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

李扬:凸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 防止过度金融化

金融一线

关注

5月19日金融一线消息,第二届中国金融学论坛“锚定金融强国目标,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于5月18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出席并发表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金融功能”的主旨报告。

李扬就金融功能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他表示,金融体系要平衡好功能性与营利性的关系,把功能性置于首位。目前,中国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的发展格局,强于需求,弱于供给;强于消费,弱于生产。就金融的功能定位而言,金融是一种载体,是经济运行的中介,金融业是纯粹流通部门,而纯粹流通费用不宜过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重塑金融功能?李扬提出了四点考虑:

第一,既克服金融压抑又防止过度发展。要想发挥金融功能就要使得金融业发展适当,金融压抑固然不可取,过度发展也肯定是不适宜的。过去几十年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除金融压抑。利率要市场化,要兴办金融机构,对外要放开,商业银行不能垄断,要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要发展金融市场,外汇和汇率不能管制,经常账户要放开,资本账户也要逐步放开,等等,都是在解除金融压抑。近年来,受一些金融大国的影响,我国金融业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过度发展问题,经济金融化,金融泡沫化,自我服务等等,便是主要表现。鉴此,下一步,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总要求下,我们的金融发展应当凸显其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一切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要让金融工具、机构和市场简单化,应当挤出泡沫,摒弃那些自我服务的东西。

第二,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金融资产、金融机构规模等已名列世界前茅,但是,结构不合理仍是突出问题。正如中央金融工作会指出的:我国金融体系规模已经很大,但资金配置不均衡,融资结构不合理,可以说不缺资金缺本金,今后的关键是提高融资效率,重点解决资金“苦乐不均”和“钱多本少”、“耐心资本”不足等问题。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发挥好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我以为,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国有资本能够成为耐心资本,改变这个领域通常为那些有钱的私人主导的状况。同时,要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简言之,有效率地为经济发展创造资本形成的机制,为科技创新产业提供金融支持,是完善我国金融功能的一个重要任务。

第三,发挥好金融功能就要降低成本。金融业是流通行业,金融业自身更是纯粹流通行业。按照马克思的说法,社会配置在金融业上的资源是经济运行的“纯粹流通费用”。显然,着中国费用越低越好。这意味着,要塑造高质量、有效率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功能,必要条件就要降税、降费、降成本,克服“融资难、融资贵”。2023年,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之比是8%,比美国高一点,OECD成员国是4.8%,欧盟是3.8%,都显著比我国的低。金融业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值、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利润构成,如此看来,要降低流通费用、降低融资成本,需要多方的努力。

第四,要满足国民经济多样化的融资需求。随着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不断演进,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面对这些变化,中国的金融业发展至少要有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类型,并密切配合。这种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就已明确指出了,今后需要认真落实。其中,合作性金融的发展尤其需要特别关注。中国是一个有合作传统的国家,早在建国初期,我们就曾有过体系完备的信用合作社,后来被强制取消,但民间仍然不断出现自发的合作性金融活动,而且堪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以如此,是因为有强烈的需求。如今,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新型农村农业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面对实体经济领域的这些发展,合作金融应当大有可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