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债券

信用债月报 | 信用债供给有所降速,城投债、产业债融资延续分化

东方金诚

关注

核心观点

  • 4月信用债共发行1.40万亿元,环比、同比均有所下降,净融资环比减少1069亿元、同比增加461亿元。当月城投债和产业债融资表现延续分化:城投债融资监管依然严格,4月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同比均大幅缩减,净融资连续第三个月为负;4月信用债发行利率低位下行,继续提振产业债融资需求,当月产业债发行量和净融资虽环比小幅减少,但同比大幅增长。

  • 发行结构方面,分评级看,4月各主体评级信用债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均有所减少。其中,各评级城投债净融资环比、同比均下降,仅AAA级城投债1-4月累计净融资小幅为正;各级别产业债净融资环比减少、同比增加。分企业性质看,4月广义民企债净融资由负转正,其他类型企业信用债净融资均较上月有所减少。分券种看,4月各券种(除企业债外)发行量均环比下降。

  • 分省份看,4月多数省份城投债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同比下降;23个省份净融资为负,江苏、浙江、湖北等省份净融资同比降幅较大;1-4月累计,多数省份城投债净融资低于去年同期,19个省份累计净融资为负。

  • 产业债方面,4月多数行业信用债发行量环比下降,传媒、石油石化、机械设备等行业环比降幅较大;有25个行业净融资为正,建筑装饰、公用事业、食品饮料等行业净融资规模较大;2个行业(传媒、石油石化)净融资为负。1-4月累计,多数行业信用债发行量高于去年同期,仅石油化工行业净融资为负。

报告正文:

一、 信用债发行整体情况

4月信用债发行规模环比、同比均有所下降,净融资额环比减少,同比增加。城投债融资监管依然严格,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同比均大幅缩减;债市走牛叠加资产荒背景下,信用债整体发行利率处于低位,产业债发行量和净融资虽环比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4月信用债发行量环比、同比均有所减少,净融资环比减少、同比增加。当月信用债共发行1.40万亿元,环比、同比分别减少2121亿元和148亿元,降幅分别为13.2%和1.0%;净融资1962亿元,环比减少1069亿元,但同比增加461亿元。1-4月累计看,信用债融资情况要好于2023年同期:1-4月共发行信用债4.97万亿元,净融资96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和33.4%。

4月产业债和城投债融资延续分化。4月城投债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同比大幅下降,且净融资连续第3个月为负;1-4月累计,受制于新增融资监管保持严格,城投债共发行1.55万亿元,同比下降15.0%,净融资-1549亿元,同比减少7472亿元。与历年同期相比,前4个月各月城投债净融资均明显低于2019年以来的同期水平(图表6)。

产业债方面,年初以来信用债发行利率明显下行,提振企业债券融资意愿走强。4月产业债共发行1.04万亿元,环比下降7.3%,但单月发行规模为2019年以来的同期最高水平;净融资2986亿元,同比大幅增加2854亿元。1-4月累计,产业债发行量达到3.42万亿元,净融资1.1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2%和776%。

4月信用债整体及各评级发行利率环比均下行。4月资金利率前低后高,中枢较3月小幅回落;利率债收益率整体下行,资产荒未有明显改善,信用利差整体震荡收窄。在此背景下,当月信用债整体以及主体评级AAA、AA+和AA级信用债金额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分别为2.61%、2.43%、2.90%和3.14%,环比分别下降13.6bps、15.5bps、9.2bps和3.5bps。

4月信用债发行期限继续拉长,当月金额加权平均发行期限为3.83年,较3月拉长0.52年。4月仅民企债发行期限缩短0.46年至0.98年,央企债、产业类地方国企债和城投债加权平均发行期限环比分别拉长1.87年、0.30年和0.11年至4.96年、3.76年和3.64年。4月央企债和产业类地方国企债平均发行期限均创历史新高,较2023年12月分别拉长2.76年和1.35年;其中期限在10年及以上的央企债共发行743亿元,占当月央企债发行总额的21.9%,主因低利率环境下央企发行长期限信用债,以锁定长期债务融资成本;城投债平均发行期限亦较上年末拉长0.67年,但因2025年以后的城投政策环境存在不确定性,目前城投债的平均融资期限仍短于2022年上半年之前的水平。

二、 信用债发行结构

4月,各评级城投债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同比均有所减少;各评级产业债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减少、同比增加。分券种看,4月各券种(除企业债外)发行量环比均减少,企业债和(超)短融净融资环比增加;1-4月累计,仅中票和一般公司债发行量和净融资同比有所增加。

从主体评级看,4月各评级信用债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均有所减少,AA级发行占比继续下降。城投债方面,4月AAA级和AA+级城投债净融资转负至-107亿元和-317亿元,环比分别减少110亿元和425亿元,同比分别减少267亿元和1277亿元;AA级城投债净融资已连续第八个月为负,融资缺口进一步扩大至-558亿元。AA级城投债净融资的大幅收缩或与化债行情下,低等级城投平台提前偿还较高利率存量债券有关,今年以来,AA级城投债本金提前兑付金额均占当月净融资缺口的一半以上。1-4月累计,AAA级、AA+级和AA级城投债发行量同比分别下降12.7%、12.1%和22.2%,净融资同比分别减少1318亿元、3717亿元和2397亿元。

产业债方面,4月各评级产业债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减少、同比增加;1-4月累计,AAA级、AA+级和AA级产业债发行量同比分别提高21.4%、21.8%和6.1%,其中发行占比最高的AAA级产业债净融资达到8755亿元,同比增加8371亿元。

