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宏观经济

学习时报刊文:关于贸易战的冷思考

新浪财经综合

关注

关于贸易战的冷思考

作者:王东京 来源:学习时报

自去年以来,美国不断制造贸易摩擦,中国坚决反击,两国经贸前景引起全球关注。上月底,习近平总书记与特朗普总统在大阪会晤,再次打破僵局:美国表示不再对中国加征新关税,并且双方同意重启经贸磋商。最后会磋商出什么结果尚未可知,不过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有必要对以下10个问题进行冷静思考。

一、关于生产目的。1978年国内理论界曾开展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大讨论,通过讨论大家形成了共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经济,当然不能为生产而生产,也不能为出口而生产。美国发动贸易战提醒我们,企业生产应立足优先满足国内消费者需要。

二、关于鼓励出口。出口的目的是为了进口,无需进口也就无需出口。可时下有一流行观点,说出口是为了转移国内过剩,用外需弥补内需不足。这看法显然是不对的。马克思说过,商品是用于交换的产品。用于交换的产品当然要能满足他人需要,但满足他人需要的产品未必就是过剩产品。而且经济学证明,一个国家只有进出口平衡,才能对等分享国际分工收益。请问,如果进出口保持平衡,怎可能用外需弥补内需不足呢?

三、关于贸易顺差。一国出口大于进口,贸易会出现顺差。人们通常以为中国对美贸易有顺差是好事,且多多益善。实则不然,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表示国内资源净流出增加,外汇储备增加。可是要知道,外汇不过是美国开具给我们的借条,相当于我们将商品赊销给了美国。美国享受了我们价廉物美的商品,而我们却未对等享受美国的商品。这样看,贸易顺差并非越大越好。

四、关于关税壁垒。关税作为价外税由进口方承担,也就是说,美国征收高关税在限制中国出口的同时,也会增加美国国内的生产成本或消费成本。可见,高关税本身是一把双刃剑,一个国家不可能用高关税保护本国产业,也不可能用高关税维持贸易平衡,古今中外没有一个成功的先例。由此推定,美国加征关税只是向中国要价的筹码,他们不可能长期维持高关税。面对美国施压,我们必须反制,否则对方会得寸进尺。

五、关于非关税壁垒。前些年美国为了围堵中国经济一直逼人民币升值,而近年来又不断加征关税,同时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给中国。亚当·斯密当年论证过:自由贸易是国际分工的前提。意思是:如果国际贸易不自由,国家间就不能按各自优势分工。由此推论:假若美国限制高科技产品对中国出口,我们就不能拘泥于国际分工原理,应变被动为主动,坚持自主创新。核心技术不能完全靠进口,这也是贸易战带给我们的启示。

六、关于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包括贸易、资本、外储等3个项目,贸易只是其中之一。这是说,国际收支平衡并不等于贸易一定要平衡;而且今天已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对外贸易已不单是双边贸易,更多的是多边贸易,故贸易平衡也不等于双边贸易要平衡。美国以“贸易平衡”为借口发动贸易战,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为此我们要调整出口导向战略,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振国内消费。

七、关于美国优先和美元霸权。美国发动贸易战,说到底是要维护美国优先和美元霸权。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经济崛起,日元挑战美元霸权,结果在美国操纵下一纸广场协议将日元打入冷宫;后来欧元与美元抗衡,2009年却遭遇主权债务危机,至今也一蹶不振。2010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美国自然要把中国当成对手。日本是前车之鉴,我们必须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防止重蹈日本覆辙。

八、关于扩大对外开放。我国对外开放不能受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影响。从开放效果看,扩大资本开放和扩大对外贸易没有本质区别。事实上,引进外资也是出口,只是卖给外国企业的商品未离开国境;对外投资也是进口,不过是未将外国商品买进国境。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背景下,为避开贸易壁垒我们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加大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推动形成海陆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

九、关于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针对美国极限施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贯彻中央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必须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其中关键的是稳就业。而要优先稳就业,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用改革的办法加快完善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让供给结构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不断释放国内需求潜力。

十、关于中美经贸前景。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谁也离不开谁。习近平总书记讲,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从长远看,中美经贸合作是必然的,也是大势;但也不排除美国今后仍会制造出各种麻烦。中国是人口大国,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而且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体制优势,只要美国挑衅,我们就奉陪,打持久战中国一定是赢家。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