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产经

太离谱!蓝湾咖啡顾客被困包间,却要自己付钱请开锁师傅!

市场资讯

关注

来源:于见专栏

一直以来,餐饮行业被视为服务业的代表,说得高大上一点,就是第三产业的典型。不过,最近发生在南京市蓝湾咖啡中山门店的一件事,却让人感觉,一些服务行业的“服务”,有些离谱。

据媒体报道,近日有消费者带着家人去蓝湾咖啡中山门店喝咖啡,结果因为门锁无法打开而被困在包间里面,好不容易等来开锁师傅,最后该咖啡店的工作人员,居然让顾客支付开锁费。

令消费者难以接受的是,无论是从个人前往咖啡店消费的安全角度出发,还是从门锁无法打开的原因分析,责任方都明显在于咖啡店,而不是这位顾客。而咖啡店的这一行为,不仅让当事人无法接受,也让很多看到这条新闻的网友,也愤愤不平。

那么,蓝湾咖啡的这一现象,折射出行业的什么问题,是偶然发生还是有一定的潜在原因?我们抽丝剥茧,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1

因咖啡店原因被困包间,居然要付开锁费300元

据媒体报道,南京市民周先生近日在蓝湾咖啡中山门店预订了V1包间,并带家人前往消费,最终按最低298元的标准,现场点了两份简餐与茶水。不过,期间当周先生试图去一趟洗手间时,意外发现包间门居然打不开。在周先生几次尝试仍无法开锁时,便按响了桌面的服务铃。

图源:现代快报微博(蓝湾咖啡中山门店店招)

不过,当工作人员赶到包间门口时,发现这道门从外面也无法打开。因此,周先生和家人也因此被“困”在了包间。值得一提的是,在与服务员沟通的过程中,周先生还曾提出:是否可以使用包间的钥匙开门。不过,对方却表示,咖啡店的工作人员,从来没有见过包间房门的钥匙。

最终,服务员不得不现场找到一些工具,试图自己开锁。不料,包间的门锁一直无法打开。无奈之下,周先生提出,如果确实打不开,可以请专业师傅开锁。但是,门外思维服务员却告知周先生,如果请开始师傅开锁,相关费用需要周先生承担。

迫于被困包间的无奈,周先生只能答应自己支付开锁费用。因此,在开锁师傅成功开锁后,周先生支付了300元给这位师傅。据开锁师傅介绍,包间门锁之所以会坏,是因为使用时间太长。不过,如果有备用钥匙,包间的门锁正常情况下也是可以从外面打开的。

这也意味着,包间门锁无法打开,并不是周先生人为损坏,而这次事件的责任方也全在蓝湾咖啡店。这样看来,让顾客承担开锁相关费用,也就显得毫无道理。

对此,甚至有网友表示,消费者来到蓝湾咖啡消费,因门锁被困,可能耽误了其离开咖啡店的时间,咖啡店或许还应赔偿其时间损失、因突发的“被困”事件所带来的精神损失。

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周先生当时迫于无奈,没有追究这些责任,反而却因为开锁,额外损失了300元。而且,这个费用比其在咖啡店的298元消费,还要高出2元。这显然是一般消费者所无法容忍的。

图源:网络,当事人接受媒体采访时提供的付款截图

临走前,周先生找到服务员,希望咖啡店能给个说法。不过,对方却表示可以以赠送小礼物的方式“补偿”消费者。或许是周先生感觉小礼物的价值与其损失的300元完全不对等,就直接拒绝了。不过,事后该酒店也没有联系周先生,该事件也不了了之。

此后,蓝湾咖啡中山门店店长王晓燕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天我不在,后来听说了这个事情,也没太放在心上,不过这个事情确实是我们处理不当。”

据媒体报道,在该事件被记者关注到后,店长也承认处理不当,并现场电话致歉,并通过线上支付,退还了周先生当天支付的300元开锁费。

对此,专业律师也表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而开锁费由咖啡店承担,也合情合理。

一方面,作为服务场所的经营者,蓝湾咖啡中山门店是因硬件设施不符合安全标准,而让消费者被困包间;另一方面,在被困安全事件发生后,咖啡店存在消极不作为,未提供配备的备用钥匙,因此也被认为未尽到相关的防范义务。

2

蓝湾咖啡管理存漏洞,门店会员卡服务频遭投诉

据早期的媒体报道,蓝湾咖啡不仅存在门店门锁安全管理、门店服务不周到的问题外,还存在门店转让,顾客储值卡未作跟进处理的情形。为此,也引发了很多消费者的抱怨与投诉。

例如,以维护消费者权益为主的电视节目牛咔“曝光台”曾经报道,2021年下半年,包先生投诉在蓝湾咖啡(金盛路店)购买了一张5000元的储值卡,并于当天消费了约300元左右。不过,此后他就一直没有去过这家蓝湾咖啡。

不过,2024年2月,当其再次来到这家咖啡店消费时,咖啡店负责人却表示,该咖啡店已经换过几任老板,会员系统更新,以前会员卡信息查不到,而包先生的储值卡已无法使用。