分企业性质看,4月除广义民企债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增加外,其他类型企业信用债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均有所减少,其中央企债净融资环比减少1055亿元,广义民企债净融资转正,环比大幅增长。1-4月累计,产业类地方国企债、央企债和广义民企债发行量同比均有所增长,增幅分别为25.8%、17.4%和16.0%,仅城投债发行量同比下降15%。净融资方面,1-4月产业类地方国企债、央企债和广义民企债累计净融资同比分别增加3740亿元、5666亿元和472亿元至6822亿元、3828亿元和500亿元。广义民企债净融资较去年明显改善,或因政策支持引导下,更多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发行科创票据/债、乡村振兴票据/债等形式进行债券融资,1-4月民营企业共发行债券创新品种54只,发行金额345.1亿元,同比增加211.1亿元,占广义民企债发行数量和金额的比重分别为40.3%和36.5%,较去年同期占比分别提高10.9%和18.9%。

分券种看,除企业债外,4月信用债各券种发行量环比均有所减少;企业债和(超)短融净融资环比增加,其他券种净融资环比减少。1-4月累计,仅中票和一般公司债发行量同比分别增长69.6%和25.9%,其他券种发行量同比均有所减少。净融资方面,1-4月累计,中票、一般公司债、(超)短融和私募债净融资为正,其中,中票和一般公司债净融资同比大幅增加,(超)短融和私募债净融资同比大幅下降,前者与低利率环境下发行人拉长久期有关,私募债净融资下降主因中低评级城投债净融资收缩;企业债和定向工具净融资为负,且融资缺口较去年同期分别扩大686亿元和830亿元至-909亿元和-930亿元。

三、 分区域和行业信用债发行情况

4月城投债融资整体继续走弱,多数省份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同比下降;1-4月累计,多数省份城投债发行量和净融资低于去年同期。产业债方面,4月多数行业信用债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减少;1-4月累计,多数行业信用债发行量高于去年同期,仅石油化工行业累计净融资为负。

城投债分省份看,4月半数省份(16/31)城投债发行量环比减少。净融资方面,4月有23个省份城投债净融资为负,环比增加9个省份。4月城投债发行量位列前三的省份为江苏、浙江和山东,但这三个省份城投债发行量环比、同比均大幅减少,且净融资均为负。其他省份中,湖南、河南、四川、天津等11个省份4月城投债净融资规模环比有所增长;化债重点省份中的贵州、甘肃、内蒙古和吉林四省4月未发行城投债,仅云南、广西和辽宁省的净融资额小幅为正。

分评级来看,4月AAA级、AA+级和AA级城投债净融资为负的省份分别有12个、16个和21个。其中,山东、天津、新疆、安徽等地的AAA级平台,江苏、江西、湖北、浙江等地的AA+级平台,以及浙江、江苏、湖南、山东等地的AA级平台净融资缺口较大。

1-4月累计,有11个省份城投债发行量高于去年同期,仅内蒙古累计发行量为0;甘肃、上海、广西、广东等8个省份城投债净融资同比增长。发债大省山东省城投债发行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但净融资同比减少;江苏、浙江省发行量和净融资环比、同比均有所减少。城投债累计净融资为负的省份有19个,较去年同期增加11个;累计净融资同比下降的省份有23个,包括天津、贵州、重庆、吉林、宁夏、内蒙古等化债重点省份,以及浙江、江苏、湖北、安徽、湖南等地;上海、辽宁累计净融资为正且同比增加,但规模较小;广东、甘肃累计净融资缺口较去年同期收窄。

产业债分行业[1]来看,4月有18个行业信用债发行规模环比下降,食品饮料、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建筑材料等10个行业发行量环比增长;有25个行业净融资为正,其中净融资规模较大的行业包括建筑装饰、公用事业、食品饮料、交通运输、综合等;2个行业(传媒、石油石化)净融资为负。1-4月累计,多数行业(25/28)信用债发行量高于去年同期,且有26个行业累计净融资为正,仅石油化工行业净融资为负。

[1]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共28个

作者:研究发展部  于丽峰  冯琳 姚宇彤 

本研究报告及相关的信用分析数据、模型、软件、研究观点等所有内容的著作权和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归东方金诚所有,东方金诚保留一切与此相关的权利,任何机构及个人未经东方金诚书面授权不得修改、复制、逆向工程、销售、分发、储存、引用或以任何方式传播。未获书面授权的机构及人士不应获取或以任何方式使用本研究报告,东方金诚对本研究报告的未授权使用、超授权使用和非法使用等不当使用行为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研究报告中引用的标明出处的公开资料,其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均由资料提供方或/及发布方负责,东方金诚对该等资料进行了合理审慎的核查,但不应视为东方金诚对其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提供了任何形式的保证。

本研究报告的结论,是在最初发表本报告日期当日按照东方金诚的研究流程及标准做出的独立判断,遵循了客观、公正的原则,未受第三方组织或个人的干预和影响。东方金诚可能不时补充、修订或更新有关信息,也可能发出其他与本报告所载内容不一致或有不同结论的报告,但没有义务和责任更新本报告并通知报告使用者。

本研究报告仅用于为投资人、发行人等授权使用方提供第三方参考意见,并非是对某种决策的结论或建议;投资者应审慎使用本研究报告,自行对投资行为和投资结果负责,东方金诚不对其承担任何责任。

本声明为本研究报告不可分割的内容,任何使用者使用或引用本报告,应转载本声明。并且,相关引用必须注明来自东方金诚且不得篡改、歪曲或有任何类似性质的修改行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