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宏观经济

蔓延的非洲猪瘟:猪周期将在2019年前后提前反转吗?

新浪财经

关注

  非洲猪瘟:撬动周期的底,挑动众人的心

来源: 国泰君安农业团队 钟凯锋、鲁家瑞

当前正常猪周期处于下行通道当中,但非洲猪瘟在国内迅速蔓延以致全国超1/3的省级行政区已报告发现猪瘟疫情,使得市场出现了观望态度。国君对此表示,疫情爆发会是周期拐点的催化剂,猪周期依然会回归正常。

截至10月23日,全国12个省区市报告发现猪瘟疫情如下:

当前正常猪周期处于下行通道当中,但是非洲猪瘟在国内出现首例后有向全国蔓延之趋势,市场出现了观望态度。

什么是猪周期

猪周期是农产品当中最重要的周期,以猪价大幅波动为特征。

猪价主要取决于猪肉的供需关系,猪肉被认为是必需品,需求弹性小,因此猪价主要取决于供给。猪肉供给的演绎模型主要基于经典蛛网模型理论,形成围绕以二元母猪(猪的品种之一:长白猪与大白猪杂交所产生的猪,体型大,瘦肉率高)为核心的产能周期。

生猪从产能延伸到供给有1年左右的时滞,在价格高企&利润丰厚的诱惑下,市场整体难以抑制产能投放,形成周期。

另外,即便是规模化程度已经很高的美国(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占比90%以上),猪周期也没有消失的迹象,4年一周期,高点低点相差超一倍。

规模化程度高的美国猪周期并未消失

在中国,自2006年至今,市场经历三轮完整的猪周期,一轮完整猪周期运行长度为3-4年。

历史猪价符合周期规律

1、蛛网模型

某些商品价格与产量变动相互影响引起规律性循环变动的理论,蛛网模型是一种动态均衡分析,主要用于分析农产品。

当t-1期猪价上涨,养殖户扩张产能,则t期供给增加、猪价下降;随后养殖户收缩产能,则t+1期供给下降、猪价上升,形成周期波动。

蛛网模型理论更适合解释散养户行为,即年出栏在500头以下的养殖户,特点在于会根据市场价格快速进入或退出市场。

近年来国内散养户在环保等因素影响下,出栏占比虽有下滑,但依然高达50%。我们认为猪价的波动更多是受散养户进入或退出市场造成的产能扰动影响,集团化养猪企业虽然也会顺周期扩产能,但在周期底部并不减产;当前时间点,散户效应才是猪价走势的决定者,集团化养猪企业只是猪价的接受者。

历史上,我国生猪发生大规模的疫情主要是2011年以前,分别为2006年的蓝耳病、猪瘟以及2010年前后爆发的变异伪狂犬疫情。2011年之后,由于整个疫情防控体系的提升,国内再也没有发生大的疫情。

通过分析疫情与猪价走势我们得出两个结论:

2、周期底部:疫情爆发会是周期拐点的催化剂

我们认为蓝耳病、猪瘟等疫情仅是之前两轮周期底部的催化剂,不是决定作用,疫情对于周期底部来讲应该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而决定周期见底的还是蛛网模型理论下散养户的二元母猪产能周期。

3、在周期上行与下行通道中:疫情爆发只会助涨助跌

2009年上半年、2010年7月、2012年8月2013年7月以及2014年7月全国均发生重大疫情,但是疫病并没有导致产能提前出清,改变原有周期通道,反而出现助涨助跌现象。不改变方向的主要原因在于:

国内散户产能占比居高,蛛网模型理论典型,在上行中投机心理强,下行中抱有侥幸心理,只要有利可图或者有资金扛一扛,散户相对难以退出,因此在通道中,即便有疫情,散养户也会选择观望为主。

蓝耳病、猪瘟等疫情均有相应疫苗防控,均属于短期疫情,不存在长时间爆发的基础。

因此,观望的散户只要维持住,疫情就不会继续,猪周期依然会回归正常。助涨助跌的原因在于:上行阶段市场缺猪,疫情造成死猪进一步加大供需缺口;下行阶段,市场多猪,部分养殖户提前出栏,供给短期增多,猪价下滑。

