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如何将RWA交易所的Tokenization升级为企业加密融资?

市场资讯

关注
听新闻

RWA作为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一说RWA就必然说Tokenization(代币化),但太突出了Tokenization,反而容易忽略RWA的核心本质是企业融资和机构市场,而RWA交易所的Tokenization的核心是加密融资(Crypto Corporate Finance)。

(ChatGPT作图)

很多朋友来咨询RWA,上来就问我这个资产是否可以发RWA项目?或者哪个资产适合RWA?

RWA的要素不只是有资产端,还有各种要素比如资金端、市场参与者、流动性等等。另外,作为同样的资产而言,在你手里,在机构资金手里,在产业贸易和核心企业手里,以及在套利资金操盘手手里,都是不一样的, RWA发行的可行性也都不同。

如何看待RWA的Tokenization?

在持牌交易所或RWA交易所,Tokenization的叫法很容易误导团队或者市场。

目前RWA的保守路线,是先金融产品再代币化,这本身就是初期没有办法的折中办法。Tokenization代币化是手段和方法,但不是本质,本质应该是什么?

如一开始的讨论,RWA的核心本质是企业融资和机构市场,而RWA的Tokenization的核心是加密融资。如果不叫Tokenization,体现不了Web3.0的新,但内部团队是需要有清晰的认知和定位:

比如叫企业融资业务群,本质目的是企业融资,无非不是发债ABS而是换RWA代币化的形式,其实我们看传统金融中券商部门结构设置,债和IPO投行的部门都是归属在企业融资业务群;

比如叫产业投行业务群,本质目的是产业贸易和供应链金融以及产业数字金融衍生品,这个更多的是从企业融资扩展到企业作为核心企业所在的产业链的资源、资金和资本的整合;

比如叫投资理财业务群,本质目的是加密资产投资理财、固收、保险等RWA理财产品,以标准化的Crypto投资理财产品面向PI投资人和散户。

是不是有点儿土味?很多人也会觉得是一种倒退?

RWA产品对外可以很高大上很Web3.0,但是做RWA交易所,就不能端着Web3.0的架子不食人间烟火。Web3.0的旗子举得再高,也要更多的引导传统企业和老钱入局。而对内的企业融资业务群,就要借大牌子的势,俯下身子或者拉着接地气的合作伙伴,搭建渠道、会议营销、发展新的数字投行和代理,从而能够抓住企业家的焦虑和企业融资的刚需。

只有先把企业融资新的金铲子的钱赚了,从而也把RWA交易所的会员数量和资产池做大了。当一个产业的中部企业越来越多进来,头部企业好意思不来?当传统IPO收紧很难上市的时候,发行RWA会不会成为产业的数字IPO?

而这样的RWA生态,相当于一个新的企业融资的加密生态,它不仅仅需要RWA交易所,还需要RWA的数字投行、数字基金,以及数字券商和做市商。我们不可能指望持牌交易所把所有事都做了,也不太现实,这需要专业化分工。

RWA市场的发展,一定需要专业机构,尤其是专业的投顾机构、投研机构,作为企业进行加密融资的咨询顾问、融资顾问。围绕企业目前的焦虑,一个是企业融资的刚需,一个是海外市场的探索,这些都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RWA来逐步满足。

RWA市场也需要非常土非常接地气的渠道和代理,就跟币圈的pan子项目一样的会议营销、社群营销等等,企业客户市场也需要这样的天罗地网,只不过更多的是顾问式营销,KOL或者代理节点更多的是专业机构和FA顾问。

企业融资与加密化的相向而行

企业融资角度,可以来看企业融资产品的不同方向。如果参考券商的企业融资事业群结构,其下又会分债、IPO等部门。同样,企业融资的代币化方向,也可以分为数字债、数字IPO、数字REIT以及非股非债的创新产品。

-数字债,一般是企业的信用债,或者发行的固收类债,复杂一点儿是资产证券化ABS;

-数字IPO,代币化的股权融资或者权益融资,代码类似股票代码的ITO,相当于RWA交易所的数字股票,同步有链上信息披露、链上审计等;

-非股非债的创新,比如滴灌通的现金分配,可以设计为链上结合智能合约的代币现金流分配模式;

-数字REIT,传统REIT是公众持有的信托投资基金(Trust Fund),RWA则对应数字REIT,结合DAO和智能合约的Crypto Fund。

难度最大的是,加密融资(Crypto Corporate Finance)如何帮助有优质现实世界资产的企业融资实现更大程度的去中心化和原生代币化?更大程度的Web3.0化?

