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马骏:绿色金融内容的“五大支柱”(全文)

新浪财经

关注

9月26日, 在INCLUSION·外滩大会的“金融科技 - 绿色金融的创新时代”论坛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表示,绿色金融有很多内容,归类为“五大支柱”,界定标准、环境信息披露要求、激励机制、产品体系、要在地方搞试点。

以下为演讲全文

马骏:在座大部分还是搞科技的,绿色金融可能对你们来讲相对是比较新的概念,我得花点时间,其实非常简短的给大家介绍一下绿色金融。讲讲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融合方面的一些案例。

绿色金融有很多内容,归类为“五大支柱”。

第一,界定标准。要明确哪些是绿色金融可以支持的项目,哪些可以叫做绿色信贷,哪些可以叫做绿色债券,哪些可以叫做绿色项目,这是标准的问题,主要解决的挑战就是要防止洗绿。如果没有标准的话,有一些机构和有些人可能拿着绿的钱干不绿的事。我们要防止这种情况出现。

第二,环境信息披露要求。因为绿色项目最重要的一个特色,跟其他项目相比的话就是有环境效益,能减碳、降二氧化硫、减少污水排放等等,你到底降了多少要报出来。

第三,有一定的激励机制,不是永久性的,大部分领域当中有阶段的、有几年的政策激励机制,把他们扶上马送一程,未来靠科技包括数字技术把成本降下来,就做成财务科持续了。

第四,产品体系。什么叫体系?光靠一个产品不够,过去在2014年之前也有绿色金融,那个概念比较窄。后来发现各种各样绿色项目所需要绿色金融服务不一样,有的需要短期资金,有的需要长期资金,有的需要风险管理工具等等,我们需要一个系统的绿色金融产品。

第五,要在地方搞试点。中国这么大,各个情况不一样,他们的重点、方法、资源各有特色,所以要搞地方的绿色创新。

下面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刚才讲的五大支柱是什么意思,看看它什么样。

这是中国2013年搞的第一个关于《绿色信贷统计标准》,归类了12类,如果符合的话就叫绿色信贷。这是2015年绿金委发布的《绿色债券项目支持目录》,现在已经有一个新的版本的《征求意见稿》还没有正式通过,目前绝大部分绿色债券是用咱们这个标准。

第三,2019年由发改委牵头关于《绿色产业目录》,这是非常详细的,总共211类产业列入这个目录。当时是全世界最为详尽,最有可操作性的一个目录,其他国家也在追赶,包括欧盟搞了一个,比我们还要详细。

关于环境信息披露,有很多要求,因为时间关系不展开,但是提醒大家一下,我预计到今年年底,监管部门会出台对所有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的强制性的环境信息披露要求,如果作为上市公司没有准备好的话,要赶紧。

到底披露点什么?举一个例子,若干年前浦发银行发的绿债,支持的项目能减多少,比如二氧化碳,减少其他各种各样的排放物能够报出来,这是典型的信息披露的模板。

什么叫激励机制?比如说,2017年的时候央行推出了绿色债贷款,对小微、三农都有债贷款,通过银行向小微、三农提供比较便宜、低成本的资金,现在也有一个机制,对于绿色的,可以通过银行提供比较低成本的资金。除了这个以外,还有地方政府,尤其是地方的金融试验区,他们提供了很多关于贴息、担保等等这方面的激励机制,让这些项目的成本可以降下来,让他们的回报率提高。

产品体系,我在开场里面已经讲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现在初具规模,同时在创新很多其他的产品,绿色的ABS、绿色的ETF各种各样绿色保险的产品,过会而王总会介绍,我讲不清楚有多少产品,还有Carbon Fintech,刚才听井贤栋讲的时候有一个想法,现在碳市场覆盖这么多企业,以这么多以亿为单位计算的个人碳排放没有纳入进去,能不能在蚂蚁森林基础上逐步改造为个人之间进行碳交易的平台,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未来的一项创新。

关于地方试验我不详细讲了。

下面讲讲在中国Fintech已经在绿色金融领域当中有什么样的运用和实践。其实这个概念的起源来自于国际合作,我在开场白当中讲到,2016-2018年由中国和英国共同主持的G20绿色金融小组,在3年过程当中推出一系列对绿色金融发展倡议。在2018年的时候,有一项倡议《Applications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to sustainable finance》,对全世界金融界提出了要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可持续金融发展的一些具体项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

在这个背景之下,中国的各个层面,包括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包括企业项目都在开始运用数字技术。举几个例子,人民银行通过像湖州这样的平台,能够直接用数字技术监测到银行所发放的各种各样的绿色贷款和背后支撑的数据,而且可以做到基本实时。另外监管部门可以通过数字平台,为绿色项目、绿色企业提供激励。就湖州案例讲的话,它的贴息就是通过这个电子平台提供的,想进来就有贴息,不进来就没有贴息,这个平台本身是GDG(音)捆绑在一起的。

金融机构可以做很多事情,像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等,必须要对绿色资产进行认定,到底是不是绿的,绿的话要给你贴各种各样的标签,深绿、绿、浅绿,根据不同绿的成分要做定价,到底便宜一点还是贵一点,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绿色的程度,此外要统计各种各样的金融活动,向监管部门汇报,向市场公布等等都可以利用数字化。

在企业层面,必须向金融机构提供信息,向监管部门提供信息,向全世界、社会提供信息,必须要长期的监测自己的环境和气候表现,各种各样的排放,必须是真实的,如果自己不真实的话,第三方要想办法搞出一些真实的,包括用卫星的办法,用物联网的办法进行监测,这些是一个链条,从监管到机构到企业,全都有大量可以运用数字技术的场景,都在进行。

举两个例子,是地方试点出来的。湖州人民银行已经搞了一个平台监测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情况。这是湖州金融办搞的平台,对接了当地几乎所有绿色项目和绿色融资的来源。

从具体的技术上来讲,有数据库的、有AI的,有Blockchain,有Cloud的,有IoT等等,各种技术在场景上了具体应用。

这是中国绿色金融用到绿色科技的具体公司,大家可以看一下,已经有不少。

前一段跟保尔森基金会搞了一项调研,大概为了90多家机构在这些领域当中的应用场景,最后发现有这么多运用好像是接近100个应用,应用比较多的领域,ESG的数据库、环境效益测算、绿色信贷和环境风险管理,这些占到大概一半左右,数字技术在绿色金融当中的应用。

展望未来,在这些领域当中,数字技术应用有更大的前景,一个是绿色数据库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好像无数个机构都在建数据库,能不能有一个比较大、通用的,类似于公共产品的平台,让整个业界共享,我觉得这是一个挑战,需要研究。

另外,绿色标准不尽统一,国内有几套标准在统一过程当中,国际上据说有200套标准都不统一,未来要走向整合,怎么推动共同标准的落地,数字技术是重要的载体。

然后是全面赋能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传统的做法成本很高、效率很低,怎么把数字技术纳入到金融机构当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此外,跨境资产交易,里面涉及很多数字技术可以应用的场景,跨境特别关注怎么防范洗绿的问题,怎么让标准透明化的问题,怎么让数据穿透到底层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用数字技术加以解决,此外就是项目识别的问题。这个里面细分领域非常多,今天早上简单提到了农业、消费、小微几类,这里面又分很多,光是建筑这一类有大量跟排放相关的数据,可以去进行采集和识别。

最后是能源管理和环境效益的测算,也需要精细化,需要用到数据本身和各种各样的算法。这些都是未来Fintech公司可以在绿色金融当中运用的场景,前景非常大,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把资源能够整合起来,让这些运用更加有效。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