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产经

平安系入主后上海家化掌门人频繁变更 已失去 “美妆老大”地位

市场资讯

关注

雷达Finance

雷达财经出品 文|莫恩盟 编|深海

120多岁的上海家化,再度更换主帅。

近日,潘秋生申请辞去上海家化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职务,曾效力于宝洁并有着阿里背景的林小海,成为了上海家化新的首席执行官。

由于林小海有着阿里系高管的背景,外界猜测上海家化此番换帅后或将与阿里开展合作或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对此,上海家化表示,此次任命与合作无关。

雷达财经注意到,自2011年股份制改革后,中国平安正式成为了上海家化的控股股东。不过,中国平安入主上海家化后,上海家化频繁更换主帅的举动,并没能帮助上海家化在当下保住其中国“美妆老大”的地位。

过去一年,上海家化的营收同比减少7.16%至65.9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5.93%至5亿元。但与珀莱雅相比,上海家化的营收、归母净利润以及市值均遭到对方“碾压”。

有市场人士认为,业绩、资本市场表现承压之际,新上任的林小海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

阿里前高管“空降”上海家化

拥有百年发展历史的上海家化,又双叒叕换帅了。在5月14日盘后发布的公告中,上海家化披露了公司高层调整的最新消息。

上海家化在公告中称,5月14日上午,公司收到董事长潘秋生的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潘秋生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委员以及公司下属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的相关职务;同时,潘秋生还申请辞去公司首席执行官、总经理职务。

随着潘秋生辞去其在上海家化的诸多职务,上海家化不可避免地需要推举新的领导者。鉴于新任董事长的选举工作尚需经过相应的法定程序,经公司董事共同推举,在新任董事长选举产生前,公司董事成建新被推选担任公司代理董事长,其将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直至公司选举产生新任董事长为止。

尽管上海家化的新任董事长推选结果还未正式出炉,但潘秋生辞去的首席执行官、总经理职务目前已经有了明确的继任人选。公司控股股东上海家化(集团)有限公司提名林小海为董事候选人,同时公司董事会决定聘任林小海为公司首席执行官、总经理职务的接棒者,任期自6月1日开始。

翻阅林小海的职业履历可以得知,1971年出生的他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轻化工程系,并在快消品行业有着30年的线下和线上管理经验。

自1995年起,林小海便开始在宝洁公司供职,这一干就是20多年。在此期间,林小海曾负责公司口腔护理及母婴护理品类、大客户团队、渠道管理、电商团队、市场营销部等业务。由于在工作中表现颇为出色,林小海于2014年起担任宝洁(中国)营销有限公司大中华区的营销总裁。

2016年,林小海离开老东家加入了阿里巴巴。彼时,开始职业新旅程的林小海,摇身一变成为了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零售通事业部总经理。等到2020年,林小海的身份再度发生了变化,此番林小海接下了高鑫零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的重任。

不过,今年3月高鑫零售的一纸公告,为林小海在高鑫零售的职业生涯画下了句号。彼时,高鑫零售在公告中称,林小海辞任高鑫零售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因需调回阿里巴巴集团另有任用。

就在外界等待林小海解锁其在阿里巴巴的新身份之际,林小海的名字却颇为意外地出现在了上海家化最新的高管人员任职变动公告之中。

由于林小海此前的阿里高管背景,有声音认为上海家化接下来或将与阿里巴巴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或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对此,上海家化回应称,阿里巴巴是上海家化的重要伙伴之一,但此次任命与合作无关。

尽管林小海此次成为上海家化董事候选人系由上海家化控股股东上海家化(集团)有限公司提名,但上海家化在公告中强调,林小海与公司控股股东以及间接控股股东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目前林小海也并未持有公司股份。

据上海家化此前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公司控股股东上海家化(集团)有限公司持有上海家化51.01%的股份。此外,上海惠盛实业有限公司也持有上海家化0.8%的股份。而前两者同受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制。

主帅频繁变更

作为横跨三个世纪的老牌美妆玩家,上海家化的前身是成立于1898年的香港广生行。早在2001年,上海家化就已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上海家化借此成为了国内行业中的首家上市公司。

2011年,上海家化在上海国企中率先实现股份制改革,成功转变为了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而中国平安借此也一举成为了上海家化的控股股东。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目前公司处于新老高层交接阶段的上海家化,其实近年来曾多次对公司管理层进行调整。自2013年起,上海家化已先后经历了谢文坚、张东方、潘秋生、林小海四位掌舵者,这意味着上海家化在11年的时间里已更换了四位主帅。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家化2011年引入中国平安成为大股东后,谢文坚曾将双方的矛盾公开化,最终这场大戏以葛文耀的退场告终。

作为林小海之前的最后一位主帅,潘秋生于2020年5月被任命为上海家化的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次月,潘秋生又被上海家化推到了董事长的高位之上。

之后,上海家化迎来了由潘秋生掌舵的4年。据上海家化发布的2023年年报显示,去年潘秋生从上海家化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771.5万元。

据悉,1973年出生的潘秋生,不仅曾先后在欧莱雅、美泰两家消费类企业供职,还曾在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战略发展中心副主任的职务,而中国平安正是上海家化如今的控股股东。

据悉,潘秋生在任内主导了上海家化的改革。2021年,潘秋生提出“123经营方针”,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品牌创新和渠道进阶为两个基本点,以文化、系统与流程和数字化为三个助推器。去年,上海家化开始推进战略转型——逐步向高毛利、高增速、高品牌溢价的品类进行聚焦,同时加快渠道调整。

而在此番换帅之前,上海家化去年便对公司的人才梯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随着近些年传统电商和兴趣电商的崛起,上海家化偏线下的渠道结构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且这还导致了内部线上精细化运营和品牌运营人才缺失。与此同时,线下业务团队管理层老化的现象也在困扰着上海家化。