猪周期位置不同,疫情影响不同

非洲猪瘟:猪的“艾滋病” 此病非同一般

1、病理:尚无治疗措施,扑杀为唯一手段

非洲猪瘟(以下简称ASF)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接触性传染病,致死率高达100%,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发现百年来均没有发现有效防控的商业化疫苗,扑杀成为防治疫情的唯一手段。

另外,该病毒严重影响宿主免疫系统,因此也被称为猪的“艾滋病”。非洲猪瘟病毒可根据毒力的不同可以分为高致病性、中等毒力、低毒力以及感染无临床症状的毒株,临床以高致病性病毒感染最为常见。

世界非洲猪瘟爆发地区图

2、海外疫情借鉴:及时上报扑杀&合理补偿机制是关键

西班牙:全球典范

借鉴西班牙成功案例,及时上报扑杀&合理补偿机制是解决非洲猪瘟的关键。自1960年起,西班牙饱受非洲猪瘟折磨,始终难以根除。1985年,西班牙转换思路,实施“非洲猪瘟根除计划”,方案如下:

  1. 建设“流动兽医临床团队网络体系”。

  2. 设立国家和地方实验室,对所有猪场进行血清学监测。

  3. 提供财政支持,改造饲养场,提升卫生水平。

  4. 一旦确认出现非洲猪瘟,可对所有感染群全面扑杀,并对周边猪只做样品调查。

  5. 严格控制猪群的移动。

  6. 将整个西班牙划分为“无疫情监测区”(两年内未发现非洲猪瘟)和“感染区”。

  7. 广泛宣传,尽可能让养殖者意识到非洲猪瘟的可怕性,参与到根除计划中来,支持养殖者自发成立“卫生防御协会”。

  8. 扑杀生猪后,给予农场主以一定额度的经济补偿。

西班牙借助该方案及时准确地判断以及严格封锁扑杀,终于根除非洲猪瘟,成为全球抗击该病的优秀案例。总结下来,西班牙非洲猪瘟之所以能迅速根除主要由于饲养者及整个产业人员对于根除该病的意愿极高,同时政府大力配合和协调运作也在该病上发挥巨大作用。

俄罗斯:前车之鉴

借鉴俄罗斯失败案例,政府防控方案要及时且容易落地,养殖户的配合要建立在合理的补偿机制之上。俄罗斯在感染非洲猪瘟的10年里,不但没有有效防控,反而疫情不断扩大,而且目前并没有好转的迹象。

非洲猪瘟在俄罗斯的流行分布图

分析ASF在俄罗斯持续扩散的原因主要为:

  1. 猪肉制品非法运输,以及使用未处理的泔水养猪,自有放养散养户居多,且农户并没有重视疫情,使得ASF在俄罗斯快速扩散;

  2. 补偿机制不到位,农场主不配合,隐瞒疫情及处置情况,这也是ASF没有得到控制的根源所在;

  3. 政府组织照搬国外方案,没有考虑国内基本国情,没有配套合理的系统性方案。

俄罗斯防控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政府方案与养殖户的配合缺一不可。政府出台的应对方案必须要符合国情且及时,养殖户的配合要建立在合理的补偿机制上。

中国:短期有虞 长期无忧

从8月1日发现第一起ASF疫情开始到现在,官方确认发生24起疫情。目前非洲猪瘟还处于散户点发状态,对周期影响暂并不显著。但我们认为疫情短期蔓延程度或将超预期,全国点状发病为大概率事件,猪周期提前反转的预期强化。

这是因为,高养殖密度及大范围调运生猪的国情决定了非洲猪瘟在国内发病或许要更快:

