心其中隐藏着病毒携带者,怕因此影响到自身的安全。应当说,希望确保生命安全本是人之常情,但是别忘记,对于这些留学生乃至其家庭来说,希望他们尽快回到更加安全的祖国,同样也是人之常情。在这两种人之常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孰高孰低。我们需要做的,是尽量平衡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就去谴责他人的正常诉求。
回顾新中国的发展史,从来都离不开留学生们做出的卓越贡献。从钱学森到钟南山,都将其海外所学转化为祖国的巨大成就。如果现在对留学生关闭归国之路,那不仅是他们的悲剧,同时也是中国的巨大损失。
另外,还有无数中国公司派驻海外的工作人员,同样也为中国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像华为和携程这样的公司,都有成千上万的海外员工。如果他们目前存在回归祖国的诉求,同样应当尽量予以满足。
而在海外的华人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虽然拿了外国护照,却仍有很多家人留在国内。对于这些有亲属在国内的非中国籍人员,同样可以给与适当的照顾。虽然他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国公民,但从历史上来看,海外华人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改革开放初期,外国投资中的大部分来自于海外华人。近几年,每当中国遭遇困难时,海外华人也总是第一时间慷慨捐助来回报祖国。包括在中国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里,无数海外华人和留学生几乎把国外市场上的所有口罩都寄到中国。如今,当他们自己在疫情严重地区面临无口罩可用的困境时,中国当然也应当及时予以回报。如果他们希望回到中国,我们也应当尽量接纳。
当然,在严控疫情风险的背景下,如果要接待大批回国人员,一定会给各级政府增加不小的负担。但对于中国来说,为此付出努力绝对是值得的,因为这会在未来带来巨大的回报。这里所指的回报,不仅仅包括经济范畴,更是有助于中国在国际上树立全新的国家形象。对于中国来说,如果在危难时刻尽力接纳本国海外人员以及海外华人,将占据道义上的制高点。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从中分享到了历史性的红利。然后,总有些人还是基于种种原因选择移民海外,宁可放弃自己的中国国籍。而在本次疫情期间,中国政府在防控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得中国目前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最安全的区域,也让拥有中国护照变成一件极为令人羡慕的事情。如果中国及时接纳更多本国留学生回国,既能让留学生及其家庭感受到祖国的温暖,也将进一步提升中国护照所具有的“含金量”。在这样的事例面前,未来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放弃移民的念头,会有更多留学生在学成之后选择回国报效,这些回报所具有的价值将无法估量。
综上所述,我们要努力寻找对外开放和控制风险之间的最佳平衡。对于拥有中国国籍的留学生和海外人员,祖国应当在能力范围之内尽量予以接纳。而对于其他有意入境内地的境外人士,应该在严查旅行史的基础上,按照其近期所经历地区的疫情严重程度分级管理:
1)对于疫情低风险地区(如港澳台地区),应该继续保持开放;
2)对于疫情中风险地区(如新加坡,韩国,日本),应该对入境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检测期间短暂隔离;
3)对于疫情高风险地区(如意大利、西班牙),应该一律进行核酸检测并集中隔离14天,并且严格控制新发的签证。
由于中国的疫情已大为缓解,完全具备应对短暂增加的入境人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的能力,检测成本和隔离费用应该由入境人员承担,在经济上也是划算的。但相比眼前的经济账,更重要的还是展示中国作为大国的能力和胸怀。
中国未来的经济还是要保持开放,把所有外国人一刀切地视为病毒,拒之门外,这相当于闭关锁国,肯定不可持续。把旅居海外的中国公民拒之门外,更会伤到全球华人的心。将心比心,每一个国人都有可能出国旅行,都有可能无国可回,如果在国外签证到期了,难道只能祈求外国收留吗?所以现行的入境政策,只能是一个短期的应急措施。未来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要尽快回归到更加理性的分级管理入境的政策,以及逐步恢复有需求的正常国际航班班期。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