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债券

鹏元研究:2017年零售行业信用风险研究报告

新浪综合

关注

来源:鹏元评级

作者 :刘诗华  郜宇鸿

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证券评级部

主要内容

我国零售企业格局较为多元化,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不同细分业态下的行业景气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我国宏观经济下行、网络购物持续分流、零售企业人力与租金等成本费用高涨的背景下,2014年及2016年我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包括全国各区域的百货、购物中心、大型超市、电器连锁等300家实体零售商)零售额全年同比增速出现负增长,其中2016年降幅相比上年有所扩大。2017年上半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3.1%,表现好于上年同期水平,百家大型零售企业稍有回暖。

电商、网购市场的高速发展对传统零售行业带来持续冲击。近年我国网络零售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比不断提升,2016年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例的12.60%;2017年1-9月网络零售额实现48,787亿元,是2016年全年网络零售额的94.63%。随着网络购物行业发展日益成熟,各家电商企业不断扩充品类、优化物流及售后服务,积极发展跨境网购、农村电商。

零售行业收入增速放缓、期间费用率提高削弱了零售行业盈利能力,净利润规模持续下降。企业并购、融资规模扩大、租金和人力成本上涨带来了期间费用的增加,近年来全样本零售行业期间费用率持续上升削弱了盈利能力,全样本零售行业平均净利润规模整体下降。

行业内收购与兼并活动活跃,部分传统零售企业积极顺应线上线下资源整合的趋势以谋求转型。近年来零售行业兼并收购案例频繁,也呈现多样化态势,行业变革加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企业规模效应进一步体现,零售行业由原来的线上或者线下企业自建渠道转化为零售业线上线下兼并融合进入新的阶段,业内加速弥补各自短板。

样本零售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表现有所好转,但整体较为一般,存在一定的偿债压力。2017年9月末,样本企业的流动比率由2016年的1.46上升至1.48,速动比率与2016年持平在1.01,整体来看短期偿债指标波动上升,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均得到明显提升,但整体表现仍较为一般。近年样本零售企业长期偿债指标持续弱化,存在一定的偿债压力。

正文

一、行业分析

零售行业与经济发展呈较高正相关性,由于近年经济增速趋缓,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亦有所下降

零售是商品交换的表现形式,通过商品收购、调运、储存和销售等经济活动,成为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通过商品的买进和卖出活动可实现商品的交换价值,进而满足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基于零售在国民经济发展和流通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其行业景气度受宏观经济影响较为显著,与宏观经济呈较高的正相关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面临增速放缓的新常态,实体经济增长乏力较大地影响了零售行业的发展。201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阶段性高点,此后,在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之下,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所下滑,2016年及2017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332,316亿元及263,178亿元,同比增速均为10.40%;整体来看,近年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增长,但近5年来增速呈现持续下降态势。

从消费品零售额细化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2017年9月我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及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均呈现不同程度增长,且自2014年以来乡村消费品零售额的增幅持续高于城镇消费类零售总额增速。2016年及2017年1-9月,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46,503亿元及37,586亿元,同比增11.2%及12.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分别达13.93%及14.28%,比重分别较上年同期扩大0.06个百分点及0.29个百分点,该比重自2011年以来持续上升。

我国人口基数的持续扩大、居民收入的增长及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提升,为零售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支撑

2003-2016年,我国人口基数不断扩大,截至2016年末我国总人口规模为13.83亿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按常住地分,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整体来看,我国人口基数不断扩大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有助于提高我国消费水平,为零售行业提供支撑。

从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来看,我国居民消费性支出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占比最高仍为食品支出,占比30.10%,但较2011年下降1.93个百分点;其次,与2011年消费性支出相比,2016年居住支出一项超过衣着支出,为家庭消费第二大开支,2016年居住支出占比21.89%;与“十二五”规划期初居民消费性支出结构相比,除居住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及生活用品服务支出以外,其他支出比列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食品支出及居住支出合计达到52.00%,具体明细见下图。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是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作为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消费者信息指数是预测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当消费者信心指数大于100时,表示消费者的信心是积极的,当小于100时表示消费者的信心是消极的。

