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产经

杨斌:教育只有回归人的本来才能更好地面向不确定未来

新浪财经

关注

ON LEADERSHIP

回归本来 走出未来

教育只有回归人的本来,才能更好地面向不确定的未来。

撰文— 杨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要领》译者)

作为组织与领导力的研究者,我经常会被问到未来的组织、工作和人的问题,大学生和他们的父母们也很 关心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未来才不会被 AI(人工智能)打败、替代。在《要领》一书中,汉尼斯校长也专门讲 到:作为领导者和教育者,我们现在需要开始为革命性技术创新驱动下的工作转变做好准备,我们必须考 虑如何培养学生去开创以前根本不存在的工作,将其升华为那些无法用聪明的计算机取代的工作,丰富那 些人性本质深深嵌入其中、无法被简化为算法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更加看重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 同理心、人性本质、情感联系和人文关怀,这些是人类能做得好,而机器人、应用程序所做不到的。

汉尼斯作为图灵奖得主、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董事会主席、硅谷教父,在《要领》中却不断强调未来 人才要在艺术、人文方面加强学习,要通过深入社区开展服务提携弱势,来锻炼提升同理心、服务意识和谦 逊品质,让自己的本色更真诚坚定,以正念持久地指引人生发展。

当汉尼斯校长和我以“算法替代不了的要领”进行对谈时,我们之间又一次展开了对这个重要问题的探 讨,结论很一致:教育只有回归人的本来,才能更好地面向不确定的未来。

领导力的根本特征,不是在目标已经确定后,以求极值或做优化的各种本事来谋求最佳攻略,而恰恰是 富有战略性的、肩负使命感的确定目标本身,不管是领还是导,都得靠方向感。《爱丽丝漫游仙境》里说:一 天,爱丽丝走到了一个岔路口,看见树上趴着一只柴郡猫。“我该走哪条路呢?”她问道。“你要去哪儿?”柴 郡猫反问道。“我也不知道。”爱丽丝回答。“那,”柴郡猫说,“走哪条路,就无所谓了。”

当企业界流传“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时,其实,战略与战术的区分,不是由组织的哪 个层级来思考谁来操作决定的,也不是由决策的大小轻重来定义的,而是基于本质上是“势”还是“事”来区分 的。今年1月23日,年仅67岁的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滕森(Clayton Chiristensen)辞世,若非 疫情也许会得到更多关注。他1995年提出的破坏性创新理论,让我们看到按部就班、效率导向的组织,往往难 以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正在演变成“忧事”,于是跨界的、不起眼的大卫,出乎意料地战胜了在当时主流指标上看 起来无比强大、无法挑战的巨人歌利亚。这样的例子,在商业竞争中,在各国家与地区的竞争中,不断上演。

领导者不是运算速度更快、算法更精妙的极值优化程序,而恰恰是某一个时点当中,选择不被主流所看 见的歧见、异见,并变成组织意志后实现的人—这些时候,我们才追认他具备远见。“卓识”是个非常美妙 的词语,但其实,“卓”字意味着不群,被孤立。卓识有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转变为组织和社会的共识,这时 候卓识对拥有它的领导者而言就是一种充满风险的担当。

远见的产生,大多情况下来自悟性、阅历基础上的信念和热爱 —多数人因为看得见而相信,极少数 人因为相信故而能看得见 —而非通过逻辑严密的推导而来,这是依靠逻辑、基于证据的算法智能所无 法替代的。卓识变共识,很多时候是人际之间的激发共鸣而非说理。共情力与故事力让领导者拥有别具前 瞻性却缺少看得见、摸得着的证据支撑的愿景,让他们能够构筑追随者所共享、所向往的梦,这是依靠理 性、基于数据的算法智能所无法替代的。 阅读《要领》,并不是执掌斯坦福大学16年的校长的自尊自大,书中没有一点经历了(甚至是引领着)硅 谷风云变幻的老人家的自说自话,更没有某些投资家畅销传记中“一招鲜”般的自吹自擂,而是坦诚自己经 历的那些挫折和从中省悟到的谦逊之道,是在回顾人生诸多成就时认真思考总结得出的侥幸与偶得。

这都是人性,不管是优点或是不足,这也是算法智能做不到的人文器识。读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时,常感 叹于智叟大先生不肯轻易认可历史,就那么必然地被必然性主宰。跳脱命运被算法优化极值刻画的进程,留给 人们以懵懂、徜徉乃至我行我素的可能性,是算法智能做不到,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即使是进化,也不是 要进化到完备、精妙、可期如机器,而是进化到不完美、不可控、不靠谱(靠着写定的图谱生活)的一个个的人。

黑天鹅频频升空的疫情让很多观察者、思想者早早做出2020年会是人类发展分水岭的判断。以色列历 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敏锐发觉群己权界在高技术的协助下发生不知不觉的偏移。 《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从松与紧的社会结构 中找寻未来秩序的逻辑,却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变化中不变的东西。 分水岭有种能重新来过的臆想,但其实再怎么分,都不会改变延续下去的仍将是“人类”历史的事实。 人类是一定要活下去的,也肯定会是好好地、像个君子似的活下去,活出富有善意并保有尊严的样子。英国 著名效益主义、自由主义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说:“做一个不满足的人胜于做一 头满足的猪;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胜于做一个满足的傻瓜。”对当下的世界来说,做一个不完美的人胜于做 一台完美的机器;做一个生活中充满诸多理性不满的杞人,胜于做一群人生也就这样了的小确幸们。 你怎样度过疫情,你也会怎样度过一生;在事儿上,看得出人。

《要领》中汉尼斯淡淡地回忆起那些面对 严苛挑战,吃劲儿而成长的往事:早上五点钟,家里窗户被一群抗议者用石头砸破;学生满怀期待想从身为 校长的自己口中得到一些建议,自己却只能说出模棱两可的口水话,最后只能看着他失望地走开……算法 智能总结不出这里头的机器理性、数理逻辑,这是并不玄妙的实在领导力,这也是有光辉也有暗淡的人性, 这就是活泼的你,任性乱翻书无处放思想的你。 且听心吟。

《要领》 这是一本给“要成为领导者”之新生代的领导力讲 义。作者约翰·汉尼斯以自己“在事上磨”的真实案 例来现身说法,总结自己“满脸污泥、汗水和血迹” 地在竞技场中拼搏的习得,凝结成10条归真求是的 “领导要义”。

约翰·汉尼斯 斯坦福大学第10任校长,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董事会主席,思科、创锐讯等科技公司的董事会成 员。硅谷创新生态的重要塑造者之一。2000年获 约翰·冯· 诺依曼奖,2012年获国际电气与电子工 程师协会荣誉奖章,2017年获图灵奖。

杨斌 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经管领导 力研究中心主任,《要领》译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组织行为与领导力、商业伦理、高等教育及管理等。 开发并主讲清华大学《领导与团队》《批判性思维 与道德推理》等精品课程。著有《企业猝死》《战略 节 奏》(合 著)。译 有《沉静领导》《温和激进领导》 《极客与怪杰》《管理者而非 MBA》等。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