为了有效地改善这一情况,上海家化在去年进行了诸多尝试和调整。比如,伴随着组织架构向事业部制的切换,上海家化同时对中高层团队进行了汰换和梯队引入,公司全年新招及置换346人,平均年龄30岁左右,其中招聘经理级以上人员79人。

在销售管理和数字化运营岗位上,上海家化还加大了从外部引入优秀人才的力度。过去一年,上海家化从阿里、抖音、欧莱雅、宝洁等优秀公司引入了更多新鲜血液,以此强化自身的人才梯队。

除了邀请新人才,上海家化也加大了对公司内部高潜力员工的培养力度,通过对这些员工加强培训、轮岗、提升,以加快干部年轻化的步伐。过去一年,公司有46人轮岗,经理级及以上管理岗位的培训覆盖率99%,其中面授培训覆盖率达75%。

中国“美妆老大”地位不保

尽管上海家化已有超过百年的发展历史,但相比上海家化的名号,大众消费者可能对于该公司旗下推出的诸多品牌更为熟悉。比如,美妆品类的雙妹、高夫、佰草集、玉泽、典萃,个护家清品类的美加净、六神、家安,母婴品类的启初和汤美星,都是上海家化旗下的品牌成员。

除了前述提到的这些品牌,雅霜、友谊、海鸥、百爱神、春蕾、上海等,也都是上海家化打造的耳熟能详的国民品牌。此外,与上海家化合作的品牌还包括片仔癀(口腔护理)、芳芯、碧缇丝。

不过,如今已经120多岁高龄的上海家化,也面临着自己的“老年焦虑”。据东方财富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家化营收为75.97亿元。但随后到来的2020年,上海家化的营收同比便出现7.43%的下滑降到了70.32亿元。

2021年,上海家化的营收曾短暂回弹,同比增加8.73%至76.46亿元。但上海家化这样的势头仅持续了一年,便在2022年终结。2022年、2023年,上海家化的营收连续两年跌幅超过7%,等到2023年,上海家化的营收已跌破70亿元,降到了65.98亿元,接近2017年64.88亿元的水准,一朝回到数年前。

至于净利润指标,2022年上海家化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27.29%至4.72亿元。去年,上海家化的归母净利润达到5亿元,同比实现5.93%的增长,但仍与2021年6.49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存在一定的差距。

可以作为参照的是,与上海家化同处一个赛道的珀莱雅,去年营收同比增长近四成达到89.05亿元,同期珀莱雅的归母净利润也达到了11.94亿元,同比涨幅高达46.06%。

除了营收、归母净利润等业绩维度的指标,珀莱雅的市值也远超上海家化。截至5月16日收盘,上海家化的市值为143.56亿元,而珀莱雅的市值高达436.23亿元,是上海家化的3倍左右。

其实早在2020年,珀莱雅的市值就已超过上海家化。彼时,上海家化的前董事长葛文耀还曾在微博发文,“今日珀莱雅的股票市值206.6亿,超过上海家化”。

除了珀莱雅,上美股份和贝泰妮的市值目前也已经超过上海家化。换言之,在对手的强势出击下,上海家化的优势地位已然受到了明显的动摇。

分产品来看,去年除了护肤品类营收同比实现0.98%的增长外,上海家化旗下包括护肤、母婴、合作品牌在内的几大板块营收均出现了下滑,同比下降的幅度分别为4.88%、13.35%、37%。

从市场角度来看,去年因海外市场受到出生率下降、通胀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上海家化的海外业务收入同比下降约12.9%,使得公司营收陷入负增长的困境。

而国内消费市场由于复苏情况整体不及预期,线下传统商超受到线上渠道、社区团购及消费者习惯改变的冲击,部分大型连锁商超、大卖场闭店,上海家化的线下业务承压。比如,商超渠道受行业闭店潮影响,百货渠道主动降低社会库存等。

至于线上,以抖音为代表的兴趣电商为公司的线上业务出力不少。但相比珀莱雅去年线上业务高达93.07%的营收占比,上海家化42.66%的线上业务占比显然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去年,上海家化国内业务的收入同比下降5.2%。

而在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的第二天,潘秋生也曾对外回应有关上海家化“掉队”的质疑。潘秋生直言,企业被超越,自己并不好受,“最着急的人肯定是我”。

对于公司所面临的处境,上海家化在2023年年报中做了复盘,“2023 年,我们对标行业领先的竞争对手,反思了导致过去一段时间家化业绩落后的主要原因,在公司战略、组织架构、营销创新、人才梯队和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顶着巨大压力,做出了重大调整”。

针对未来几年的发展,上海家化确定了向高毛利、高增速、高品牌溢价的品类进行聚焦的战略。在此背景下,上海家化将逐渐加大美妆业务占比,并通过差异化提升个护业务盈利性。换言之,上海家化会主动舍弃低毛利、低利润、低品牌溢价的品类业务。

上海家化的这一调整,在2023年已经开始逐步推进。针对该调整,上海家化坦言,虽然在短期内会给公司带来收入方面的压力,但对公司整体的经营质量将带来持续性的提升。

今年第一季度,上海家化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实现11.18%的增长,达到2.56亿元。但公司的营收规模仍旧没能改善下滑的态势,同比减少3.76%降至19.05亿元。

有分析认为,上海家化此番换帅,或与公司近来业绩表现平平有关。作为上市公司的掌舵者,公司的一把手通常需要对公司的业绩负责。而在职业经理人被任命为公司掌舵者的上市公司中,主帅因业绩不及预期被换下也是行业内不足为奇的事情。

迎来新主帅的上海家化,还能否重新夺回中国“美妆老大”的称号?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