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产经

王东升告别京东方:曾感慨与外企打交道很屈辱 但要忍

新浪财经

关注

从濒临破产到全球第一,创造奇迹的他宣布退居幕后

原创: 冯仑风马牛

封面题图|王东升

文|风马牛 (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6 月 28 日,京东方完成董事会换届选举,陈炎顺接替创始人王东升出任京东方新一届董事会董事长。面对股东和媒体,王东升动情地说,‘京东方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会永远关注京东方的发展。请大家放心,我相信在陈炎顺为首的经营团队领导下,京东方的未来肯定是越来越好的。’

京东方的前身是濒临破产的北京电子管厂, 1990 年代初完成改制,如今成为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龙头企业。目前,全球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显示屏来自京东方。京东方液晶显示屏总出货量和五大细分应用领域(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显示屏出货量占据全球第一。王东升像一位孤独的探索者,带领京东方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飞跃。

一直以来,王东升坚信,‘世界上没有办不成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想到了,看准了,就去干,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就一定会成功。’

王东升与陈炎顺

1992 年, 35 岁的王东升准备从北京电子管厂辞职,到另外一家企业担任高管,当时对方给出了常务副总裁的位置以及两套房的福利,待遇十分丰厚。然而,当王东升把手续都办完了后,上级领导又突然要王东升留下来担任厂长。王东升问道,‘我凭什么要留下来?’之所以要走,是因为他发现老国企积弊深重,许多员工无所事事过日子,实在难以推动。况且当时北京电子管厂已经连续亏损 7 年,濒临破产。

走还是留?王东升纠结很久,上级任命宣布后一个月他都没去接这个担子。直到有一天,厂里的一些同事找到王东升,对他说:‘为了我们的老师傅不再去捡白菜帮子,希望你能留下来。’有情有义的王东升最终没能忍住,还是答应接手这个烂摊子。

留下来,王东升跟上级提出了五个要求。一、从领导带头打破铁饭碗,实行市场化聘任;二、股份制改造;三、落实厂长负责制;四、提供出国便利,以便及时考察国际市场;五、精简机构,建立市场化公司制度。

拿股份制改造来说,当时需要引入股东。王东升出去游说,别人一听是电子管厂的,都快要把他赶出去。无奈之下,王东升想到说服银行债转股,但银行提出:必须找到新的投资,才考虑债转股。王东升又带一帮人找了一圈,还是没人给钱,走投无路下,他决定动员职工凑钱入股。那时候企业正在改造,一部分人面临分流下岗,但大家仍然选择掏出家底来救老厂。许多员工说,‘王东升已经把刀架到我们脖子上来了,但我们还是支持他改革,把老厂救活。我们不是为了发财,如果为了发财买深圳的股票就行了。你们赔了,我们也认了,只要你们全心全意把企业做好。’最终,老厂 2600 多名员工凑了 650 万元启动金。

1993 年 4 月,一个混合所有制的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王东升任董事长。他的愿景是创办一家充满活力并且受人尊敬的伟大企业,为中国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作贡献。

王东升上任后主要抓两件事:一、战略;二、文化。王东升说,‘员工一定要有共同的理想、价值观,这是最重要的。其次对人要真诚,不同观点可以吵架,但内心要有大爱。’在再造价值观的同时,王东升也开始再造结构,经过存量调整和资源优化,公司资产得以盘活。

为了扭亏为盈,王东升起初尝试了各种可能盈利的项目,但大多数项目以失败告终。经过一系列尝试之后,京东方最终通过与日本企业建立合资公司,为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生产零部件而逐渐扭亏为盈。

在企业生存状况彻底好转以后, 1997 年,王东升为打通融资渠道开始推动京东方上市,那时候 A 股门槛太高,于是他赶紧上 B 股。

资金解决后,王东升开始重点发展公司主营业务,在日本考察时他就预感到 TFT-LCD (液晶显示器)可能是电子工业的下一代产品。京东方从 1998 年就确定了发展液晶显示面板的战略,但一直到 2003 年才正式进入,因为王东升一直没有想好怎么进入的问题。那时候国内也有企业开始探索液晶显示器产业,如吉林彩晶、上广电,但它们走的也都是合资模式。

彷徨的几年里,京东方想过合资,这是一条最常见的路。当时,京东方的领导不停地出国考察,与一家日本企业合同都快签了,最后一刻还是放弃了。王东升说,‘无论是京东方自己的合资经验,还是他人的合资实践,都证明:合资是合不来技术的,也合不来中国的工业化。我们从 1987 年与松下合资办彩管厂,但直到 20 年后,北京松下都要退出历史舞台,我们都没能掌握彩色显像管最核心的技术。要真正掌握核心技术,还是要靠自主研发。但全球的液晶显示器技术自从被美国人研究发明,在日本实现产业化后,又被韩国、台湾企业反超,经历了 30 年,已经发展得欣欣向荣,京东方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迅速弥补这 30 年的技术差异,几乎是不可能的。’

