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正文

郭定方:强化商业银行大监督体系建设

中国金融杂志
2024-07-05 11:21:03

意见领袖丨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郭定方‘浙商银行党委委员、监事长’

近年来,金融领域案件频发、反腐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商业银行监督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和“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为商业银行大监督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将重点研究如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大监督体系,为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对银行监督工作提出新要求

  •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求银行进一步提高监督质效

一是金融强国建设要求打造强大的金融机构,监督工作不可缺位。强大的金融机构是金融强国的关键核心要素之一。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强调了金融强国建设的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拥有强大的金融机构”是其中重要的一点。打造运营效率高、抗风险能力强的金融机构,就必须抓好监督工作。监督工作是保障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稳健高效的必不可少的抓手,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可能实现商业银行行稳致远。

二是金融强国建设要求深化监督管理的赋能作用。金融强国建设要求银行业能够真正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这就要求银行的监督工作不再是为了监督而监督,而是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深化监督合力为手段,不断提升工作效能,发现和排除阻碍银行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为管理层提供及时、有效的风险提示和独立、科学的意见建议,这对于监督赋能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是金融强国建设要求紧盯重点领域风险,进一步提升监督质效。稳妥有效地防控风险是守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部分。当前国内外局势复杂,金融强国建设离不开金融机构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的能力,这对商业银行监督体系在防控重大风险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银行的监督工作需要进一步攻坚克难,紧盯重点领域风险、抓牢薄弱环节,提高监督质效。

  •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银行进一步整合监督力量、优化监督手段

一是实现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的政治需求。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对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实现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体现在前置研究重大管理事项、加强企业文化的政治引领等方面。尤其是在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的底层逻辑上,必须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条生命线,为构建高质量的公司治理架构提供坚实的领导保障。

二是整合二、三道防线监督力量的现实需求。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健全公司治理体系,商业银行的监事会作为“三会一层”中的重要一环,必须充分发挥其监督制衡作用。但当前金融工作日趋复杂,风险事件往往呈现跨条线、跨部门的复杂情形,仅仅依靠监事会拥有的监督力量、掌握的监督信息已经不足以匹配现代金融企业的实际需要。为此,只有将其与评审、风险、合规、审计等二、三道防线的监督力量进行整合,才能形成真正有效的监督合力,满足管理需求。

三是深化监督体系数智化升级的工具需求。对一家现代金融企业而言,伴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张、业务板块的拓展、分支机构的增设,碎片化的监督信息、随机性的风险事件等逐渐增多且散落各处,同时由于分管领域的不同,信息事项的报告流程和信息共享范围都存在着一定的排他性,从而降低了监督管理的精准性和处理风险事件的效率。一家现代金融企业需要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建立架构统一、信息共享、实时预警的数智化监督系统,能够真正实现监督精准有效。

  • “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要求银行进一步发挥内部监督的震慑作用

一是更好地发挥监督震慑作用需要强有力的监督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提出了“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实现监管全覆盖”,这为银行监督管理工作如何发挥震慑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基本标准。贯彻严的基调,必须夯实银行监督工作对打击金融违纪违规违法行为的决心,真正做到一贯到底、一严到底、一查到底,实现高质量的监督震慑。

二是落实严监管政策需要商业银行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从近年来的监管体系改革和监管政策可以看出,金融监管趋严趋紧的局面将会长期持续,对商业银行在紧盯“关键事”“关键人”“关键行为”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银行内部监督与政府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协同配合,及时获取监督信息、沟通监督问题,真正把严监管的政策同银行内部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贯彻严的基调需要内部监督力量的贯通融合。金融案件背后的原因,除了机制上的漏洞以外,更多的还是一些从业者对纪律规矩的漠视。商业银行需要深入贯彻严的基调,进一步深化严的意识、严的习惯和严的生态。在当前金融反腐力度加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内部监督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效能,特别是要推动党委巡察、纪检监察、监事会监督、审计监督等各类监督力量贯通协同、高效联动,遏制金融案件与腐败发生。

银行监督工作面临的挑战

思想认识上仍有偏差。监督工作做深做实需要监督关口向各职能部门前置,把监督防线渗透进每个业务场景。当前银行的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往往存在“重业务轻管理”的现象,有的觉得监督就是走过场,有的不愿意接受甚至抗拒监督,对“主动接受并拥抱监督”的认识还不到位。

协同联动机制不够有效。一是部分监督主体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一些银行的驻行纪检监察组、党委巡察组、监事会、审计部等监督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信息共享机制,致使多头重复监督、信息失真等情况时有发生。二是银行二、三道防线监督融合有待加强。二、三道防线职责相对隔离、功能略有重合、方式各不相同,各职能部门之间横向联动不足,容易产生监督空隙。三是缺乏一套统一的、标准化的制度。监督信息的收集、监督问题的整理、监督任务的执行、监督成果的应用等环节,都需要各个部门协同配合,但其预警触发、后督管理等存在不同标准和规则,要提高监督效能就必须建立一套统一的、标准化的制度。四是缺乏有效的、一体化的数字化监督系统。伴随着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其管理系统需要不断迭代升级以匹配日益递增的业务复杂性,同时为了进一步满足加强信息共享、及时预警、“阳光晾晒”等监督需求,也需要建设升级一体化的监督系统。

监督成果转化有待加强。一是监督成果应用不足。商业银行各项监督成果,如专项检查结果、问题清单、监督案例库等,往往局限于监督主体部门来使用,没有根据实际需要充分、及时传达至行内理应共享的范围。二是监督整改效果不实。对监督发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整改的强制执行力,加大考核和问责力度,确保从根源上整改问题。

