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债券

热点关注丨关于一季度人民币存款数据的解读

东方金诚

关注

背景

金融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1.24万亿元,同比较大幅度少增超4万亿元,其中住户和非金融企业存款分别增加8.56万亿元、2225亿元,分别同比少增约1.34万亿元、2.96万亿元。

要点解读如下:

从金融的角度看,存款主要是由贷款派生的。这是指企业获得贷款后,如果用于生产经营,就会逐步转为各类职工工资,增加储蓄存款;如果用于投资,就会更快地转化为交易对手的企业存款;如果没有用于生产经营和投资,就会直接转化为本企业的存款。这样来看,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46万亿元,同比少增1.14万亿,是同期存款同比少增的主要原因。

背后是今年强调信贷“均衡投放”,主要是避免一季度信贷投放量过高,导致宏观经济季度间波动过大——这是去年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一季度贷款同比少增的另一个原因是,当前宏观经济仍然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居民消费及房贷需求偏弱,特别是做为之前信贷“两大户”,城投平台和房地产行业都处在调整阶段,新增信贷比较少,而且正在偿还存量贷款。这也会对一季度新增信贷总量产生直接影响。

由于上年同期基数变化、银行要缴纳存款准备金、居民进行理财投资等原因,新增贷款和新增存款同比多增或少增往往存在不同步的情况,但变化方向总体是一致的。可以看到,2022年11月居民理财大规模赎回,存款同比多增1.81万亿,而同期贷款同比少增600亿。这种情况与今年1-2月比较类似,只是方向相反。

我们判断,一季度居民和企业存款大规模同比少增,首先源于去年同期基数明显偏高。背后是去年一季度新增贷款占全年的比重达到46.6%,明显高出此前10年平均34.6%的占比。由此导致存款派生大增,垫高了基数。这是一个重要的背景。

其次,今年一季度新增企业存款2225亿,少于疫情前10年平均约4100亿的水平,或与制造业投资提速有一定关联。居民存款方面,一季度新增规模达到8.56万亿,仅次于去年同期,位居历史次高水平;比去年同期少增1.34万亿,主要是基数偏高所致。当前居民存款高增,背后是购房支出减少,消费偏弱,居民更倾向于“攒钱”而非“花钱”。考虑到当前市场利率明显偏低,理财投资对居民和企业存款的分流效应应当比较有限。

事实上,新增存款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展望二季度,新增居民存款会较大幅下降,而新增企业存款会明显增加。背后是一季度往往是企业发放年终奖的时段,而二季度这一影响因素退去。

总体上看,考虑到楼市低迷、消费不旺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我们判断短期内居民储蓄存款还会保持较快增长;但伴随基数的抬高,储蓄存款余额同比增速有可能从3月末的11.8%逐步向个位数增长水平靠拢。企业存款方面,未来制造业投资还有一定提速空间,基建投资也会保持较快增长,而且影响较大的房企销售回款将继续处于低位。综合以上,未来企业存款余额增速将继续停留在较低的个位数增长水平。可以看到,3月末企业存款余额增速已降至1.5%,创有历史记录以来最低。

可以看到,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总量突破300万亿,达到304.8万亿,同比增速达到8.3%,继续处于较快增长水平,而M2主要由居民和企业存款构成。如何更好地利用这300万亿元来服务实体经济?

我们认为,关键是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刚才我们说过,M2统计的是存款,而存款与贷款本身是一体两面。用好增量方面,首先,新增货币供应量或者说新增贷款要重点流向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也就是做好五篇大文章。我们看到,近期央行设立了5000亿规模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就是要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我们估计,以后这方面的政策工具还会增加。

盘活存量方面,主要是将之前沉淀下来的、效率比较低的贷款,通过债务重组、资产证券化、到期收回等方式,投向其他领域。例如当前推进地方债风险化解,就包括将一些城投平台的低效存量贷款置换出来,投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这能在贷款或M2增速相对较低的背景下,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还能有效遏制潜在金融风险。

本文作者 | 研究发展部 王青 冯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