图源:NBS南京广播电视台牛咔曝光台节目截图

对此解释,包先生表示不能接受、也不认同。因为该店面虽然转让,但仍然是蓝湾咖啡这个品牌,因此希望可以继续使用卡内余额。

实际上,关于蓝湾咖啡门店储值卡、会员卡的使用纠纷,并非个案。早在2019年,就有媒体报道称,南京市民卫先生是“蓝湾咖啡”的一位老顾客,几年前就办了一张蓝湾咖啡“VIP钻石卡”,一直充值、刷卡消费,总金额达两三万元。

没想到去年,这张卡却突然不能用了,店员说是“机器有问题”,让他付现金,并写了一张纸条给他,承诺会退还现金。谁想此后卫先生前后跑了4家蓝湾咖啡店,腿都快跑断了,但是店方又以咖啡店是加盟店等为由,没有退他一分钱。

对于蓝湾咖啡店不“认”自己的“VIP钻石卡”,卫先生表示十分气愤,因为现在卡内大概还有600多元余额,他打算去蓝湾咖啡总店退卡,并要求对方兑现“白条”上注明的144元现金。各种无奈之下,他只能向南京市政府“12345”热线投诉此事,不得已走上了艰难的维权之路。

据蓝湾咖啡在一些招商加盟网站发布的消息显示,2000年左右,首家蓝湾咖啡店开业,而截至2020年上半年,南京已有100多家连锁店,遍布全城各区。北京、杭州、石家庄、唐山、无锡、合肥、南通、扬州、淮南、泗洪、洪泽、成都等南京以外的城市也有200多家加盟店。

虽然通过官网的介绍,无法获悉直营店及加盟店的占比,但是通过其介绍不难看出,这是一家以加盟模式为主的咖啡企业。相关数据还显示,长期稳定到店消费的蓝湾咖啡会员超过100万人。

由此可见,导致蓝湾咖啡会员管理系统十分混乱,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的原因,或许归因于其平台的数字化程度不高。也就是说,不同的门店数据并未全完“打通”。而且,其以加盟为主的内部经营管理系统,可能也存在漏洞。

3

咖啡行业竞争加剧,蓝湾咖啡何以立足?

众所周知,在瑞幸咖啡崛起之前,国内的咖啡市场基本是海外品牌星巴克的天下。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零售时代的来临,同城配送、即时零售等概念的兴起,消费者喝咖啡的场景、需求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而这种变化,甚至让曾经有着差异化定位,号称“卖的不是咖啡,而是第三空间”的星巴克,也感觉到了一种山雨欲来的经营压力。咖啡行业的竞争程度,通过各大头部品牌的门店扩张速度,就可以窥见一斑。

据公司财报及第三方调查机构的统计数据,瑞幸、星巴克等头部品牌均实现了较高的门店增速,2023 年瑞幸净增门店 8034 家,门店增速达到 97.8%,门店数近乎翻倍;而星巴克2023全年 (自然年)的净增门店 885 家,达到了历史开店的最高节奏;而即使是行业后起之秀的库迪咖啡,2023年的门店增长也高达6375 家;2023年,13家主要咖啡品牌门店净增数达1.69万家,门 店增速合计达83.01%。

而从行业集中度来看,据Euromonitor报告显示,2022年前后,星巴克、瑞幸咖啡的中国市占率分别为38%、9%,CR5超50%。由此可见,类似蓝湾咖啡等中小型的连锁咖啡店,只能在剩余的有限市场里参与“内卷”。这也意味着,咖啡店的品牌、产品与服务将决定着该类品牌未来的发展空间。

而通过蓝湾咖啡在多起消费者投诉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可以推断,蓝湾咖啡的模式或许依然过于传统,无论是连锁门店的系统化、数字化管理,还是在标准化、个性化的服务方面,或许都无法与瑞幸、星巴克等品牌相提并论。

可以预见,这也将成为蓝湾咖啡等老牌咖啡店的发展瓶颈。由此导致的结果,一方面可能是蓝湾咖啡只能偏安一隅,在有限的市场范围内夹缝中求生存。另一方面,可能会因为各大强劲的竞争对手的挤压,而让业绩增长遇到瓶颈,未来的发展也将越来越艰难。

4

结语

通过瑞幸咖啡短时间快速崛起,甚至与咖啡王牌企业星巴克“分一杯羹的”发展历程也可以看出,蓝湾咖啡想要保持行业地位、稳住业绩规模,只能拥抱变化,在关注消费市场需求变化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服务水平,并开拓更多的业务推广的渠道。

与此同时,蓝湾咖啡或许还需要在互联网化、数字化管理等方面与行业大趋势接轨,而不是到了2023年了,还依然用10年前的实体店思维,开一个“不咸不淡”的实体店,坐等顾客的到来,而且其服务水平,甚至也停留在数年以前的那种水平。

或许也唯有如此,未来的蓝湾咖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打败,而是拥有一席之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