强化“1+1+1+N”大监督体系建设

面对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新要求,浙商银行围绕如何强化大监督体系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实践,以“坚持一个核心、完善一套制度、搭建一个系统、聚焦N项场景”为核心内容,在贯彻大协同理念、实施专班化运作、运用数字化手段等方面深入探索,全面打造大监督体系,推动监督工作进阶跃升。

  • 坚持一个领导核心,在推进党的领导和监督管理有机融合上进阶跃升

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大监督体系建设的各个方面。在顶层设计上,在总行党委下建立大监督工作委员会,并下设大监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党委书记任委员会主任,驻行纪检监察组、党委巡察组、行办、董办、监办、审计部、计财部、风管部、合规部等为委员会办公室成员,建立一体化的工作体系。大监督工作委员会在总行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重大事项向总行党委会汇报,做到领导决策不弱化、战略执行不偏差、监督纠偏不片面。

  • 完善一套制度体系,在贯通协同的常态长效上进阶跃升

一是建立大监督体系的工作规程。编制以大监督体系的架构、原则、职责、议事规则、工作流程等内容为核心,以特定的监督场景、特殊的监督任务、完整的监督流程等内容为辅助,制定一套“对不同的监督职责加以统一、对交叉的监督流程加以规范、对零散的监督成果加以整合”的大监督工作规程,让大监督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二是建立监督计划的融合机制。以年度监督计划的融合工作流程为主线,规定其责任主体为各监督计划的提出和执行部门,规范其计划收集、任务会商等方面的操作流程。同时,加入对计划执行情况的动态跟踪、热力分析以及督导提示等功能,实现监督任务实施的动态调整,真正减轻基层负担。三是建立监督问题的监测机制。以监督问题从发现收集到转化处理的全流程管控为主线,通过部门线下报送和系统线上预警两种途径,规定报送的主体责任、报送内容、频次和途径,设定不同预警规则,实行清单式管理,对报送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加以约束,实现监督问题共享互通。四是建立监督信息的沟通机制。以监督信息的传导与沟通流程管控为主线,为总行派驻分行风险官、审计分部等设置畅通的沟通报告渠道。总行派驻分行风险官、审计分部等可以通过常规报告和临时沟通两种方式,将辖内机构政治生态、重大问题、突发事件、风险隐患、员工行为等情况,及时向委员会办公室沟通反馈,以达到监督信息全面覆盖。五是建立专项监督任务的工作机制。以组建工作专班、部署专项监督任务的全流程为主线,从人员构成、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纪律等方面加以规定,特别是对查前、取证、报告、整改等环节进行规范,进一步加强对专项监督任务的流程管理。六是建立监督结果的考核机制。以考核全流程管理为主线,明确总行部门协同配合情况和分行检查结果的考核标准、加减分和结果应用,挂钩考核评优评先,确保大监督工作能够有效执行。

  • 搭建一个监督系统,在数智监督扩面下沉上进阶跃升

大监督数字化系统是大监督体系及时获取和共享监督信息、批量分析监督问题、全面展示监督成果的平台,以“数据一键获取、风险一屏掌控、预警一有即出、管控一贯到底”为功能定位,真正实现“会发现问题”“会提示问题”“会解析问题”“会跟踪整改”。一是推动监督流程阳光化。围绕着计划财务、集中采购、基础建设、授信评审、人力资源等环节,打造管理流程阳光化、透明化的展示平台,营造公开监督的氛围。二是实现监督问题实时预警。通过红黄绿三种颜色区分不同程度的监督信息,对接各监督职能部门,研究其监督领域内的预警规则,设置触发模块,优化计财、办公管理、风险管理、资产保全等主题预警场景,实现预警信息实时掌握。三是构建分支机构画像。在系统中创设机构概览、问题清单、考核指标等功能模块,对分支机构经营管理和监管检查等情况实现多维度、自动化的解构,输出画像信息,破解监督人员审前信息不全面、管理人员决策信息不对称等难题,找准监督“切入点”。四是创建监督工作专栏。创建“重点问题”工作专栏,针对监管处罚高额高频、战略执行存在偏差、内部管理薄弱等重大问题做好全流程跟踪处置;创建“监督计划”工作专栏,展开集中度分析,对监督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督导。五是探索搭建子平台。通过充分调研、征集需求、选取试点,及时将系统的标志性成果等重大应用嵌套到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子系统中,实现监督信息上下贯通。

  • 聚焦N个场景,在专项监督的加力提效上进阶跃升

贯彻银行业严的基调,要聚焦若干个不同的监督场景,发挥灵活的专班机制和跨部门合作的优势,做到专项监督“长牙带刺、威慑常在”。一是发挥好探头作用。针对不同的监督内容,聚焦不同的监督场景和预警场景,如财经纪律、授权管理、集中采购、银企亲清关系、外部监管处罚问题等方面,运用好问题清单报送、线上预警触发等途径,协同相关部门组织专题研究,剖析风险成因,掌握监督信息。二是坚持抓牢关键少数。紧盯重点领域,通过开展机构画像、完善信息沟通机制等途径,抓好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三是加大专班检查力度。根据不同的监督场景,按需组建专班,定向选取经营单位开展专项检查。同时,要特别加强与驻行纪检监察组的协同联动,做好线索移送,形成快速处置机制,加大对违规违纪事项的惩治力度,强化监督震慑作用。

(本文作者介绍:权威、专业、理性、前沿,宣传金融政策、分析金融运行、报道金融实践)

分享文章到
说说你的看法...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