图7是近年来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按季度)情况,从消费者信心指数来看,2011-2016年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高于100情况居多。我们留意到,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在2016年第二季度探底回升,此后经历5个季度的增长,从2016年二季度的101.23点上升至2017年三季度115.97点。纵观2017年前三季度,各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稳定在110以上,表现为较好的态势,表明我国消费者信心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较积极乐观。

我国零售企业格局较为多元化,近年我国宏观经济下行,不同细分业态下的行业景气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零售企业多元化格局日益明显,包括百货商场、专业专卖店、连锁经营、直销经营等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宏观经济下行、网络购物持续分流、零售企业人力与租金等成本费用高涨的背景下,2016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包括全国各区域的百货、购物中心、大型超市、电器连锁等300家实体零售商)零售额同比下降0.5%,降幅相比上年扩大了0.4个百分点。2017年上半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3.1%,增速相比上年同期提升了6.3个百分点,表现好于上年同期水平,百家大型零售企业出现回暖态势。

根据商务部统计的我国重点流通企业销售额累计变动情况,我国百货店、超市、专卖店销售额同比增速在2010-2017年间均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在2013年以后,增速均保持在个位数的增长,2016年各业态的销售增幅分化较为明显,相比之下,增长最快的为超市,2016年全年超市行业销售额同比增幅达到6.7%,百货企业销售额同比仅增长1.3%,专业店销售额增速企稳反弹,同比增长3.1%。2017年1-6月,专业店增速为5.6%,超市增速仍出现下滑。

连锁经营是零售行业的重要模式之一,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2017年5月发布的“2016中国连锁百强”榜单,2016年我国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为2.1万亿元,同比增长3.5%,当年增速较2015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其中34家企业销售增长为负,比上年增加3家。近年来,中国连锁百强企业销售增幅持续下降,2011-2016年销售增速分别为12.0%、10.8%、9.9%、5.1%、4.3%及3.5%。2016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为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美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华润万家有限公司、康成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大润发)和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从表1来看,2016年百强前10名企业销售增长率为负增长的为4家,门店增长率出现负增长有5家,家数较2015年均出现上升。

我国不同地区零售企业发展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欠发达地区零售企业受网络分流影响较大

分区域来看,华东、中南地区的省份及直辖市平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大,其中华东地区最高,2016年华东7个省及直辖市平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7,225.66亿元;中南地区次之,西北地区最低,各区域贸易总量差异较大。其中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超过25,000亿元,而海南省以及西北地区大部分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未超过2,000亿元。近年,随着我国各区域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各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持续下降,但不同区域的下降幅度存在一定差异,2016年中南、西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仍保持在较高增长区间,上述地区2016年平均增速超过11%,华东及西北地区次之,东北、华北地区增速放缓至个位数增长,其中东北地区平均增速较上年下降1.24个百分点。

相较一二线城市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言,三四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现代百货、购物中心虽然供给不饱和,目前仍处在取代陈旧业态的阶段,但由于区域内消费总量有限,零售企业流通链条长、层级多,品牌同质化严重、加价率高,无法满足个性化、升级、长尾消费需求,而且其体验、服务功能的缺失进一步削弱了竞争力。

电商、网购市场的高速发展对传统零售行业带来较大的冲击;行业内收购与兼并活动较为活跃,部分传统企业积极顺应线上线下资源整合的趋势以谋求转型

相比实体零售,电商不受地理空间和商业地租的限制,弥补了线下高端品牌、个性化品类的不足,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广阔的选择和性价比更高的商品,迎合消费升级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传统零售企业面临的变革持续加剧,各业态间的表现也存在分化,与线下零售规模增速持续下降的现象相比,电商、移动购物、海淘等线上消费模式发展迅速,对传统线下零售企业的冲击持续加大。随着天猫、京东等大型电商用户粘度的逐步提升,以及国内物流系统的逐步完善,线上消费对实体门店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分流。根据《2016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网上零售额51,556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网上商品零售额41,944亿元,增长25.6%。在网上商品零售额中,吃类商品增长28.5%,穿类商品增长18.1%,用类商品增长28.8%。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自2006年起,我国网络零售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比不断提升,2016年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例的12.60%,预计该占比今后仍将加大。2017年1-9月网络零售额实现48,787亿元,是2016年全年的94.63%。随着网络购物行业发展日益成熟,各家电商企业除了不断扩充品类、优化物流及售后服务外,也在积极发展跨境网购、农村电商等等。此外,零售企业回款较快,且大多拥有自有物业,企业积累的优势在转型过程中都会发挥相应的作用。

