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

《中国金融》|多措并举提升涉外经济服务质效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石杰「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4年第13期

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连接实体经济的血脉,其服务深入国民经济的各个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民生银行以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为己任,主动融入实体经济对外开放的进程,响应政策要求,明确服务重点,并强化资源配置,致力于推进综合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确保每一步都稳健而扎实,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对外开放,服务国家开放战略的实施。

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涉外经济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涉外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通过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强国建设。

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达到41.76万亿元,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展示出我国外贸强大的韧性和竞争力。外贸强大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提升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提升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循环的能力。通过聚集全球优质资本、技术等资源,可进一步改善国内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增强出口商品和服务竞争力,可有效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商业银行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在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为做好新时代的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是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服务者,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践行者。为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践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充分利用国外生产要素,带动我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发展,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

服务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和成效

专注中小微外贸客群,提升涉外金融服务的精准度。近年来,民生银行积极响应普惠金融政策,致力于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全面而贴心的金融服务。民生银行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需求,提供开户、结算、汇兑、融资等一系列便利化、线上化的服务,显著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捷性。2023年,民生银行与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关键平台实现联网,为中小微出口企业量身定制了“出口e融”“关e通”等线上化贸易融资产品。该类产品利用系统数据模型自动计算核额、全流程线上办理的模式,结合“技术+数据”双引擎实现纯信用授信,有效缓解了进出口中小微外贸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自产品上线以来,已为近2000家小微企业提供了总计40亿元的额度,累计投放量达到15.17亿元,服务覆盖了农业、林业、畜牧业、副食品、纺织等多个行业。作为首批获得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试点跨境电商业务的银行之一,民生银行采取创新的服务模式,直接从服务平台商户收款,并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资金通道,有效解决了小微商户面临的大批量、多笔数小额收结汇问题,显著提升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目前,民生银行已经与10余家试点市场采购平台建立了系统直连对接,通过银行、政府、企业三方的紧密合作,为市场采购出口贸易主体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线上收结汇等金融服务。

助力“走出去”战略,增强跨境合作的专业性。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余年以来,民生银行不仅参与了“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还加入了“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民生银行构建了跨部门的敏捷工作机制,覆盖客群、产品、授信、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关键领域,确保跨境项目能够迅速落地。截至2024年5月,已为40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供了近100亿美元的跨境信贷,并为近百家企业提供了跨境资金管理服务。在“一带一路”共建的67个国家地区,民生银行与700家代理行建立了合作关系,为“走出去”的客群提供了高效、全面的金融服务及非金融服务。同时,民生银行在能源基建、产能合作等关键领域精心打造了绿色发展的新格局,为共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持,涉及国际产能合作、矿产能源开发、基础设施、新能源产业链等多个领域,并成功支持了包括埃及新首都建设、安哥拉凯凯水电站、上海电气巴基斯坦塔尔一区煤矿以及老挝南公水电站等重大、典型项目。

聚焦特色客群,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化服务。民生银行专注于服务跨境特色客群,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投行+商行”跨境综合服务;为跨国集团司库管理提供“咨询+系统+金融”的一体化服务,为企业提供境内外、本外币、本跨行的全球账户,实现资金统一可视、统一调拨、统一收付、统一管理。截至2024年5月,民生银行已为130余家企业搭建了跨境资金池,落地北京地区首个最新版本跨境本外币资金池,广东省首笔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项下跨境人民币投资业务。

践行汇率中性,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民生银行坚持汇率中性原则,结合“民生进万企”活动,通过厅堂宣传、客户拜访、经营培训等丰富形式,在让更多小微企业增强汇率避险意识的同时,持续完善汇率避险服务供给,打造了涵盖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民生小微App等多个交易渠道的代客结售汇线上服务体系,通过推广线上渠道,扩大汇率避险产品服务半径,大幅提高结售汇线上化便利化程度。同时,民生银行建立小微企业衍生品专项授信机制,降低了办理外汇衍生品对小微企业现金占用和银行贷款额度占用的压力,2023年代客外汇业务服务中小微企业数量增长25%。民生银行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贯彻“本币赢始终”理念,以场景化为核心、线上化为导向、便利化为宗旨,紧密围绕客户旅程,提供包括跨境结算、贸易融资、跨境担保、资金集中管理等全流程、一体化的跨境人民币综合服务。2023年,民生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首次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

商业银行服务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

找准管理“发力点”,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政策。商业银行应积极推动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的深入实施,提升服务质效。在服务外贸企业的过程中,民生银行倡导“诚信即便利”的理念,通过简化业务流程和审核材料,为优质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跨境资金结算服务,并且将审核资源向高风险客户倾斜,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利用信息科技手段提升风险防控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探索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相适应的风险防控新模式。

立足内外“双循环”,积极助力企业产业链升级。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商业银行应通过优化战略定位、风险偏好、考核激励及资源配置,增加对高技术行业企业的信贷支持,特别是“出口新三样”等关键领域。紧跟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提供全面的跨境供应链金融服务和跨境结算服务。同时,密切关注跨境贸易新形态,不断完善外贸新业态金融服务,提高信贷需求匹配度,促进服务精细化,创新普惠线上服务,提高跨境支付效率,增强境外服务能力,以更好支持外贸新业态的发展。

部署走出去“新阶段”,做好风险平衡发展策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进入第二个十年,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优势,升级支持“走出去”。深化与共建国家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合作,加大对民生改善和绿色发展项目的金融支持,优化海外布局,拓展“一带一路”代理网络。同时,面对共建国家地缘政治复杂性和制度差异,商业银行需完善跨境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共享,构建风险监测、评估和压力测试机制,及时预警和化解风险。此外,加强国别风险监测,发布风险报告,构建风险评级机制,并与信用保险机构、国际组织、金融同业等开展合作,建立风险缓释机制。

深耕自贸“试验田”,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商业银行应将自贸试验区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平台,依据自贸区定位发展特色金融业务,提供便利化结算、特色投融资、避险保值等新型金融服务。针对自贸区内“走出去”企业、境外直投、总部经济企业及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商业银行应提供跨境、跨业、跨市场的综合服务,实现“一点接入、全球响应”的服务模式。同时,发挥跨境人民币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引导经营主体优先采用人民币结算,加强跨境人民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数字化人民币跨境业务应用场景,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营造良好的跨境人民币使用环境。

强化“数智化”,提升涉外金融服务能力。商业银行应持续推进科技赋能,落实数字化转型,加大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创新应用,构建快捷方便的数智化跨境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场景金融服务能力,增强服务可得性。从客户视角出发,构建端到端的数字化服务能力,提升产品服务的精细化水平,以助力涉外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 张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