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割裂的身份数据在区块链上重塑

新浪财经

关注

  原标题:割裂的身份数据在区块链上重塑 来源:奔跑财经

“身份”是每个人最基本的信息,一提到身份,绝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是身份证的画面,身份证上简要记录了有关每个人的客观事实:出生日期、民族、户籍所在地,为了证明这些信息属实,所以国家背书给每个公民颁发一张个人身份证,为此还戳上了一个唯一编号,也就是身份证号。现代社会能够证明我们的绝对身份的是由每个国家背书的身份证,通过这个凭证可以从事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但当下仅仅是身份证已经不足以满足我们对社会活动的需求。

我们要清楚的是,身份证并不等同于身份,身份证只是个人的身份凭证。我们真正的身份托管在政府机构、银行、医院、社交平台的数据库中,换言之,有关个人的重要客观历史事件记录被这些机构所记录下来,这些记录组成了独一无二的个体信息,使得每个人变得具有一定的辨识度。

从历史来看,身份经历过三个阶段。

1. 印章实物身份

印章实物身份即在古代技术有限的时代,权威者通过制作带有私人印记的印章证明个人身份,但由于生产力低下,印章无法记录大量客观事实,所以无法作为准确的可定义身份概念,但基于此种身份逻辑产生了身份的更迭与进化。

2. 卡片身份

身份证、护照、驾照等等都属于卡片身份,较印章实物身份记录体现了更多的个人信息,但是卡片信息记录的仍然是割裂的身份片段。例如医院就诊记录归医院所有,出入境记录归出入境管理局所有,商场消费记录归商场所有,这些记录都是割裂的,各不同的管理部门之间信息无法互通,无法共享身份信息。不由的想起了卡片身份曾出现的证明“我妈是我妈”的笑谈。信息无法互通共享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3. 互联网身份

互联网身份阶段具有了文章刚开始提到的真正的个人身份的概念了。个人信息通过授权到第三方,再由第三方与各个平台的身份记录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可定义的唯一身份。例如通过微信记录消费、出行、就医等等信息,支付宝通过芝麻信用记录个人征信情况等。

但由于互联网的信息存储方式是中心化的,在使用过程中有其固有的局限性。

1、身份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信息完全中心化,身份数据的安全与隐私,面临泄露和被篡改的风险。

2、身份数据兼容问题。不同机构之间的身份数据的兼容成本很高,导致身份数据碎片化且不一致的问题,用户需要重复管理不同应用下的身份,操作繁琐。

3、身份数据所有权问题。用户对个人私有身份信息没有掌控权,导致个人信息被过度披露及滥用。

基于以上互联网身份信息凸显的问题,区块链与身份数据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可追溯特性能保障个人信息的有效性,提高身份数据的可信度;在使用个人信息时,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技术和零知识证明技术可以极大限度地保证个人信息的隐私安全。

不仅如此,由于区块链的特性,还能把生活中的一切都进行数字化,包括个人身份、个人资产等等,通过区块链的运转方式,改变人们现在“身份数据”的应用,使得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

除此之外,在区块链的世界中,个人身份数据走出割裂的碎片化时代,链上存储会将身份数据完整记录保存在区块链上,换言之,区块链身份数据时代使得每个自然人具有完整的身份证明。每个人如同随时随地携带可移动的数据库,只需要授权访问便可随时使用自身任何数据与信息,打破了互联网身份数据时代各机构间的信息壁垒。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使得各个领域都在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落地。区块链在身份数据领域也已出现落地应用。

据奔跑财经消息, 3月26日北京市西城区区块链应用平台正式上线,市民在办理小客车指标配置、律师执业许可等近百个事项时,无需提交身份证原件、复印件,使用电子证照即可,“刷脸”就能办事。不仅本人办理无需携带身份证,委托他人办理也无需准备身份证件。委托人只要在手机小程序上对被委托人进行授权即可,这在全市尚属首次。

据悉,个人信息变更5分钟内可以完成;营业执照注销曾经至少需要一周的事宜被压缩到一天内办结,上“链”办理,减材料、减跑路、减时间、高效率。打通各机构间的信息壁垒,提高效率,使人们切实体验到区块链技术带来的便捷与体验感。

随着社会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个人身份信息的自主权、隐私性、安全性与便捷性的需求越来越高,身份数据回归本体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区块链使之成为可能,在区块链的赋能下,世界将由数据链真正串联成为地球村。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区块链与身份数据的故事,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