同时我们关注到,电商虽然能够弥补线下零售供应链冗长且效率较低的问题,但也存在用户服务体验性差、物流费用率高等缺点,随着行业发展日趋成熟,未来电商市场发展的增速或将逐步降低。传统零售企业自建电商平台的投入成本和流量获取成本较高,且因缺乏互联网运营及管理经验和人才,其线上转型成功率并不高,周期也相对较长。此外,由于传统零售行业区域化现象严重,真正的全国连锁企业并不多,但转型发展电商平台面临天猫、京东等发展成熟且市场份额较大的竞争对手,存在较大的劣势。

近年来,我国零售行业发展速度放缓,较低的行业景气度有利于龙头企业对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因此零售行业中的兼并收购活动相对较为活跃。零售企业纷纷寻求合适的机会与对象进行收购兼并,包括民营企业并购外资品牌,如南京新百收购英国老牌百货福莱莎,将福莱莎百货的自有品牌和买手制的运营模式引入中国;并购双方强强联合以实现资源共享,如步步高收购广西南城百货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收购资金总额达15.7亿元;零售企业通过并购布局O2O,如阿里集团以53.7亿元港币对中国银泰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战略投资,双方组建合资公司,打通线上线下的未来商业基础设施体系;2016年10月,零售巨头沃尔玛入股京东,所持股份达到10.8%;2017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AuchanRetail S.A.(欧尚零售)、润泰集团宣布达成新零售战略合作,阿里巴巴集团将投入约224亿港币(约28.8亿美元),直接和间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高鑫零售在中国大陆以大润发及欧尚作为品牌经营大卖场,共有446家实体店,此举将对线下零售及线上零售实现较好的协同效应。此外,跨行业并购事件增多,如重庆百货以约2,918万元收购重庆商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及重庆商社电子销售有限公司100%股权,以实现电脑数码产品供应链采购等资源配置,在渠道建设和系统集成等方面形成整合效应,实现规模效益。

近年来,零售行业兼并收购案例频繁,也呈现多样化态势,行业变革加剧。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兼并,零售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企业规模效应进一步体现,行业的资源配置也将更加合理和有效。同时我们注意到,企业跨界转型进入新领域,零售行业由原来的线上或者线下企业自建渠道转化为零售业线上线下兼并融合进入新的阶段,通过并购弥补各自短板。

提升改造零售企业、发挥消费对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是零售行业政策的主基调

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我国致力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并将消费作为激活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商务部的《国内贸易发展规划(2011-2015)》指出,我国将着力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村和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分销体系,推动内贸领域改革预创新,全面提高国内贸易的服务水平。此规划有望从政策上加大对消费的开拓力度,形成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更好地服务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同时,十八大以来,以调整结构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路线的提出,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也为我国未来国内贸易环境的长远和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空间。

2017年3月16日,商务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2016年11月11日颁布)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其中重点指出要引导零售企业适应消费需求结构变化,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型市场主体;支持连锁化、品牌化企业加快社区和农村网点布局;引导企业逐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零售企业与创意产业、文化艺术、会展旅游等行业融合发展,实现商旅文联动。另外,商务部也将组织建立全国重点零售企业联系制度;委托相关行业组织在部分中心城市选择样本项目,编制发布购物中心发展指数和便利店景气指数。目前,便利店景气指数已选取33个城市的58家样本企业,累计样本门店660个。购物中心发展指数已选取71个城市,并确定了部分样本项目。在宏观经济在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政府出台指导意见,为实体零售企业“进一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指明了转型变革方向。

二、行业内企业财务风险变化分析

(一)数据选取

我们选取了截至2017年10月末零售行业内已发行债券的36家企业作为分析样本。

(二)企业财务风险变化分析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增速趋缓影响,我国零售行业景气度有所下滑,财务压力整体加大。资本性支出增加加深了零售行业负债经营程度,存货等规模扩大加大了零售行业资金周转压力,收入增速放缓及期间费用率上升削弱了零售行业盈利能力,零售行业未来偿债压力加大。

