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产经

小米走下牌桌:国内市场下滑 Big4竞争中掉队

新浪财经

关注

小米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下滑已经是事实,而小米也已经在Big4的竞争中掉队——小米已经走下牌桌了。

  来源: 图灵智物

本周,小米在港交所发布了一个自愿性公告,称:“红米Note 7自2019年1月15日开卖以来,在中国大陆地区出货量即超过100万台”。

考虑到小米很快就会发布第四季度财报,这个自愿性公告显得很突兀。唯一可以解释的是,这是小米对之前一天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一份报告的回应。

2月11日,IDC发布的最新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机整体市场出货量在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都出现了约10%幅度的下滑。其中,华为、OPPO、vivo都实现了增长,而苹果和小米则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跌幅。其中四季度苹果出货量同比下降约20%,小米手机出货量则同比下降约35%。

小米在公告中还指出“Redmi品牌独立以来推出的首款手机就创下了如此好的成绩,反映本公司多品牌战略已取得初步成功,亦进一步证明了我们(小米)强大的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及零售能力。”

这是红米Redmi自独立以来首次对外公布数据,当然时间间隔也仅有一月。但这个公告实际上并不能解释或者缓解IDC数据带来的担忧:在第三季度财报时,小米CFO周受资称,去年5月份发布的小米8,第一个月卖了110万台。

去年10月9日,雷军曾在微博上宣布,小米8旗舰系列发货量已超600万台。这一数字的公布,距离小米8系列的发布仅用了四个月左右的时间。但据消息人士当时透露,实际销量还不到300万台,小米甚至还要求供应商降价15%来应对。

相对于小米整体一亿多台的手机销量,100万台很难说明什么问题。但一个很明确的信息是,小米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下滑已经是事实,而小米恐怕已经在Big4的竞争中掉队——小米已经走下牌桌了。

2016年,小米也曾有过一次销量大滑,但后来扭转了。雷军后来说,小米完成的逆转是一个奇迹。现在来看,小米当时并没有真正逆转,仅仅是把问题延后或者转移了。

小米商业模式的一个简单描述就是手机产品保持极低的利润,形成足够的用户规模,然后通过互联网业务来获得收入。

这里面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手机产品是否能够保持竞争力,二是互联网业务是否能够带来足够的收入规模,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

但小米2016年那次危机的解决主要靠红米和周边产品的扩张,以及海外市场。红米作为一个低价产品线给小米带来了巨大的销量,至今仍然占到小米一半以上的销量。但低价产品线很难有持续的竞争力,很容易被其他的低价产品替代。这也导致了目前小米在中高端产品上没有太大竞争力,远远落后于华为和OV。

另一方面,小米的互联网业务利润率很高,但其利润规模很难支撑小米整个体系健康的成长。一个最简单的后果就是,相较于竞争对手,小米在研发上的投入少了很多,甚至在上市之后小米研发的投入规模也和竞争对手不在一个量级上。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小米国内市场销量的下滑,小米的销量更加依赖于国外市场,但小米利润的主要来源—互联网收入—在国外市场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这也让小米的商业模式更加难以为继。

2019年伊始,小米便动作不断,首先宣布红米Redmi品牌独立,引进金立集团前总裁卢伟冰担任小米集团副总裁、红米Redmi 品牌总经理,同时发布内部代号小金刚的红米Redmi Note 7。不仅如此,从架构调整、战略调整、砸钱投资到人事换血,雷军对小米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今年年初的一系列调整,看得出雷军对小米面临的问题也很焦虑。一向以“温文尔雅”“谦谦君子”和“厚道”形象示人的雷军,在发布会上失态狂怼友商,更是放出“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说辞。

但和上次那次销量下滑的危机一样,红米充其量只能做到一个保量的作用,很难扭转小米手机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颓势。

至于被雷军定位于中高端和旗舰品牌的小米,恐怕也很难在当下国内市场的竞争中创造奇迹了。目前国内手机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寒冬般的阶段:整体需求下滑,行业进入衰退期。恶劣的市场环境恐怕不会给小米太多时间了,甚至连华为和OV这样的市场领先者都在准备过冬。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经说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经验,一个公司最佳的调整时机是在公司处在上升期的主动调整,而在衰退期的被动调整很容易导致公司崩盘。

2015年本来应该是小米最好的调整时机,那时候整个市场还处在上升期,小米的品牌还有不错的美誉度。但主动抑或被动,小米错过了那个最佳的时刻。

雷军和他的小米还会创造奇迹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