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债券

科创债扩容夯实企业科创资金基础

中证网

关注

转自:经济参考报

今年以来,交易所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简称“科创债”)发行明显提速。截至2024年5月,科创债的存量规模已达5765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与“呵护”之下,科创债的发行数量和规模有望稳步提升,发行主体也将愈发多元。而科创债市场规模的扩大,将加快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助力企业在科技创新或转型发展过程中夯实资金基础。

金融赋能科创发展势在必行

眼下,如何运用好金融资源赋能科技创新发展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话题。

毫无疑问,科技创新在应对外部冲击、驱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正日益凸显。

据记者了解,自去年以来,沪市科创债发行明显提速,2023年的发行量为3034亿元;今年1月至5月,沪市科创债发行延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发行量已达1498亿元;截至2024年5月末,沪市科创债的存量规模为5765亿元。

“除动用自有资金、银行信贷、股权融资之外,科技创新企业发行科创债有助于拓宽债券融资渠道,改善企业直接融资结构,助力企业在科技创新或转型发展过程中夯实资金基础。”一位券商资产管理事业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不仅如此,科创债的发行和使用,还直接支持了科技创新活动,推动了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了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竞争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值得一提的是,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招商局集团”)日前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了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第一期),募集规模20亿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为2.20%。

可以看到,招商局集团作为上交所知名成熟发行人,本次债券一经申报即获得了优化审核的安排。不仅如此,本次发行的科创债还参与了上证债券做市,最终发行全场认购倍数达5.7倍,为优质主体在上交所融资树立了良好“标杆”,也成为上交所综合服务优质产业企业的示范案例。

提升优质产业企业融资效率

据记者了解,“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2024年公司债券”100亿元的储架批文于2024年3月8日便获得了上交所的受理;4月8日注册生效,全程历时1个月,这为发行人把握发行“窗口期”争取了时间。

担任本次债券牵头主承销商及簿记管理人的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招商局集团是上交所的知名成熟发行人,本次项目申报发行全流程通过优化审核安排,简化审核流程,有效提升了发行人的融资效率。”

“上交所前期已通过发布公司债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的形式,明确了知名成熟发行人优化审核的相关安排,为优质实体企业充分利用上交所债券市场融资提供了便利,旨在助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交所债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所谓“知名成熟发行人”,主要指市场认可度高、行业地位显著、公司治理完善、经营财务状况稳健、信息披露成熟的发行人。

据悉,招商局集团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深耕交通物流、综合金融、城市与园区综合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一家业务多元的综合企业,当前正锚定世界一流企业目标,加快推进“第三次创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在融资项目申报初期,上交所结合招商局集团的融资需求,向企业介绍了科创债的产品特点及发行优势,并仔细沟通了融资方案;项目申报后,按照‘知名成熟发行人’的相关安排,又为企业提供了高效审核及注册支持,保障了融资服务的质效。”前述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可以看到,本期科创债的最终全场认购倍数达5.7倍,包括保险、券商、银行、基金等在内的投资者认购踊跃,充分体现了市场对发行人的认可和对本期科技创新债券的投资热情,也为优质主体高效率、低成本融资树立了新的“标杆”。

“本次债券的成功发行将为集团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较低的融资成本也体现了市场对集团的充分信任。”招商局集团融资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二级联动打造债市新生态

在当前的实践过程中,记者发现,除了对发行人在项目申报及审核流程方面的支持外,上交所还积极发挥了市场组织经验丰富、投资者类型多样、交易机制灵活等优势,力求为发行人提供全方位、多举措的融资支持,推动一、二级联动,打造债市新生态。

“招商局集团的本期公司债券预计将纳入上交所债券做市业务的基准做市品种,有望显著提升流动性,其发行结果已经体现出债券做市业务给发行人带来的成本优势。”上述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公开数据显示,招商局集团自2020年以来,在深交所发行了三只科创永续债(3+N年),利率分别为3.24%、2.9%、2.86%,本次在上交所发行的5年期科创债,票面利率仅有2.2%,这体现出了上交所市场一、二级联动的相对优势。

记者还了解到,上交所自2023年2月正式上线债券做市业务以来,在有效提升债券市场流动性,激发债券二级市场活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3年,共有34家AAA等级知名成熟发行人旗下的64期公司债上市即纳入了基准做市,合计融资规模达1810亿元。

“相关统计结果显示,从融资价格来看,做市降低了流动性溢价和发行人融资成本,3年期基准做市公司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约3.17%,较同期限、同评级、同类型债券低约10BP。不少发行人都感受到了做市带来的成本优势,选择多次在上交所发行做市券。”一位债市资深研究员告诉记者。

此外,记者发现,在新发行的基准做市券中,非银投资者占比可达九成,远超纯配置型的商业银行,交易型投资机构更加活跃,进一步增强了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力量。

“通过债券市场的一、二级联动,充分发挥债券做市业务优势,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发行人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有助于通过债券市场交易形成定价‘锚点’,即做市报价和成交形成更市场化的收益率曲线,展现出优质企业的真实信用。”一位债市投行负责人如是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