零售行业债务规模持续扩大,但增速有所放缓,资产负债率水平先高后低

2008年以来,随着成本费用不断上升、行业内兼并重组的推进、市场需求疲软带来的经营压力增加以及业务规模的扩张,零售行业债务融资规模持续扩大。2011-2015年全样本零售行业资产负债率在59%-61%区间内波动,该阶段资产负债率水平整体稳定,2013年末全样本零售企业负债规模攀升至3,405.59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峰值60.53%,自2013年后全样本零售行业负债规模仍在小幅上升,但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截至2017年9月末样本零售行业负债规模降至4,360.2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7.01%,较2011年下降2.02个百分点,自2011年以来最低值,显示全样本零售行业融资策略趋于保守。负债结构方面,零售行业负债主要为流动负债,2016年末其占总负债的比重达69.55%。

整体而言,受零售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引致需求疲软等不利因素影响,零售行业债务规模增速有所放缓,负债经营程度有所下降。

零售行业存货存在一定的资金周转压力

零售行业终端消费者需求疲软,2011-2016年样本零售行业存货规模出现拐点,2011-2015年全样本零售行业的存货基本保持增长趋势,存货总规模由2011年末的750.31亿元增加至2015年末的1,241.8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3.43%。受行业景气低迷因素影响,自2015年样本零售行业存货规模开始下降,存货占资产规模比重自2013年后逐年下降,2017年6月末该比重降至13.36%。

在资产运营效率方面,由于部分零售企业在百货商场设立的卖场由百货商场统一收款,因此产生一定数额的应收账款;但整体来看,由于零售企业终端消费者大多采用现款结算,应收账款规模较小且周转速度较快,2011年样本零售企业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仅为8.10天,2012-2016年样本零售企业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上升至9-10天,略有上升。

存货方面,百货、超市及连锁行业的产成品存货主要为仓库及销售现场中的商品,但样本零售企业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较强,因此较多企业涉足房地产业务,拥有较大规模的自有物业和完工在建工程(包括计划用于出售的商业物业等),因此存货周转效率在较大程度上受到房地产开发的影响,2016年样本零售企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下降至416.70天。

零售行业收入增速放缓、期间费用率提高削弱了零售行业盈利能力,净利润规模持续下降

近年我国经济正面临增速放缓的新常态,受实体经济增长乏力和消费疲软的影响,零售行业景气度有所下滑,全样本零售企业的营业收入总规模增速整体呈放缓态势。2011年样本零售企业营业总收入规模为4,005.34亿元,同比增长29.99%,增速达到峰值;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和消费增速放缓,零售业关店现象频繁出现,当年样本零售企业营业收入规模同比仅为7.30%,并开启了长达5年的个位数增长周期且增速整体持续放缓;2016年全样本零售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5,341.37亿元,同比增长2.84%;2017年1-9月营业总收入为3,420.5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0.78%。

毛利率方面,由于样本企业多为全国性大型零售企业或地方性龙头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和股东背景较强,近年来毛利率整体较平稳,由2011年的27.58%上升至2014年的30.54%,2014年后有所下降。企业并购、融资规模扩大、租金和人力成本上涨带来了期间费用的增加,样本零售行业期间费用率由2011年的17.61%上升至2017年1-6月的24.72%。期间费用率持续上升削弱了零售行业的盈利能力,近年来全样本零售行业平均净利润规模持续下降。

分业态来看,零售行业各子行业存在一定的差异。从百货行业上市公司来看,受到电商冲击、经济下行以及同质化竞争等多重因素影响,2011 -2015年营业收入规模增速持续下降趋势,其中2014-2015年出现负增长,2016年及2017年1-9月百货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速有所企稳,同比分别增长2.11%及4.63%;毛利率方面,2017年1-9月百货行业毛利率为25.80%,较上年全年提升0.88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龙头百货行业通过联合采购降低成本,以及不断提升高毛利商品业务占比所致。超市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规模增速整体呈持续下降趋势,2015-2016年同比分别增长6.10%及2.31%,但2017年1-9月增速抬升至2.74%,有所企稳;毛利率方面,受益于规模效益,采购成本降低,加之食品类CPI较温和,超市行业毛利率波动较小,2015年以来基本维持在24%区间。从连锁行业上市公司来看,2017年1-9月营业收入增速达到16.66%,远高于超市和百货行业;近年来连锁行业上市公司在品牌营销和技术成本都方面投入较大,高端商品及服务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毛利率水平相比超市和百货的差距逐渐减小,2016年及2017年1-9月其毛利率均在24%以上。

