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宏观经济

评论:春节假期拉长是中国的润物无声之细变

新浪综合

关注

春节假期拉长是中国的润物无声之细变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刘远举

今年春节,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感觉,那就是假期开始得特别早。快递很早就停了,先于快递,很多淘宝店也停了;许多往年要坚持到最后一个工作日的洗车店、饭店,都早早关门;而且,不光这种小规模、个体经营的停了,很多大型企业的员工,也早早地通过请假、调休等方式,提前回家了。

出现这种现象当然有多种原因,比如为了避过春运高峰;比如随着劳动法执行力度的加大,员工的年假得到了保障。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经济学的观点认为:随着工资水平提高,劳动者最初会选择增加工作时间,以获得更多收入,于是,劳动力供给量会增加,工资水平与劳动力供给量成正比。简单地说,在这一阶段,工资越高,人们会更多地选择工作。如果工资水平继续提高,收入的边际效应递减,也就说,钱已经够多了,放在银行也只是一个数字,劳动者就会倾向于花钱,认为休闲比收入增长更重要。他们宁愿选择增加休闲而减少工作时间,致使劳动力供给量反而减少,此时工资水平与劳动力供给量成反比。在这一阶段,工资更高,人们反而不愿意工作了。

随着近4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增加了,资产增值了,自然更加愿意选择休闲。

长假制度使得全国的经济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停摆。由于很多商业、生产活动都停滞了,单个企业即使不放假,员工创造价值的效率也大大降低,有些单位甚至无法运行。所以,这种情况下,给员工放假,对企业来说机会成本很小。长假本质上是以国家名义,代替劳方与资方谈判假期,通过全国停摆的方式降低企业放假的成本。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休闲意愿的增加,分散的劳动个体的谈判能力也在逐步增加。

办公室中,随着请假人数不断增加,正常运作受影响,其他人也工作不下去了,不如放假;这样的部门多了,整个公司运营受到影响,剩下的员工也不如放假;一家公司提前两天放假了,另一家业务相关公司再提前一天,实际损失的运营时间就不再是两天,而仅仅只是一天。就这样,无数分散的个体的意愿汇聚起来,就成为整个中国社会的选择,而这种选择会在今后越来越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春节,人们的实际休息时间早已超过法定假期。除夕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2013年12月,国务院将春节假期从除夕、初一、初二改为初一、初二、初三。这个调整引来一些争论,当时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观点是,虽然除夕应该放假,但即便不是法定假日,依靠民间习俗的强大力量,也足以保证这一天成为实际上的假日。

过去40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幸福生活的标志从偏重于物质生活条件开始逐步向精神层面转变。身体健康;亲情、爱情、友情;内心的充实、社会的公平感、安全感,都成为幸福的重要参数。于是,人们选择更多地休闲、休息;选择与家人呆在一起,选择与爱人相处,与孩子嬉戏;选择在公平的社会中自我实现;选择自由支配时间去旅游、读书。

所以,人们在春节法定假日之前就提前进入休假状态,某种程度上正是中国新时代的润物无声之细变。

(作者系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马龙 SF06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