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产经

冯海良:“清空”海亮地产

新浪乐居

关注

乐居财经曾树佳发自杭州

冯海良信佛,而且很虔诚。据说,他每天清晨都要做功课,每年也会在炉峰禅寺做水陆法事,甚至亲自登上香炉峰敬佛。

而佛学提倡的“隐退”,似乎也感染到了他。

去年年中,冯海良宣布主动退出企业日常管理事务,卸任海亮集团董事局主席,将精力投入到旗下的“明德院”中。

他看似云淡风轻:“希望大家以后叫我院长,不再称呼主席。”明德院是海亮内部的学习交流、人才培养平台,也是产业研究机构。

其实早在四年前,冯海良就在谋求地产的“隐退”。他将体量较大的地产资产包,卖给了融信。当项目逐渐被抛售后,海亮地产也随之被边缘化。

目前,海亮集团仍在陆续抛出地产项目。今年4月,它退出了浙江海亮七大洲房地产(简称“海亮七大洲”)的股东行列。此后海亮七大洲更名为“浙江新锦海联房地产”,抹去了“海亮”的字眼。

而与地产密切相关的海亮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也被卖给了世茂天成物业服务集团。

“放权”的背后

曹建国在海亮集团旗下,履职了20年。

1982年,他于江西理工大学毕业后,一直供职于甘肃白银市的西北铜加工厂,从助理工程师一路做到副厂长。

2000年,冯海良从甘肃将他招至麾下,委任其为集团副总裁。2016年,他正式成为海亮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并在四年后接任冯海良的董事局主席之位。

曹建国的持续晋升,通常被认为是冯海良重视职业经理人培养的例证之一。但尽管如此,海亮集团运转体系的建立,仍附着了不少的家族色彩。

其中的重要人物,要数冯海良的姐姐冯亚丽。

90年代初,当得知弟弟需要人帮忙时,冯亚丽随即辞去了诸暨一家羽绒厂的技术生产主任,进入冯海良的铜业公司。在内部,冯亚丽被员工们称为“四姨娘”,主持管理事务,协助集团做战略调整。

虽然她也曾担任海亮集团董事长,长达12年之久,但她目前并没有在海亮系的任何一家公司中持有股份;仅在海亮广场集团、西藏海亮房地产等少数公司中任职。

显然,家族的传承,要落到另一个人身上,他就是冯海良的儿子冯橹铭。

85后的他,持有上市公司海亮股份0.67%股权,并出任海亮集团董事、副总裁。集团旗下的明康汇健康食品集团公司,也有他任职的身影。

冯橹铭似乎继承了家族的投资基因。在他旗下,有一个平台名为“西藏卓通创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卓通创投”)。卓通创投拥有多个企业管理、股权投资企业,对外伸展着投资触角。

不过,尽管隐现着家族的传承身影,但眼下海亮集团的“航向”,仍要靠“创一代”冯海良去把控。

在接下董事局主席之位前,曹建国曾把自己定位为“董事局决议的核心执行者”。在其身后,冯海良或许并没有彻底“退休”,而是仍在掌控着企业的运行轨迹。

追溯股权可知,冯海良通过浙江贝泽集团、宁波敦士投资、宁波哲韬投资等,间接持有海亮集团84.13%股权。今年初,他为了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悄然为海亮做了一笔增资,引入了新股东“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工银金融”)。

工银金融为工商银行的下属公司,它位列海亮集团的第四大股东,持有其5.49%股权。几乎于此同时,工商银行绍兴分行副行长何春晓,入驻海亮集团,担任董事。

于外,冯海良找到了金融机构作为其另一个“靠山”。于内,他则在今年3月,成立了海亮总部(杭州)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总部管理公司”),由海亮集团全资持有。

总部管理公司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企业总部管理、品牌管理、人力资源服务等。它或许是海亮集团未来内部架构调整、职能变化的一个铺垫。

“式微”的地产

四年前,海亮集团就开始筹谋转型,意在打造 “大制造”“大教育”“大健康”为核心的业务形态。在此过程中,地产建设、产业金融等板块,逐渐被剥离。

剥离进程的标志性事项,是它将体量较大的地产资产包,卖给了融信。

2017年,海亮集团遇上了加速扩张的融信,两者迅速达成合作协议,各取所需。海亮将旗下宁波海亮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宁波海亮”)、安徽海亮房地产有限公司(简称“安徽海亮”)各55%股权转给融信,代价分别为22.64亿元、6.33亿元。