样本零售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表现有所好转,但整体较为一般,存在一定的偿债压力

2017年9月末,样本企业的流动比率由2016年的1.46上升至1.48,速动比率与2016年持平,为1.01,整体来看短期偿债指标波动上升,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均得到明显提升,但整体表现仍较为一般。2016年样本零售企业负债总额/EBITDA、经营性净现金流/流动负债、经营性净现金流/总负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长期偿债指标近年持续弱化,存在一定的偿债压力。

整体而言,虽然零售行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略有好转,但表现较为一般,且长期偿债指标近年持续弱化,下游消费需求疲软使得收入及利润增长趋缓,债务融资规模扩大导致负债经营程度提高,进而造成企业偿债能力指标表现较弱。

三、 2017年零售行业信用级别分布与变迁分析

(一)行业信用级别分布与迁移

2017年,零售行业内的36家主要发行债券企业主体信用级别集中在A+至AAA之间,其中级别为AAA的3家,占样本总数的8.33%;级别为AA+的9家,占样本总数的25.00%;级别为AA的20家,占样本总数的55.66%,该级别占样本总数比例最高;级别为AA-的3家,占样本总数的8.33%;级别为A+的1家,占样本总数的2.78%。2017年零售行业内的36家发行债券企业主体信用评级展望1家为负面,其余均为稳定。

2017年零售行业内的36家主要发行债券企业主体信用级别迁移矩阵中,其中两家级别上调,均由AA+上调至AAA,2017年该行业内其余主体级别均未发生变化;1家出现信用级别展望下调,为江苏文峰集团有限公司展望由稳定下调为负面。

(二)行业信用级别迁移原因

2017年36家样本企业中,级别向上迁移的企业为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府井”)及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豫园商城”),级别均由AA+上调至AAA。王府井级别调高的主要原因是:作为国内大型百货零售商之一,王府井具备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及较为显著的规模优势,近年加大推进对传统百货业态的升级转型,外延式并购并加快布局多种业态,非公开发行成功实施增强王府井资本实力。豫园商城级别调高的主要原因是:豫园商城旗下拥有较丰富的品牌资源,业态涉及黄金珠宝销售、餐饮及医药,品牌优势明显,受益于黄金珠宝饰品价格及金价回升,豫园商城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豫园商圈内部物业均为自持,商业价值很高;豫园商城持有股权资产价值较高,流动性好。

江苏文峰集团有限公司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向下调整为负面,主要是商业零售、汽车经销等主业持续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因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上缴高额违法所得使得权益资本大幅削弱及大量现金流出,且存在对外委托贷款面临逾期风险等。

总体而言,宏观经济疲软和实体经济增长乏力导致需求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加剧,近年来零售行业景气度有所下滑,但发债企业基本为行业内优质企业,大部分企业竞争实力较强,全国或地区品牌优势显著,盈利能力仍较好,整体上经营较为稳定。在零售行业集中度提高的过程中,部分企业通过兼并整合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其抗风险能力;部分企业通过收购兼并产业链上下游或跨行业的企业以谋求转型升级,使得企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

四、零售行业信用展望

目前,投资过度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的短板效应已导致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凸显。消费和零售行业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都为零售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同时我们关注到,需求疲软及行业内同质化竞争加剧等因素将导致零售行业营业收入规模增速持续下降,期间费用上升导致盈利水平下滑。

整体而言,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趋势难改、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零售行业内企业将继续分化。首先,股东背景较强、规模较大的企业在资金、管理、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并且随着我国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未来大型龙头零售企业将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实现强强联合或布局电商积极转型,进一步提高自身优势和竞争力。其次,零售企业区域差异分布较为明显,我国不同地区零售企业发展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电商平台发展的冲击下,欠发达地区零售企业受网络分流影响较大,由于其区域内消费总量有限,零售企业流通链条长、品牌同质化严重,而且其体验、服务功能的缺失进一步削弱了竞争力,这些区域的中型企业将逐步被兼并收购或者淘汰,因而中型企业在资源整合、延伸产业链条的过程中将出现分化,未来易出现信用级别迁移。最后,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零售企业将是被整合和淘汰的对象,未来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