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产经

地产商争念养猪经

财经国家周刊

关注

林克 | 南风窗(SouthReviews)

原标题《地产皆下品,唯有养猪高》

对很多人来说,“养猪”就像一个笑话。多年前,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新闻还曾轰动一时。那位北大“屠夫”一定没有想到,多年后一众商业大佬会争相“肉案写春秋”。

养猪是门古老的生意,最不缺乏的就是看热闹的人。但低估了养猪,也会死得很惨。

养猪的,不只是万科

万科要养猪,一上来就说要养25万头。

近日,万科发布“招募令”,公开面向社会招募生猪养殖行业的优秀人才,并表示要布局生猪养殖、蔬菜种植、企业餐饮这三个领域。在与养猪相关的社招岗位里,还强调了要“对养猪充满热情”。

在万科决定养猪前,很多与农业毫不相干的企业早就开始养猪了——地产纷纷变身“猪倌”:万达、恒大、碧桂园涉足其中,成为其扶贫工作或是多元化进程的一部分。也有互联网“猪倌”:网易、阿里、京东早有布局,尝试着用高科技重新定义这个行业。

互联网大佬养猪后,让不少人感叹。

最早享受“猪厂”称号的是网易,丁磊因忧愤食品安全而养猪。在浙江安吉打磨多年后,网易采用的是自营农场模式,以及人性化养殖——黑猪们住在干净整洁的小屋里,吃着液态猪粮,听着音乐。

网易云音乐里还有叫做 “网易味央黑猪宇宙大碟”的专用歌单,用来帮助猪群保持天性,放松心情。

网易云音乐里的养猪专用歌单

阿里和京东则不经营养猪场,而是通过与养殖企业合作,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不同于网易猪能悠闲地听歌,阿里猪相对而言就比较辛苦了。

阿里把运动量作为判断猪肉品质的标准,它们想要的是一头跑了200公里的好猪,而不再是一头200斤的猪。

因此,每头阿里猪的耳朵上都有一个专用的身份标识,类似于“微信运动”,可以记录猪走了多少步。如果有哪头猪的运动量达不到,就会被赶到户外去运动。

为了提高母猪产仔量,阿里还研发了一套“怀孕诊断算法”搜集母猪的睡姿、站姿、进食等数据,再由AI来分析母猪是否配种成功。

阿里启动“ET农业大脑”,将AI引入养猪业

阿里之后,京东也对猪动手了。京东也有自己的特色研发——一套猪脸识别方案,可以对猪进行精准的饲料控制,让它不胖不瘦。不过,猪的生长周期短、外貌变化快,还喜欢四处走动,也让这项技术面临了一些挑战。

相比之下,地产“猪倌”则表现“平平”,主要定位是“扶贫”。

早在2014年底,万达就曾宣布去贵州养猪。当时是生猪行业的行情低谷,万达调研了国内的大型养猪企业发现,养猪其实并没有什么利润。

经过调研后王健林感叹,“盖个十万头猪场要几个亿,我们建个五星级酒店才多少钱。”最后,万达放弃了养猪的想法。

两年以后,恒大投资三亿,在贵州援建了110多个养猪为主的农牧基地。碧桂园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也曾发布过一则招聘养猪专家的信息,称正在招聘养猪事业部的负责人。

看上去养猪这项事业的难度不高,但事实上其技术含量远高于做地产,比如常被拿来当段子说的“母猪的产后护理”,就是很需要技术的事。

经济学者马光远说,万科养猪之所以引人注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我们思维深处根深蒂固地瞧不起“养猪”的傲慢与偏见。但看不起猪,你也会死得很惨。

养猪是门赚钱的生意吗?

一个关于万科养猪“前传”的段子流传甚广。在去年年底的一个峰会上,王石问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去年养猪赚了多少钱,刘永好回答称,“效益不错,请你吃饭没问题”。

今年4月7日,最新的全球亿万富豪榜发布,牧原股份秦英林家族以185亿美元的财富排名43位,新希望刘永好家族排名第98位,资产为123亿美元。

一时间,人们不禁感叹,养猪实在是太赚钱了。

从2019年业绩来看,上市猪企确实赚得盆满钵盈。其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受猪周期、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猪肉市场供应缺口渐渐加大了,带来了整体销售价格明显上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显示,养猪的两家头部企业,温氏股份2019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39.67亿元,同比增长252.94%;牧原股份则归母净利润大增高达1075%,实现了61.14亿元。数据十分亮眼。

但把时间拉长会发现,养猪这个行业的波动性也非常大。比如牧原股份,2019年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近11倍至61.14亿元,超过2014年至2018年公司五年归母净利润的总和。

养猪业属于典型的大市场小企业,由大量散户组成。在散养的传统下,猪市如股市一般——散户们一旦养多,市场供给就会增多,成为猪周期来回波动的主要驱动力量。

非洲猪瘟对散养形成了冲击,这才将出栏量较大的大企业推上了风口。规模养殖的上市企业主要有八家,分别为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天邦股份、中粮肉食、大北农、天康生物。

