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债券

【国信策略】ESG投资策略潜力和优势将逐渐显现

宏观大类资产配置研究

关注

目前,大部分ESG评级追求指标覆盖的全面性。一方面,大部分指标对公司的可持续性并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这些指标的引入会稀释主要指标的权重;另一方面,对上市公司而言,冗杂的评级指标难以对上市公司ESG绩效改善提供有效指引,上市公司如果针对每一个指标都付诸行动加以改进,这无疑会形成额外负担。

“ESG报告有望成为与财务报表同等重要的企业‘第二张报表’,ESG投资策略不仅有助于投资者实现稳健的投资回报,也有利于驱动企业强化ESG实践并改善自身ESG绩效,推动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国信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王开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尽管最近几年ESG投资策略收益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导致ESG投资热度有所降低,但王开告诉记者,就国内而言,ESG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投资前景仍然可期。ESG投资不仅是追求财务回报,更是对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深度参与。未来,随着ESG生态体系日趋完善,ESG投资策略的潜力和优势将逐渐显现。

“ESG+尽责管理”成新趋势

相关基金产品规模屡创新高、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最高接近60%……一系列辉煌的数据折射出国内投资者近年来对于ESG投资理念的关注和认可,企业ESG信息披露水平提升带来的ESG投资风潮也在A股市场持续升温。

“ESG投资策略不仅有助于投资者实现稳健的投资回报,更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王开看来,投资者充分认识到ESG理念对投资收益的积极影响,并在投资中将ESG因素纳入考量范围,不仅可以帮助其从非财务方面全方位地认识和了解企业,筛选出优质的投资标的,同时也有利于驱动企业强化ESG实践并改善自身ESG绩效,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王开告诉记者,对于如何推动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改进ESG绩效,当前投资者和投资机构已经不再局限于在二级市场“用脚投票”,“ESG+尽责管理”,即强调投资者积极利用其影响力,推动企业提升可持续管理水平与能力,正逐渐成为业内一大趋势。随着对上市公司持股比例增加以及话语权提升,机构投资者开始注重通过行使股东权力,履行尽责管理义务,推动被投企业ESG绩效提升。加强尽责管理有助于形成一个更为透明、更具责任感和更具可持续性的投资环境,最终实现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共同利益的长期增长。

海外投资机构在投后尽责管理实践中表现出的高度专业性和系统性值得国内机构参考学习。据王开介绍,摩根大通以明确的管理策略和专业团队确保投资目标清晰,同时关注ESG风险,提高长期收益;贝莱德通过其尽责管理团队强调公司治理和财务稳健性,利用持续对话和代理投票等手段推动尽责管理;高盛以气候转型、包容性增长和公司治理为主题,展现其责任感和影响力。

尽管最近几年ESG投资策略收益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导致ESG投资热度有所降低,但王开告诉记者,就国内而言,ESG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投资前景仍然可期。ESG投资不仅是追求财务回报,更是对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深度参与。未来,随着ESG生态体系日趋完善,ESG投资策略的潜力和优势将逐渐显现。

聚焦低碳转型视角

ESG生态体系建设需要多方发挥合力,ESG投资价值的实现也离不开监管层的积极引导和相关政策不断完善。继沪深北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试行)》后,日前财政部联合多部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旨在稳步推进我国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建设,规范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

在王开看来,前述《基本准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ESG信息披露进入新时代,ESG报告有望成为与财务报表同等重要的企业“第二张报表”。“企业可持续披露基本准则的出台有助于缓解投资者和被投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碳定价政策也在有条不紊推进,新‘国九条’的出台强化了上市公司对利益相关者权益的重视,企业的外部性定价政策不断落地。”

尽管已经取得相当成绩,但无论从国内实践看,还是对比海外发达市场,国内ESG信披质量仍有待提升,部分企业在编制ESG报告时倾向于展示自身优势成就,对于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避而不谈。

考虑到中国实际国情,王开认为,ESG生态体系建设需要循序渐进、有的放矢,且相比面面俱到的评价指标和信披内容,聚焦低碳转型视角可能更适合当前国内ESG体系发展。

“在信息披露方面,气候信息披露标准与政策持续完善,推动构建与‘双碳’目标相契合的ESG政策和标准体系,是当前ESG生态体系建设的主要方向。在ESG评价方面,低碳转型相关指标易于量化,具有更强的可比性,随着‘双碳’目标持续推进,碳定价政策将会择机推行,这将对企业生产成本产生直接影响,使用碳价乘以对应的碳排放量即可简便地计算出企业碳排放成本。在ESG投资实践方面,投资者及上市公司对碳减排具有更强的共识,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愈演愈烈以及‘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碳减排已经成为关注度最高的议题。”王开说。

在ESG评级方面,王开认为,ESG评级指标设定应注重突出主题、彰显特色。“目前,大部分ESG评级追求指标覆盖的全面性,一方面,大部分指标对公司的可持续性并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这些指标的引入会稀释主要指标的权重;另一方面,对上市公司而言,冗杂的评级指标难以对上市公司ESG绩效改善提供有效指引,上市公司如果针对每一个指标都付诸行动加以改进,这无疑会形成额外负担。”

中介机构不可或缺

推动国内ESG体系建设完善和企业ESG信披水平提高,离不开包括证券公司在内的市场中介机构的努力,这些机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中介机构可以通过提供专业的ESG咨询和培训服务,提升企业对ESG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企业主动披露的意愿。其次,中介机构可以发挥桥梁作用,推动企业、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ESG标准的完善与落实。最后,中介机构可以积极参与ESG评价体系的研发与推广,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评价标准,推动国内ESG评价体系发展。”王开总结道。

在王开看来,对于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而言,除了发挥完善投后管理、推动被投公司绿色转型发展作用外,其自身聚焦碳排放、落实产品层面的环境信息披露,并逐步开展气候情景分析、量化评估气候相关风险,对于完善国内整体环境信息披露标准同样有着重要意义。金融机构要明确自身经营活动及在管资产的减排目标,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服务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发展。此外,金融机构作为微观风险的管理主体,提高气候风险识别与管理能力是降低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的必要举措,开展气候情景分析、量化评估气候相关风险,有助于对具体的投资实践或是风险管理提供有效指导。

SACS0980521030001

中国证券报2024年6月17日访谈国信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王开:ESG投资策略潜力和优势将逐渐显现

【国信策略】超长债和股市联动,后续怎么看?-2024-01-2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