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债券

发债企业融资路演“车祸”现场!

新浪财经

关注

来源:资管九日君

企业融资是个严肃的问题,关系一家企业的生死。而企业融资难原因多种多样,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原因,有政策导向的原因,有资金风险偏好的原因,但是更多还是自己作的原因!

近日,参加了一个区域企业发行人路演交流会,会上6、7家企业有民企也有城投,然而路演效果天上地下,效果差的堪称车祸现场。

某大型民企,国内细分领域龙头,债券市场对其前期业务多元化扩张和贸易占比较大颇有争议。这次集中路演,人家一看就是有备而来,派出了外表精明强干的集团副总裁,准备了漂亮的PPT。

副总裁对企业情况如数家珍,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做对的、蒙错的历史都做了回顾,总体都是成功的,即使蒙错了也及时下了车。对未来,表示企业会聚焦主业和某战略新业务,主动退出几个不太行的业务,回笼资金、减少有息负债、降杠杆。最后还提了一下企业行使的社会责任,做了多少慈善和准备在未来做多少慈善。

一番演讲下来,在座各位分分被副总裁的深情打动,就连我这个之前心里不怎么待见这个企业毙掉的小买方都动心了愿意再多看一眼他的评级报告。

这就是一个正常的、比较成功的发行人路演。

另外一家城投公司的领导,在路演中也是从容自信,表示我们平台只有2个亿的老债,我们老惦记着早点还掉但是受债券规则约束还不掉。现在负债率很低,以后市里面的平台整合后自己作为主要平台会有业务发展需要,到时候再请各位投资者来碰投融资事宜。然后表示我们市的几个平台情况我都比较熟,你们有啥问题也可以问我。

多么令人感动路演,我在心里已经把这个存量还有2亿的老企业债挂上了bid。

然而,接下来的两家企业的路演就有点憔悴了。

下面我们来说另一家城投。

这位领导上来先介绍了自己平台的情况,套路大家都懂,一切平平无奇。待到问答环节,当问到平台的债务结构情况的时候,这位领导不经意间真情流露了。

关于有息负债,他自己承认自己平台的短期贷款占比大,主要是之前在融资环境比较松的时候领导觉得流贷比较灵活,不仅资金使用用途不怎么受限还易获得,而项目贷款审批时间长不说使用还严格受限。于是之前就借了很多流贷去投项目。

嗯,短贷长投——First blood

还好他及时表示以后平台打算都老老实实借项目贷,踏踏实实做项目。然后又说到政府支持,表示自己是重要平台,政府非常支持,除了财政补贴和项目支持外,政府还成立了一个X亿的应急基金,用来应对突发情况。到这个时候其实一切都还好,有爹的孩子人见了都不嫌。然而,他后面又真情流露带出来一句话:我们前面已经用了2个亿了。

啥?都用上应急基金了?——Double kill

这个路演显然并不成功,不过幸好这个平台是个有爹的孩子,就算路演的时候真情流露说了点比较敏感的信息也基本不会影响其生死,顶多融资难点、贵点。

然而,这只是个开胃小菜,接下来的另一家民企路演就堪称“车祸”现场了!

这家民企是一家规模不大的上市公司,之前一直本本分分做主业,前几年手伸向了金融和新能源汽车,和自己老的主业隔了八竿子。

路演的领导站起来接过主持人递来的话筒开始介绍自己公司,面容和语气均略显疲态,没有ppt。讲到自己公司在主营细分领域精耕细作,业务开展的还不错,是当地唯一的上市公司,所以当地政府一直很重视和关照,当地政府在今年还特别找公司开会沟通了解困难。然后话锋一转开始流露真情。

先是吐槽国家政策的多变,新能源汽车政策变来变去把自己公司变沟里去了。

然后吐槽金融机构(银行),说今年公司股票出现了好几个跌停板,在跌停期间金融机构非但不帮忙反而抽贷。吐槽说金融机构在抽贷时都没有考虑到会引发的负面影响。

大哥,短期贷款到了钱是要还的,要不要再贷给你要看对你有没有信心,你股票连续跌停谁能不慌不忙再放笔新贷款给你。

讲完后现场鸦雀无声,没人提问。主持人很敬业,想着来打打圆场,于是就问了一个公开信息:你们三季度首次出现亏损,请问是什么原因,后面会有改善么?回答:我们下半年开始降杠杆,所以主动的没有履行之前的部分订单,导致亏损。

也许这位大哥说的是实话,但是在当时的氛围下不免让人联想到他们是不是因为银行抽贷后资金链断裂而无力履行订单导致亏损?

吓得我赶快查了一下这家公司的存量债券,还好,只有一期非公开而且规模极小。不管了,先扔进禁投库再说。

人的想象力是可怕的东西,在当时的场合下完全可以说这是因为公司在融资环境恶化的大环境下出于审慎而主动挤出收入水分而导致出现亏损,一样的意思用不一样的话表达出来效果完全不一样。

前几年,在经济走下坡路、资金大水漫灌引发资产荒的背景下,习惯了经济高增长的企业发现自己的主业好像不像过去那样能赚钱了。然而自己手上的子弹偏偏还挺多,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银行信贷都还在源源不断主动提供给自己资金。

于是企业开始不安分起来,自己的主业不怎么挣钱那么其他行业总能挣钱吧?看来看去,除了自己这块业务没啥油水,感觉其他行业都市场广阔、肥的流油。

于是搞实业的跑去搞地产,搞地产的跑去搞金融,搞家电的跑去搞手机,搞空调的跑去搞新能源汽车,搞化工的跑去买矿,国内细分行业的老X要把全球老大买下来……一时间并购此起彼伏,谁让钱这么多这么便宜呢?有种娃叫别人家的娃,有种赚钱的行业叫别人的主业,先薅过来再说。

然而,钱可以多但是钱并不傻。当发现别人的娃也是熊孩子,费老鼻子劲薅回来的新业务也是一堆坑的时候,借来的钱也差不多到了要还的时候。这时候钱可不会因为你一哭二闹三上吊就不撤走。

所以,不管融资环境怎么变化,融资难的问题关键还是自己作出来的。民企如此,融资平台亦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