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都需要创新和冒险 但企业家不是“冒险家”
企业家不是“冒险家”
来源: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作者 惟一
所有成功的企业家都需要创新和冒险,事实上创新中本身就包含了风险,但企业家决不是冒险家。
传统认为,似乎“冒险家”就是企业家身上的标签,因为胆子大、敢想敢干,所以能成就一番事业。
可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他的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给了一个否定性的答案:“我所知道的许多成功的创新者和企业家,没有一个有冒险倾向,事实上,他们是保守的。”
这就会产生一个疑问,不冒险怎么能成为企业家呢?
1 稻盛和夫想明白了什么?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日本的经营之神稻盛和夫在他的著作《活法》中曾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日本冒险家大场满郎,是世界上首位徒步横穿南北极的人。稻盛和夫对大场满郎羡慕不已。两人见面之后,稻盛和夫就大弯腰狠鞠躬:“大场先生,你太厉害了。”
大场满郎:“不不不,我一点也不厉害。”
稻盛和夫:“你徒步穿越南北极,是最勇敢的人。”
大场满郎:“不不不,我一点也不勇敢。”
稻盛和夫:“您太谦虚了。”
大场满郎:“不不不,我不是谦虚,我是真的不勇敢。”
稻盛和夫:“你不勇敢?那谁勇敢?”
大场满郎:“勇敢的人,在穿越南北极时,都死在半路上了。”
稻盛和夫:“什么意思?”
大场满郎:“要想穿越南北极,或是做成其他的事业,只靠勇敢是不行的,靠的是小心。我正因为不勇敢,所以才能够完成穿越南北极的冒险。”
稻盛和夫:“是这样子啊,我明白了。”
2 企业家们怎么说?
美的创始人何享健曾说过,“宁愿走慢两步,也不能走错一步。我们不是无限地扩大,而是有目的、有步骤、有方向地扩大,我们的原则是不熟不做”。
因此,美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设立了“不背包袱,不扛大旗,不冒进,量力而行”的原则。1993年美的上市后的几年里,国内兴起了DVD、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电子投资等热潮,许多家电企业投身其中,但何享健以美的不具备相关延伸能力为由否决了这些投资提议,而是专注于自己的家电领域。
“企业做技术创新,一定要脑子非常清楚,不是匹夫之勇就可以的。我就是行走50米安营扎寨,然后继续。”联想集团创始人、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柳传志曾表示。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董事长宋志平说,企业创新有风险,如何回避?那就是我们必须进行有目的的创新,而不是盲目的创新。进行有目的的创新,可以减少90%的创新风险。创新并不神秘,可以学习,也可以实践,有方法可依。
德鲁克认为,成功的企业家都会事先设法确定必须承受的风险,尽量将风险化解到最低限度。创新很有可能消灭自己,但你不创新就会被对手消灭。
不难看出,在关于企业家精神的各种观点中,更强调企业家的创新角色,但创新的背后必然带来一定的风险,但这跟冒险还是有差异的。 3 企业家是如何定义的?
事实上,在关于企业家的各种定义上,主要经济管理学家更强调的是企业家资源整合以及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1800年当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杜撰出“企业家”这个名词时,他是这样下的定义:企业家是将经济资源从生产力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高的领域。在萨伊看来,企业家是把土地、劳动、资本这三个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进行活动的第四个生产要素,它承担着可能破产的风险。
近代英国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创始人马歇尔指出,企业家是以自己的创新力、洞察力和统帅力,发现和消除市场的不平衡性,创造交易机会和效用,给生产过程提出方向,使生产要素组织化的人。
后来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则发明了“创造性破坏”这一概念,他认为企业家就是“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也是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的创新者。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其作用在於创造性地破坏市场的均衡。
熊彼特还归纳了实现经济要素新组合(也就是创新)的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某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这种方法是在经验上尚未通过鉴定的;(3)开辟一个新市场;(4)取得或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一种新的产业组织。
在德鲁克的眼中,企业家是革新者,是勇于承担风险、有目的地寻找革新源泉、善于捕捉变化、并把变化作为可供开发利用机会的人。 4 知识型员工也是企业家
过去的企业家精神是什么样的?简单说就是敢冒险、善抓机会、能赚钱。比如说敢冒险,有句话说“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确实早年有一批人就因为胆子大就起来了,就杀到前面去了。那时候敢冒险,善抓机会,别人弯不下腰或者看不见,但有的人能看见,而且愿意弯腰,然后就能赚钱。
财经作家吴晓波多年来一直在探寻中国企业的失败基因。“中国式失败的前提是,存在一个独特的中国式商业环境。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一直处在一个剧烈转型的时代,法制在建设和完善之中,冒险者往往需要穿越现行的某些法规才能成功,这造成很多企业不时运行于灰色的中间地带,企业家不可避免地遭遇商业之外的众多挑战。”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应该具备三点:1、敢立志,做社会财富的受托人;2、善创新,热爱是最大的创新源泉;3、能担当,以纯粹之心创造价值,勇于并善于为社会承担责任。”正和岛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刘东华认为。
关于未来,德鲁克曾有过一个寓言:我们正处在从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的社会,向知识社会与组织化社会转变的时代。在后资本主义社会里,最宝贵的资源就是知识,主导这个社会的人群也将是“知识型员工”,这些“知识型员工”毫无疑问将成为这个社会创新的主体。
在德鲁克看来,在一个全民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社会里,创新将无处不在,每个员工都是这一精神的拥有者和实践者。
马云曾说过:“当阿里巴巴缺乏创新能力、缺乏年轻人、缺乏对明天的畅想时,阿里巴巴的天花板就来临了,因此,我对人才的观念就是学习能力,对未来的创造力,不断地学习,不能生活在昨天。”
事实上,马云是一个学习能力极强的人,并对儒释道文化极其感兴趣。他认为,道家思想无为而治充满着对领导力的理解,走不同的路,吻合规律,但是出奇制胜,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儒家思想当中对管理体系的思考是做企业可以借鉴的,企业做得越大的时候,就越需要靠佛家的心学来平衡自己。如果你有慈善为怀的心态,你做事情自然不会一池一城、一利一得,会慢慢调整,儒释道对做企业非常有利。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所有成功的企业家都需要创新和冒险,事实上创新中本身就包含了风险,但企业家决不是冒险家。
稻盛和夫在总结自己的经营理念时,也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值得借鉴,那就是“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