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熊市会催生央行数字货币吗?

新浪财经综合

关注

来源:星球日报  

熊市唯一的好处,就是能让浮躁的人们略微冷静一下,仔细思考如何更好地构建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基础设施。

尽管比特币、山寨币、稳定币已经成为了我们当前热议的话题,但人们似乎忘记了另一个重要的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CBDC)。

实际上,包括“央行的央行”国际清算银行(BIS)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内的许多高层在 2014 年就已经开始讨论中央银行发行数字支付工具的可行性,而现在,时机似乎已经趋于成熟。

说到金融行业经验,没有人比中央银行家们更加丰富,他们也已经证明了区块链技术的实用性,毕竟现在连那些浑浑噩噩的“千禧一代”年轻人也会购买一两种加密货币。然而,银行家们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消费者通常很难接受一种全新的零售支付方式,而且不同国家的支付习惯也不一样,有的喜欢实物现金、有的喜欢信用卡、有的则热衷于手机支付。

新技术固然很酷,但普及的道路总是布满荆棘——历史上充斥着大量支付创新失败的案例,究其原因大多是无法提供消费者真正想要的东西。因此,对于那些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顶层设计师们而言,他们必须要充分考虑本国消费者需求、支付习惯和偏好,否则很容易引发决策失误。

那么在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方面,我们有没有一些经验可以借鉴呢?

当然有!

最近,区块链联盟R3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其中假设了一个场景,如果世界第八大经济体巴西中央银行发行央行数字货币,会是什么样子呢?虽然这份报告是锚定分析了巴西市场,但是其中很多设计决策其实也可以推广到其他经济体的中央银行,至少有一定借鉴作用。

R3 加密货币分析师 JP Koning 在报告中首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央行数字货币究竟应该是不记名形式,还是要以实名账户为基础;
究竟应该像实物现金那样可以被私人匿名拥有,还是必须在交易时确认相关身份(以及身份验证该到什么样的程度);
央行数字货币是否应该支付利息。

基于上述问题,JP Koning 为央行数字货币提出了三种高级别的潜在原型:

1、一种类似现金的数字化承载工具;

2、一种“单纯”的中央银行账户;

3、一种结合了现金和账户特征的混合型数字支付解决方案。

尽管某些国家地区仍然在使用实物现金作为支付手段,但是全球消费者已经开始倾向于数字支付。很多人认为,可以在现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上直接构建、部署数字货币解决方案,但其实,央行数字货币最好不要“突然”在某个区域内(甚至在全国范围内)发行,而是可以首先尝试在零售级的私人支付领域里应用,然而分阶段推出——毕竟不同地区的支付基础设施部署程度不同,即便在同一个国家里,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继而导致互操作性、访问权限等一系列问题。

毫无疑问,中央银行发行数字货币将带来创新,但前提肯定是需要一个负责任、且谨慎的架构,这样才有可能更好地服务、并弥补当前私人领域里一些支付“空白”。更重要的是,央行数字货币或许真的可以为日益消沉的加密货币熊市注入一针“强心剂”,也能帮助数字货币的普及应用上一个新台阶。

身处在熊市中的数字货币和区块链业内人士们,是不是该好好思考下央行数字货币这个问题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