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区块链“辟雍”】深大:改革开放40年“中国硅谷”名校区块链创世纪

算力智库

关注


您正在阅读算力智库第 236 篇原创作品

作者:高斯

编辑:生煎

算力说

成立于1983的深圳大学很年轻,又身处充满创新活力的特区,在区块链领域自然不甘人后。从深圳大学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心到深圳大学区块链应用研究学会,从教授到学生,都在区块链新领域里不懈耕耘。本期算力智库《区块链“辟雍”》系列报道走进深圳大学,探访他们的区块链“创新”与“创业”故事。

“八零后”的深圳大学正值壮年,又身处创新之城,自有其与众不同之处。比如,和许多高校不同的是,深圳大学图书馆有北馆与南馆之分。

  

图书馆北馆

 

遥望北馆之后,可以看到“汉京中心”玻璃幕墙上挂着“我爱深圳”的文字,仿佛在告诉所有来深圳打拼的人,这里是繁华之地、梦想之地。

  

图书馆南馆

 

而转身远眺南馆背后,远处的腾讯总部大楼仿佛也在诉说,这里拥有全球一流的互联网氛围。

 

明年即将大四毕业的杜锟,驻足于南馆与北馆之间,方位感愈加清晰。向北望,他无悔自己的选择:因为喜欢这座城市,才报考了深圳大学。朝南看,他坚定自己的目标,毕业后的方向就是互联网,更是“下一代”的互联网——区块链。

  

共信——链

 

杜锟对算力智库记者说,他是狂热的区块链爱好者和信仰者。

 

话虽如此,“95后”的杜锟仍然是个新兵。2017年,身边朋友玩“炒币”让杜锟认识了比特币。于是他报名参加了深圳大学创业园的区块链课程,花了2个月时间学习了区块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创新应用,还研读了一些区块链项目白皮书,上网课,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区块链。

 

2018年4月,杜锟有机会参加了深圳万国区块链大会,更让他觉得区块链很“有趣”。

  

深圳大学文山湖

“我发现区块链建立了信任机制,这一点就特别棒,让人与人之间更加可信。这就好比我们同时信仰上帝,所以我们就同时互相信任、信仰这个系统。那么我们信仰区块链,我们也是相互可信的”,杜锟对算力智库说的头头是道。

  

 

而在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7楼办公室里,张胜利教授也告诉算力智库记者,区块链建立的共识方式以及信任关系,能真正让所有人都组织在一起协同工作。尽管我们可能很难想象未来人与人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方式会变成什么样,但其中一定会有区块链的巨大贡献。

 

张教授解释道,人类活动是社会性的活动,参与的人越多,影响就越大,能实现的事情也就越多。而如何组织这样的社会性活动,是由人们交流与协作的方式决定的。首先,语言是交流的基础,但显然语言有局限性。于是出现了计算机网络,解决了沟通的效率问题。现在,区块链更解决了可信问题。可以说,互联网解决了人类交流问题的一半,而另一半就要靠区块链来解决。

  

张胜利教授

  

共育——人

 

正如杜锟同学和张胜利教授所言,共识与信任建立在多方基础之上,因此区块链“育人”的普及工作就尤为重要。

 

据算力智库了解,目前深圳大学在区块链课程方面已经开始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实践。比如,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王志强教授开设了区块链相关的选修课程,而张胜利教授则正联合其他老师,忙于录制网课音频,不仅可供深圳大学学生选修,也可向全国的高校学生开放。

  

 

张教授向算力智库表示,录制音频课程需要把授课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要求非常高。“但我们几位老师都非常努力,学校对课程也很支持,毕竟区块链是新技术和新知识,比较适合让学生以选修课的方式来学习。”

 

对于高校的区块链教育,张教授表示,如果把区块链当作一门专业在高校开设,可能还为时尚早。他认为,高校开设新专业首先要慎重,因为专业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另外,区块链在技术和产业应用方面都尚未成熟,需要时间发展。因此现阶段,选修课是比较合适的形式,能让感兴趣的同学和老师能够接触到这一技术。

 

落实到具体的区块链学习方法,张教授建议还应实干——从编程学起。尤其对于技术岗位来讲,学校里的技术基础学习非常重要。

 

