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产经

七成主动权益基金开年跑赢沪指 有人“开门迎客”也有人选择“限流”

第一财经

关注

作者: 曹璐

2023年开年以来,A股市场表现亮眼,市场各大指数持续走高,绝大多数行业也走出普涨行情,赚钱效应再度显现。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月11日,有超过九成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实现净值上涨,七成产品跑赢同期上证指数

在市场持续向好的过程中,基民投资基金的热情也有所回升,甚至再度出现“日光基”。而在存量市场,有不少基金或“开门迎客”、放开限购门槛,或降低费率,吸引更多资金流入;但也有部分产品发布“限购令”,选择主动控制产品规模。

多数主动权益基金净值上涨

进入2023年,A股市场逐渐回暖,盘面交投活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12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300今年以来分别上涨2.4%、4.08%、3.78%;从行业表现来看,绝大多数行业实现普涨,在中信一级30个行业板块中,有24个板块实现年内上涨。

其中,有色金属板块一马当先,以6.69%的年内表现暂居首位;汽车、家电、通信、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行业涨幅居前,今年以来的累计回报均超过5%;计算机、非银行金融、建材、食品饮料等也有不俗表现,年内回报超4%。

受股市表现影响,主动权益类基金净值快速反弹,赚钱效应有所提升。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1日,在有可比数据的6771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包括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下同),有6543只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为正。

其中,有4600只基金产品的收益率跑赢同期上证指数,占比近七成;25只产品的年内净值回报超过8%。具体而言,今年以来收益率最高的是华泰柏瑞新经济沪港深,累计表现为9.76%;华泰柏瑞港股通时代机遇A/C则以9.64%、9.61%的年内表现紧随其后。

上述产品能有领先表现,或是受益于港股市场的带动。数据显示,截至1月12日,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区间上涨8.76%、8.68%。从2022年三季报持仓数据来看,华泰柏瑞新经济沪港深、华泰柏瑞港股通时代机遇A的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达86.45%、91.8%。

截至1月11日,今年以来跌超1%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有87只,其中华富灵活配置今年以来的累计跌幅达4.02%,暂时处于垫底位置。这也意味着,开年还不足半月,主动权益类基金的首尾相差超过13%以上。

有人“开门迎客”也有人选择“限流”

随着赚钱效应的提升,记者注意到,市场交易情绪也有所上涨,有多只公募基金产品放松申购限制,释放积极信号。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有超过30只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恢复大额申购。

例如,上银新兴价值成长混合发布公告表示,为满足广大投资者的投资需求,该产品自1月10日起恢复大额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同日,招商盛合也取消A类份额1万元、C类份额1万元的大额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和转换转入业务限额。

“权益类基金恢复大额申购,或许意味着在当前时点的投资信心。”一位基金业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从过往情况来看,业内往往会在低点放松限购。不过,除了看好后市,也会与业绩表现、规模波动、合同限制等多种因素都有关系,因此,不能仅凭放松限购的操作来判断后市走势。

除了“开门迎客”以外,还有部分公募基金也宣布下调产品的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等费率,包括南方基金、平安基金、广发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多家公募旗下的产品,其中,以债券基金及货币基金居多。

“近来很多基金主动下调费用,主要是为了让利基金持有人。”某大型公募基金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降低管理费和托管费率并不是新鲜手段,一般是为了让利投资者、提高产品竞争力,或者是为了吸引机构投资者。

不过,在市场行情有所回暖的趋势下,也有部分基金产品在近期选择限流,关闭了大额申购。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12日,有16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暂停大额申购。例如,1月11日,何帅管理的交银施罗德持续成长、朱红裕管理的招商核心竞争力两只基金分别发布了限购公告。前者单日限购额度为1000万元,后者则为10万元。

记者注意到,在“限购”的产品中,有超过6只产品的年内业绩超过3%。数据显示,截至1月11日,浦银安盛价值成长A/C今年以来的累计净值增长率为5.44%、5.43%;交银施罗德持续成长、国投瑞银信息消费、招商量化精选A/C的年内回报均超4%。拉长时间来看,业绩最好的招商核心竞争力A/C自2022年11月1日以来的累计表现则为39.97%、39.76%。

“在有足够的预期收益的情况下,产品规模的约束可能会受到市场时机、所投资资产的特征和本身流动性,以及获取阿尔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在上述人士看来,基金进行申赎限制的原因有很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他进一步表示,无论是基金放松申购限制、还是下调产品的费率,都是为了刺激基金销量,吸引更多资金流入,积极补充“弹药”。而将大额资金“拒之门外”,则是出于主动控制规模的考量,如果短期内申购的资金太多的话,基金规模增加过快,有可能会影响产品的管理质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