因散户众多,规模养殖在全国生猪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小的。2019年,全国生猪出栏54419万头,这八家养殖企业合计出栏生猪4499.93万头,仅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8.27%。牧原股份一家出栏量1025.33万头,占全国总出栏量的1.88%。

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未来规模养猪是个很大的市场,但也体现出规模养殖的不易。本质上,养一头猪的投入基本是可以预计的,竞争核心在于如何把成本降到最低。猪场、育种、饲料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打细算,扎实规划。最终,猪出栏时的身价多少,就是靠天吃饭了。

散户养猪的环境一般比较差,容易出现各种安全问题。温氏股份发现了这个行业痛点,所以它的商业模式就是将公司和农户连接在一起——农户按温氏股份标准建设养猪场,温氏股份则为农户提供猪苗、技术指导、饲料、动保等服务。这套模式的关键在于,可以实现轻资产运营、扩张和研发。

相比于温氏股份的轻资产模式,牧原股份则采用了重资产模式,工业化养猪将上下游统统吃掉,因此它拥有全行业最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这也是抗衡“猪周期”的能力。2019年,牧原股份已经在全国18个省养猪了。

牧原股份养猪场

牧原股份的生猪养殖成本是上市公司里最低的。它们家的猪虽然不听歌、不跑步也没有猪脸识别,但标准化的养殖操作使得每一批生猪,在出栏时都保持着基本相同的体重和瘦肉率。这种模式受到市场的普遍认可,因而牧原的估值往往高于温氏。

但养猪这一行就比房地产赚钱吗?前面说了,牧原股份2019年归母净利润大增1075%后实现了61.14亿元,而万科2019年的归母净利润为389亿元,同比增长15.1%。同样是行业龙头,养猪赚的只是盖房的零头。可见,房地产行业虽然下行,但要想要靠卖猪肉来赚钱更难。

另一方面,从市值上来说,牧原股份市值2558亿元,万科2930亿元,二者相差并不大。自2018年以来,万科股价股价变动幅度一直不大,从销售和多元布局方面都没能带给投资者带来什么惊喜。而猪企则一路红运,万科或许是想蹭蹭猪的热度。

养猪就能拯救万科吗?

任正非也提过养猪,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我把精力集中在养猪上,我可能已经成为了一个养猪专家了。”不过他的前提是,如果能专注于一件事情,才一定会成功。

万科就是靠着专业化经营才成为了头部房企,所以王石坚决反对多元化经营,还向高管团队喊话,“就算我死了,你们搞多元化,我还是会从骨灰盒里伸出手来干扰你。”

郁亮以前也认为,找不到比房地产更赚钱的行业。但后来郁亮话锋一转,形势所迫,万科必须要学会赚小钱,让企业有更多的未来和发展。

从数据上看,万科96%的收入来自房地产。令市场担忧的是,今年四月万科销售金额同比下降了20%,而其他头部房企均是上涨态势。

万科的食品事业部招募

多元化“黯淡”的万科在招募令中解释了食品事业部的由来:2019年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给万科客户购置食品带来的不便,万科认识到要“为大众提供安全健康的日常餐食”。

与此同时,养猪规模化在政策的加持下加速成长。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明确表示,未来三年计划安排500亿元信贷规模和资金,集中用于支持生猪全产业链发展及储备调控体系建设。

去年,自然资源部也发布了政策,生猪养殖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允许生猪养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作为养殖用途不需耕地占补平衡。同时,生猪养殖圈舍、场区内通道及绿化隔离带等生产设施用地,增加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取消15亩上限规定。

自然资源部去年9月发布的关于保障生猪养殖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为稳定生猪生产切实提供用地保障,提出生猪养殖用地作为设施农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和增加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取消15亩上限规定,保障生猪养殖生产的废弃物处理等设施用地需要

看上去,相比起房地产拿地,借着养猪来提升土地储备似乎更容易。颇为人诟病的是,A股的农业公司现金账太多,可操作空间太大,就连养猪业也不乏造假身影。比如雏鹰农业就被称作养猪“影帝”,它在公告中称,企业亏损的原因是没钱买饲料,猪都被饿死了。

以前丁磊说要养猪的时候,一度被认为是“纸上谈猪”。等猪场确定落地安吉,网上又传他是在“跑马圈地”,暗地里搞房地产。有一次,丁磊在面对记者提问时反问道,“你们吃过真正好的猪肉吗?”据说,当时举座无言,众人面面相觑。

如今的万科也面临着圈地、融资的质疑。不知道郁亮是不是也是一个对食品卫生有强烈“洁癖”的人,但要真的养好猪并支撑企业第二增长曲线,绝非易事。

研究一下现代化猪圈怎么建设,看上去倒与万科的主营业务关联更大一些。未来万科养的猪,会不会住在楼房、别墅里呢?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