  1. 据USDA统计,2017年全球生猪出栏量预计在12.5亿头,国内生猪年均出栏量接近7亿头;国内以全球1/15的大陆面积,养殖了全球50%以上的生猪

  2. 国内养殖主要集中在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地区,主要养殖区的养殖密度是非常之高的,这对于疫情的防控是不利的。

  3. 国内生猪跨省调运总量也是其他国家所不能及的:据农业部统计,国内单周生猪跨省调运量在200万头以上,全年生猪跨省调运在1.2亿头左右,占总产能的20%左右。考虑到国内高养殖密度及大范围调运生猪的国情,我们认为非洲猪瘟在国内发病或许要比其他国家要迅速。

目前,猪肉在CPI中的权重约为2.45,正常周期下,我们预计猪周期有望在2019年前后触底反转,在周期反转前猪肉均将对CPI产生负贡献。

如果假设非洲猪瘟疫情继续扩大,将打乱原本猪周期运行轨迹,周期提前见底反转,猪肉将对CPI由负贡献转为正贡献,催动通胀预期(假设猪周期提前反转,猪价升至20元/公斤计算,与当前13元/公斤相比,价格上涨50%多,CPI贡献1.2个百分点)。

考虑到目前的内外部环境,周期变换、我国有效去库存、油价拉动、成本推动为农产品 CPI 拐点的四大推手。从我国有效去库存来看,托市收购政策正在退出或放缓,库存将会迎来显著下降周期,而我国的去库存将是相应农产品价格,甚至是国际价格上涨有效而直接的推动因素,

综合宏观经济环境来看,ASF潜在风险大,政府重视度高。不过考虑到政府后续防控,长期来看对ASF无需过于担心。在疫情爆发初期,扑杀、限制调运等防治手段是最有效和最快速的。

参考西班牙成功经验和俄罗斯失败经验来看,我们认为,防治不是我国长久之计,需要国家尽快组建团队建立并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根治措施,以减少损失。

未来政府有望在农户补贴、限制调运和限制泔水养猪等方面出台更详细细则,政策方向我们建议如下:

  1. 农户补贴:补贴费用有所提升,未来补贴政府有望继续细化。

    前期国家对ASF扑杀补贴政策为800元/头,我们测算下来发现,在该补贴范围下,平均散养户单头亏损在300-500元左右。为了防止散养户瞒报疫情,政府补贴方面已经提升到1200元/头,未来补贴方案有望继续细化。

  2. 限制调运:调运仍将管控,细则有望更加细化。

    短期来看,限制疫情省份调运是不可能松动的事情,产销区猪价继续拉大也在所难免。中长期来看,政府有望从一刀切政策转变为更为细化管理的方案,很有可能在疫情发生省份放开唯一绿色安检通道(该安防需要建立起疫情监测团队以及需要武警、交通等相关部门协助),例如山东省9月12日发布外省调运的生猪必须按照指定生猪运输通道进行。

  3. 泔水养猪:猪瘟进一步蔓延的前提下,不排除全面禁止泔水养猪的可能。

    泔水是ASF转播的主要途径,9月13日,农业部发布64号文,明确指出:已发生ASF疫情的省份及其周边省份的养殖场(户),不得使用泔水饲喂生猪;其他省份养殖场(户),不得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泔水饲喂生猪。我们认为,随着疫情进一步蔓延,不排除全面禁止泔水养猪的可能性。

从病理上看,100%的死亡率意味着该病毒的传染性不会太强。另外,由于非洲猪瘟的传播是要借助亲密接触的某种介质。因此只要发现及时扑杀,疫情是可以防得住的。只要政府后续出台合理的疫情反馈机制,加以合理的执法强度,长期来看,非洲猪瘟无需担忧。

演绎:周期提前概率大利好集团化养殖

1、散养户:ASF加大养殖风险 低端产能加快退出

散养户群体效应受ASF影响很大,我们测算影响主要集中于泔水猪退出的边际影响及禁止跨区调运带来的区域价差:

2、泔水猪:低端产能先退出,边际效应影响大

虽然国家及多个省区市明令禁止使用泔水养猪,但仍存在小部分的泔水猪市场。泔水是ASF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携带ASF病毒的猪产品容易通过泔水接触并感染生猪;因此我们判断随着ASF的继续发酵,对泔水猪实施全面禁养措施或许是大概率事件。

泔水猪养殖成本远低于饲料猪

据我们草根调研掌握数据来看,国内产能中大概5-10%还属于泔水养猪,以5%占比来测算,整体年出栏量接近3500万头。

随着ASF疫病的扩散,泔水养殖全面禁止是大概率事件,大约3500万头低端产能的退出还是会对整个猪周期产生较大的边际影响。

3、禁止跨区调运:猪价冰火两重天,加快散户出清速度

生猪调运在国内规模巨大,而且也是国家南猪北养产业政策的方向。为了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国家紧急出台生猪禁运相关政策。

按照规定,辽宁、黑龙江、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省禁止调出生猪及其产品,这些省下的各市禁止相互调出入,而且其他非疫区的生猪及其产品不能经过疫情省。

疫情区域禁止调运生猪

国内生猪禁运一刀切政策直接导致了销区供不足需,产区供大于需求,地区间价格差逐步扩大。这为后续猪价的快速下探留下可能:根据我们草根调研结果,目前东北地区出现压栏情况,随着ASF的继续扩散,预计后续猪价将经历快速下探。

4、环保政策:对生猪出栏的影响在猪瘟疫情中被放大

2015年以来,南方水网以及江浙沪一带由于受环保政策影响,本地生猪存出栏量大幅减少;根据《芝华全国生猪养殖行业现状报告》显示,2017年浙江上海生猪出栏量较2014年降幅超过40%。

环保提升生猪养殖门槛,部分散养户永久性退出生猪市场;即便是在销区生猪价格高企的情况下,因为环保永久性退出市场的产能也难以回复,压缩销区产能弹性。

5、集团养殖:防疫能力强中长期利大于弊

当前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比例已提升至50%左右,相对于一般的散养户和小型养殖场,大型养殖场普遍具备完善的防疫体系,自猪场设计之初就有严格把控,自身产生疫病的风险也更低。本次非洲猪瘟病例发生后,上市公司等大型养殖场普遍立刻启动防疫应急预案。截至目前,大型养殖场并未发现非洲猪瘟病例。

从上市公司披露的月度销售数据看,8月份出栏均重存在下降现象,其中温氏股份出栏体重略有下降,天邦股份商品猪出栏体重下降至104公斤,环比降4%,天邦股份公告显示,公司启动了提早出售的政策,降低出栏体重,对于疫情压力大的省份将上市体重由以往的120公斤以上降低到105-115kg,以缓冲政府可能执行封锁令带来的销售风险,在合作伙伴上采取本地屠宰场进行销售。

对于疫情发生地区,由于生猪实行禁止调运,大型养殖场难以短期集中出栏,一般采取适当的压栏措施,待6周疫情解除之后再启动猪只上市或运输。若之后疫情大幅扩散,疫情发生地区的大型猪场压栏现象可能将增多,待后续疫情稳定后,部分地区压栏生猪出栏可能导致短期市场供给增大,对猪价造成一定抑制。

6、消费端:短期利好替代品 中长期消费回归正常

团膳客户倾向选择鸡肉等替代品,消费端整体未受大幅影响。短期来看,非洲猪瘟的爆发对学校、机关等团膳类消费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避免大范围人群可能的食品健康风险,团膳类客户短期更倾向于加大鸡肉等替代品消费。

家庭消费方面,非洲猪瘟刚开始爆发时有一定的恐慌情绪,随着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积极宣传,表明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会感染人,并及时公布疫情发展情况和处理结果,确保所有病猪都被扑杀并无害化处理,消费者关于非洲猪瘟的担忧逐渐被消除,整体来看猪肉消费较为平稳,未受到大幅影响。如果后续疫病扩散大幅加剧,恐慌情绪可能将有所蔓延,猪肉消费需求短期将受到较大抑制。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