交易完成后,宁波海亮、安徽海亮成为融信的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截至2017年中期,宁波海亮、安徽海亮持有土地总在建面积,分别为390.4万平方米和107.05万平方米。

做出如此 “割舍”的举动,令外界无限感慨;毕竟,地产业务也曾是该集团的重要板块,

海亮的地产布局,主要集中在港股上市平台海亮国际(HK:02336),以及海亮地产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海亮地产”)。其中,海亮国际持有澳洲等海外地产业务,海亮地产则是内地地产的承载平台。

在高周转模式的驱动下,海亮地产曾实现3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的进击。克尔瑞数据显示,其2016年的销售金额为227.1亿元。

但在全国布局、快速增长的那几年,它的产品质量与工程规范屡遭质疑,各地项目频现“质量门”,引发众多维权事件。

后来,冯海良眼看行业调控渐行,容错空间变窄,决定舍弃地产。当项目逐渐被抛售后,海亮地产也随之被边缘化。截至2019年,它的业务范围,仅集中在重庆、拉萨等几个二三线城市。

该年度,依靠尾盘销售和商业自持地产出租,海亮确认房地产业务收入19.40亿元,比上年下降18.11%,占总收入的比例仅为1.03%;盈利方面,其毛利率也下降了13.89个百分点。

同期,海亮地产在建项目寥寥无几,仅剩拉萨海亮世纪新城5期、重庆海宇学府江山。两者预计总投资19.66亿元,尚需投资5.03亿元。看起来,其地产业务已一片凋零。

目前,海亮集团仍在陆续抛出地产项目。今年4月,它退出了浙江海亮七大洲房地产(简称“海亮七大洲”)的股东行列。此后海亮七大洲更名为“浙江新锦海联房地产”,抹去了“海亮”的字眼。

而与地产密切相关的海亮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也被卖给了世茂天成物业服务集团。

现金流“冷暖”

2017年8月的某一天,大洋彼岸的纳斯达克海亮教育在开盘短短5分钟后,股价涨幅就高达2万倍,公司市值一度飙升至5.4万亿美元。由此,冯海良瞬间登上了世界首富的宝座。

后被证实,这是因人为失误,造成的乌龙指。而股价在出现异动的8分钟内,也迅速恢复正常。对此,冯海良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连用3个“笑话”,形容自己成为“世界首富”的感受。

尽管这只是个偶然事件,但也让冯海良体验了一番股市的起落。而在旗下业务的发展中,他同样“冷暖自知”。

海亮逝去的地产,只为“降低债务融资规模,集中资源发展铜加工、教育等核心业务”。但这个“愿景”,仍在经受着一定程度的考验。

乐居财经查阅年报获悉,2018年至2020年,海亮集团的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分别为91.18%、74.17%和 69.8%。虽然有逐年降低的趋势,但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仍使得该比例处在较高水平。

另一方面,海亮虽聚焦有色材料智造、中小学教育和健康板块,营收规模较大,但其毛利率却在逐年下降。

最近三年,它的营业毛利率分别为 2.41%、2.14%和 1.81%。期间,费用率对公司利润产生较大侵蚀,使得净利润有所下滑;而去年受疫情影响,铜加工费市场行情波动,更是让其毛利率大幅下跌。

此外,海亮集团近三年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 46.98亿元、52.96亿元和62.15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 8.52%、9.27%和 10.19%,两项数值均不断升高。对此,它计提了坏账准备,但同时也增加了流动性的风险。

去年,海亮集团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仅为16.37亿元,同比下降了29.66%。自身资金回流的能力的减弱,对于生产经营规模逐步扩大的海亮而言,更考验它的资金的配置与融资能力。

或许也正因为于此,冯海良才保留了旗下两家金融子公司,一家为海亮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海亮财务”),另一家为浙江海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博小贷”)。

海亮财务负责统筹整个集团的资金安排;海博小贷则在诸暨地区,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它目前是新三板上市企业,仅在今年一季度,就产生了6904.33万元的经营性现金流,这或许能为海亮集团提供输血。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