与此同时,公司内部有人主张向房地产转型,王东升坚决反对:我们是搞工业起家的,如果连我们这些人都去做房地产,那谁来搞工业化?多年后,京东方有高管调侃道:那时候我们手上有几十亿现金,如果真在望京买地,今天就发财了。

就在王东升苦苦等待的时刻,机会来了。 2001 年韩国现代集团因为过度扩张、负债太重,要出售旗下的液晶业务,这对京东方无疑是最好的进入方式。通过收购海外企业的技术、市场以及人才,能够高起点地迅速地切入这样的高端领域。

但收购是一个漫长的博弈过程,同时液晶面板的价格还在下降,双方最终协商出 3.8 亿美元的收购价,可这么高的价格在当时中国企业海外收购中却很少见。关于这次海外收购,起初,王东升只得到四分之一的支持率。为了缓解巨大的压力,有一次他泡在浴缸里沉思,半天下来皮肤都发白了。事实就是这样,任何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就能成功,直到收购的前一天,京东方的董事会还开了十几个小时,一直到深夜。王东升需要一边说服董事,一边与韩国收购团队不断协商细节,后来他感慨道:电话都要打吐了,最后累得躺床上让律师和翻译把合同条款一条条念给我听。

2003 年 1 月,王东升终于把韩国现代的液晶业务成功收购了,他激动地说道:我们花钱收购的实际上就是这支团队,他们研发能力非常强,而且职业素养非常高。通过海外并购进入液晶显示领域后,王东升提出:我们既然要做这个产业,就要让中国成为这个产业的领导者,让国家为我们感到骄傲!

京东方在国际新型显示技术展的展台

收购韩国企业后,京东方自主建设了一条 5 代的液晶显示面板生产线,结束了中国大陆‘无自主液晶屏时代’。为了迅速扩大企业规模,王东升计划在香港上市。然而 2004 年,因媒体质疑‘京东方的人才持股计划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王东升的上市计划‘流产了’,京东方接受了大半年的调查。与此同时,由于初期良品率不高,再加上液晶屏价格开始普遍下降, 5 代线出现亏损,闻风而动的银行顿时停止贷款。这时候,陷入财务危机的京东方又急需支付厂房和设备的费用,无奈之下,王东升不得不忍痛关掉韩国生产线,卖掉台湾冠捷股权以筹集资金,但缺口依然巨大。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王东升崩溃得痛哭,望着厂房,他甚至想到过一死了之。

在京东方的生死关头,国家开发银行带头为京东方提供了‘救命稻草’,当然这源于国开行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判断和研究。此后,京东方在成都、合肥、北京、鄂尔多斯等地迅速扩张,其资金大部分来自地方政府、银行。京东方摸索出了一条融资新路:向政府或特定的战略投资者增发股票以获得足够的资金。

王东升认为,企业如果想获取最大利润,就必须要在技术上成为行业中的领导者,要么就成为颠覆者。基于对显示行业的深入研究,他于 2010 年提出‘生存定律’——若保持价格不变,显示产品性能 36 个月须提升一倍以上。

虽然理想给了王东升勇气和力量。家国情怀浓重的他在现实中却像是钢丝上的舞者。京东方迅速扩张的同时,陷入连年亏损的泥潭,许多人把问题归咎于王东升,喊出了让他辞职的口号。人们愤怒地说道:一个年年亏损的濒死企业为何拖债猛冲,王东升为何如此偏执?

背上败家的骂名后,巨大的压力逼得王东升几近跳楼,满头白发,但骨子里他却十分坚强,坦言:压力一定会有的,但我们认为是在做正确的事,是在做一件伟大的事,不论遇上什么困难,决不放弃,坚定地走下去。很多事就怕你坚持不下去,不够执著。三星进入液晶面板领域,经过了 12 年的亏损后开始盈利;台湾的面板厂商,也是平均经历 10 年实现扭亏为盈。如果我们倒了,我们这些人还在中国,也算是为中国液晶产业垫个底,也算是先烈。