除了授课,深圳大学教师还把对区块链的热情融入到了学术研究。据张教授介绍,许多不同专业的老师都在开展区块链相关研究,有些老师还把自己的科研重点转到了区块链方向,其中不仅包括计算机、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老师,甚至还包括了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和法学院的老师。

 

正是基于老师们对区块链认知的广泛共识,2018年4月14日,深圳大学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揭牌,张胜利教授任副主任。

 

紧随其后,在深圳大学创业园的帮助下,杜锟于6月发起成立了深圳大学区块链应用研究学会。对于学会定位,杜锟有着精炼的总结:做的偏学术一点。

  

杜锟同学

 

当然,“学术”并不意味着高处不胜寒。在科普层面,学会与教授、区块链企业及创业园合作,开设区块链课程及讲座,让更多同学认识区块链。而对于兴趣更为浓厚的同学,学会也会邀请老师来单独辅导,分享更多资源,让他们更深入地学习。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学会还能对接工作机会。

 

此外,学会还积极拓展对外合作。12月1日,学会与全球名校区块链联盟合作,共同举办巡回论坛。杜锟在现场表示:“希望通过全球名校区块链联盟促进国际与校际交流,也希望能籍此宣传和普及区块链知识,还希望让更多人加入我们。”据了解,区块链全球名校巡回论坛首站始于清华,先后踏足多伦多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目前共在16个国家的高校设有103个分会。

  

杜锟在区块链全球名校巡回论坛上讲话

  

杜锟对算力智库表示,希望通过学会的努力,让深圳大学在区块链领域不落人后。“毕竟深圳大学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代表性高校,至少让同学们出去都能聊聊区块链吧!”

 

谈及校方的支持,杜锟深表感激:“学会的成立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通过快速通道很快就获批了。学会各项工作正在展开,目前已经有20多位干事,160多位会员。后续如果学校能安排一个办公场地就更好了!”

  

共创——业

 

尽管身处象牙塔,但杜锟同学和张胜利教授却都在区块链领域探索着更广义的“创业”。

 

张教授表示,作为大学的科研机构,深圳大学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心首先会做区块链的理论研究,包括教学、论文、专利等。同时,研究中心也会承担一些社会上中立的区块链组织的职责,如发布测评、报告、标准等。

 

当然,研究中心也会和企业合作。据张教授透露,研究中心与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合作,提供用区块链算法协助无人机集群自主控制。另外,与中泰证券的合作则关注于在客户KYC认证方面,提供区块链解决方案。

 

张教授强调,大部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都是应用驱动而非理论驱动,只有应用才能指引发展方向。另外,研究中心也隶属于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其目标就是服务于深圳和全国的互联网企业。因此,技术的发展是不能和应用割裂的。

  

 

深圳大学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心的成立与发展,可以说是张胜利教授在教书育人之外的一次区块链“创业”。而杜锟临近毕业,在考虑学会“交棒”之外,更开始筹划起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创业”。

  

深圳大学“景点”之一——“脚踏实地”墙

  

事实上,这并非杜锟第一次创业。早在大二时,他就瞄准家教市场创办过“满意家教”平台,最终积累了2000多位教员,也对企业的业务模式和团队管理初具经验。

 

而这一次,杜锟选择了区块链技术服务商的角色,准备在真正的商业世界里拼搏一番。据他透露,目前团队已经初步建立,正在注册公司,第一个项目也已启动——从给客户提供STO咨询开始。

 

“我肯定是all in区块链的,先自己干一年,干不成再到公司里呗”,杜锟心态着实不错。

 

对于这样的心态,张胜利教授表示赞同:“保守来说,我会建议学生毕业后先去大公司或区块链团队历练一番,可能有了从业经验后再去创业会更好。毕竟,社会和市场都是复杂的,难免鱼龙混杂。很多同学都缺少社会经验和工作经历,相对比较单纯,因此千万要小心。”

 

张教授表示,深圳大学对于学生创业一直报以积极支持态度,对于那些对区块链以及区块链行业已经有较深刻理解的同学而言,可以尝试创业。成功当然最好,但即便失败,也积累了经验。

 

杜锟的校园时光已经开启了倒计时,而这也是他区块链创业起步的倒计时。

 

再次来到图书馆北馆与南馆之间,他感觉这并非校园与社会的楚河汉界,亦非信仰与商业的南辕北辙,而是一条方向明确的人生“创业”道路。

  

文章所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且不构成投资建议

敬请注意投资风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