产业投行角度,企业融资要带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和产业交易现金流等进来代币化。一个产业,接受和进行代币化需要时间,从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经验来看,往往是传统手段很难超越头部时刻会被吞掉的中部企业有接受代币化进行尝试的动力,当中部企业进来带动产业发生变化后,头部企业和核心企业会开始了解和进入,慢慢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入局。当然,也不排除某个比较集中或者小众的新兴材料或资源的产业,在核心企业的推动下一步到位。

对比某个企业或持有的资产包,一个产业就完全不一样了。产业里面,有采购需求,有日常买来买去的产业贸易,有存量资产和标准化仓库或仓单,有企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有交易量和交易流水,也有成熟的金融、资金机构比如供应链金融、商票、杠杆、期货以及期现套利等。

如果能够实现中部带头部,社群带长尾,基于二八原则带动一个产业逐步实现RWA代币化和RWA交易,这个能量还是很巨大的。

资金角度,企业融资不可能只是看资产必然要谈资金啊。

传统金融市场,企业融资的发债包括IPO都是要Under the table谈好份额的,发行RWA之前必须谈好承销机构、融资节奏和份额期限等等,不可能是RWA一发行,资金就来了。

而谈资金,就要关注全球资金的投资趋势以及多极化趋势和区域货币体系,前两年全球资金关注短期现金流,今年随着降息预期和通胀等情况,资金可能关注点又在变化,优质固收债和抗通胀的优质不动产、高科技、医药生物等等会成为投资趋势,以及中美脱钩后形成的多极化趋势,区域性结算清算体系,都会对资金有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需要投其所好的RWA产品发行。

好像看起来对中国友好的中东资金会是首选,但因为经济结构不同需要有返投的中东资金不一定完全匹配;而欧美资金虽然因为中美脱钩撤资,但最近又有回流势头,可能有些潜在的资金会找个跳点转一圈再回来投优质的中国资产。所以,RWA一定要遵循金发女郎原则,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再比如滴灌通模式,只看其资产和资金的结构,结合前两年全球资金紧盯现金奶奶类短期收益的趋势,资产标的主要针对那些现金奶牛类连锁门店资产,用所谓的非股非债的形式设计了每日现金分派的金融产品,结构上用引导基金Fund,对接各种海外的资金,实现对内地现金奶牛类的连锁品牌门店资产的投资和短期收益分派。

资产角度,就同前面所言,从资金来看资产,投其所好。今年的全球资金,受降息预期和通胀影响,可能会从现金奶牛类的转向优质债比如美债和高信用的优质企业债,高科技股指尤其是AI算力等板块,新能源和医药生物等版块的股票、私募股权等,特殊的经营性现金流不动产,还有文化影视相关热点资产。

渠道角度,RWA交易所要学习老钱的资金、渠道和组织形式,这个其实也简单,中环的金融老炮们就很熟练了,无非是引导和诱导他们快速融入Web3.0,再进一步思考如何实现RWA的资源融合。

RWA生态市场,对于中环而言,传统金融的专业服务机构已经非常成熟,只不过不能照搬硬套,而是要研究好Web3.0和RWA的企业融资专业服务、机构市场以及信息披露等最适合的创新机制。

传统金融的投研、股评、会销和路演,对比Web3.0的Alpha报告、社群、space和DAO,相互学习和借鉴。毕竟用Web3.0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和引导传统企业家和机构客户,效果可想而知。RWA数字投行和券商的宣导和教育,以及RWA项目路演,既要依赖于已有成熟的渠道模式,同时又需要如何在新时代用新的形式进行融资和数字IPO。

RWA交易所需要大量的生态市场合作伙伴来共同推动RWA市场成熟。这也会促进大量的RWA媒体和投研的宣导,RWA股评家,新金融电视和新媒体节目,包括大量相关的专业课程如商学院、研修班和加密投资精品课程,来教育投资者(PI和零售散户),如何在新时代用新的形式进行加密投资,比如比特币ETF,比如RWA,等等。旧瓶装新酒,无非是产品从股票,换成了新的RWA代码的数字资产产品。

通过上面的讨论,RWA交易所以及周边生态市场或许会对Tokenization的理解更open更corporate finance一些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