实在太累了,孤独的王东升便一个人在院子里打太极拳来释放压力。

与此同时,关于京东方屡获地方政府支持,有人质疑这是京东方‘绑架’了政府。对此,王东升回应道:这是市场行为,因为政府的产业支持对所有这类企业是一样的,包括外资。我们每到一个地方,跟当地政府谈的时候,都是开门见山先说风险,强调我们这行投资巨大,前期是要亏损的,最坏的结果会怎样。政府支持京东方,京东方对所在区域也是负责任的。资本市场上,我们一直跟投资者讲,我们这种半导体显示公司,最少要给我们十年,前期是很难赚钱的。如果你们是做长期投资可以投,如果炒股票做短期的就不要持有。我们是一家值得长期投资的公司,你要长期持有,京东方不会让你失望。

王东升没有食言,自 2011 年起,京东方扭亏为盈, 2013 年净利润更是高达 23.53 亿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东升感慨道:最困难的时候过去了。

正是不断提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支撑着京东方一路走来,穿过行业的低谷,跨越资金链断裂的险境,才最终获得了与国际巨头掰手腕的资格。

‘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成为世界领导者。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这是我们的企业文化,也是我的个性。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依然坚持每年投入的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 7% 以上。如果没有研发,就没有现在的京东方。’王东升说。

京东方决定转型

长期以来,京东方主营液晶面板, 2014 年时已跻身全球行业第一集团。公司年新增专利申请量、全球首发新产品覆盖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液晶面板市占率等关键性指标均位列全球第一。

就在此时,盈利才三年的京东方突然宣布,由单一显示器件业务向端口器件、智慧物联和智慧医工三大板块转型,让不少投资者惊呼‘别折腾’。

对此,王东升表示:可能有人觉得跨界较大,其实对我们来说,这是我们将现有的显示和相关传感技术优势,在相关细分物联网系统和智慧健康领域的跨界融合创新。我们在布局,但是我们不忽悠,我们扎扎实实地做,一旦成功,那是改变历史的。我们有信心。

在电子器件行业打拼了多年的王东升渴望将京东方打造成‘地球上最受人尊敬的伟大企业’,不论技术如何迭代、不论市场景气与否,京东方都能持续增长。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京东方必须要转型,摆脱单一产业未来将面临的产能过剩或者创新瓶颈等问题。王东升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在未来哪天,有个年轻人突发奇想,搞出来一个黑科技,把我们都给颠覆了。’

‘基业长青一定不是说第一代创业者一直干到 80 岁,干到死,这不科学,不是个好方法。所以我赞同企业家要过三关——创业关、授权关和交班关。一个真正受人尊敬的企业,应该要有自我纠错、自我发展的机制。不是靠人治,而是靠机制选择一代一代的领导人,给年轻一代更多的机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经受磨练,脱颖而出。这样企业才会有未来,要不就会出现‘大树底下没有草’的现象。’

2019 年 6 月 28 日, 62 岁的王东升顺利完成了交班。他坦言在股东回报方面确实做得不够,因此给自己这么多年的工作打八十分。不过,在企业经营策略上,王东升自豪地说,‘液晶显示第一的地位很难被撼动了,我们的团队很专业,也很市场化,在市场竞争中充分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很不容易。’正如京东方的企业司歌中所唱道的那样,‘我们,心和心总在同甘共苦;百折不回,手和手总是相牵相扶……’

年轻时的王东升

接受媒体采访时,王东升曾多次说过感谢邓小平和改革开放。他的父亲是军医,母亲是老师,和同年代人一样受到文革的冲击。初中毕业后,王东升便下乡了,他做过木工,还当过村里的会计。17 岁那年,为了支持三线建设,王东升第一次坐火车,跟随一个建筑公司从浙江来到湖北。恢复高考后,被困在小镇好些年的他,通过勤学苦读最终来到杭州念书,毕业后又去到北京电子管厂工作。在王东升看来,过去经历的一切好像一个漫长的梦。

王东升的手上留有一道疤痕,早年在一次国际合作中,一位外国高管在酒桌上嘲笑中国人,王东升一直强忍着,气到把手里的酒杯捏碎了,后来才发现鲜血淋漓。

多年后,王东升感叹道:以前和外企打交道,真的有时候会感受到屈辱,但你必须要忍啊,还要向他们学习啊!其实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中国人,都是一代一代这么忍辱负重地走过来的。

参考资料:

1.《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京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王东升对话录》,中国中小企业,李斌、李萌、季小波、孔祥鑫

2.《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企业研究,陈硕颖

3.《解读京东方十年千亿谋局 王东升 一块被低估的屏》,英才,杨旭然、梁海松

4.《王东升苦战京东方》,企业观察家,严学锋、CFP

5.《京东方:钢丝上的舞者》,董事会

6.《‘不死鸟’王东升》,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崔婷婷

7.《京东方——中国第一再造》,中外管理,杨光

8.《‘后王东升时代’:京东方如何讲好新故事?》经济之声,佟亚涛

9.《王东升:如何塑造京东方?》,经济观察报,文钊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