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

人民银行副行长陶玲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答记者问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中国金融杂志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5月17日(星期五)下午4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刘国洪、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陶玲、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介绍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配套政策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为陶玲副行长的问答文字实录: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陶玲:媒体朋友们,下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央行工作的关注、支持和监督。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从供需两端综合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在供给端,出台“金融16条”、“第二支箭”,优化经营性物业贷款政策,推出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房企纾困再贷款、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需求侧,下调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政策下限,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为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新增5000亿元抵押补充贷款额度,支持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

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这是中央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国人民银行抓紧认真贯彻落实,立足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管理职能定位,推出以下四项政策措施:

一是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预计将带动银行贷款5000亿元。

二是降低全国层面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将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从不低于20%调整为不低于15%,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从不低于30%调整为不低于25%。

三是取消全国层面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首套房和二套房贷利率均不再设置政策下限,实现房贷利率市场化。

上述首付比例、房贷利率政策调整后,各地可因城施策,自主决定辖区内首套房和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下限,也可不再设置利率下限。

四是下调各期限品种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调整后,五年以上首套房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为2.85%,可更好满足住房公积金缴存人住房需求。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指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抓好政策落实落地,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谢谢。

记者:上月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研究消化存量房产的政策措施。请问目前是否有更多的细节可以提供?具体将如何推进这一举措?您觉得大概需要花费多少资金?谢谢。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陶玲:谢谢您的提问,您的问题是关于如何消化存量商品房的政策措施,这个问题各方都非常关注。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根据国务院部署,人民银行拟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作为新创设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我刚才在总的介绍中已经说到这个工具。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由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激励21家全国性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向城市政府选定的地方国有企业发放贷款,支持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这个政策的要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规模是3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4次,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全国性银行。银行按照自主决策、风险自担原则发放贷款。人民银行按照贷款本金的60%发放再贷款,可带动银行贷款5000亿元。

第二所收购的商品房严格限定为房地产企业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一视同仁。按照保障性住房是用于满足工薪收入群体刚性住房需求的原则,严格把握所收购商品房的户型和面积标准。

第三,城市政府选定地方国有企业作为收购主体,以市场化的方式运作。该国有企业及所属集团不得涉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不得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同时应具备银行授信要求和授信空间,收购后迅速配售或租赁。

第四,自愿参与。城市政府根据当地保障性住房需求、商品房库存水平等因素,自主决定是否参与。符合保障条件的工薪群体自主选择是否参与配售或租赁。房地产企业与收购主体平等协商,自主决定是否出售。21家银行按照风险自担、商业可持续原则,自主决策是否向收购主体发放贷款。

这项政策是人民银行为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出台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多重目标。一是加快存量商品房去库存。地方国有企业在银行支持下,市场化参与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可以推动商品房市场去库存。二是加快保障性住房供给。收购后的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能够更好满足工薪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三是助力保交楼和“白名单”机制。房地产企业出售已建成商品房后,回笼资金可用于在建项目续建,改善房企的资金状况。

对于上述政策,近期人民银行将出台正式文件,这个文件是《关于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国务院部署,2023年人民银行设立了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支持济南、郑州等8个城市试点市场化批量收购存量住房、扩大租赁住房供给。一年多来,试点在8个城市有序落地,商业可持续的租赁经营模式初步形成,为消化存量住房、建设租售并举的住房制度、解决新市民的住房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统筹考虑政策衔接,我们将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并入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中管理,将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广。谢谢!

记者:刚才陶行长介绍了央行近期对房地产供需两端的支持政策,能否再介绍一下,近期人民银行在优化房地产货币信贷和宏观审慎政策方面有什么考虑?谢谢。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陶玲:谢谢您的提问。今天中午人民银行在官方网站上已经公布了3份正式文件,这可能就是您所关心的,我在此再介绍一下。

除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提供低成本政策资金外,人民银行关于房地产工作的主要职责是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重点是合理确定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水平。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人民银行进一步调整优化以下政策:

一是下调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5个百分点。2023年8月,根据国务院部署,人民银行将全国层面最低首付比例政策统一为首套房20%、二套房30%。各地在此基础上,因城施策自主决定政策下限。目前,除北上广深等8个城市外,其他城市均已选择执行20%、30%的全国底线政策。此次,我们将全国层面的首套房贷最低首付比例从20%降至15%,二套房贷最低首付比例从30%降至25%。调整后,城市政府仍可据此因城施策。在城市政府确定的首付比例下限基础上,商业银行可根据客户风险状况自主决定具体的首付比例。最低首付比例优化后,可降低居民购房门槛,有助于提振住房消费。

二是取消全国层面房贷利率政策下限。目前全国首套房贷利率政策下限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0.2个百分点,二套房为LPR加0.2个百分点。此次决定,不再设置全国层面首套房和二套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对于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城市,城市政府仍可因城施策。自主决定当地房贷利率政策下限。如未来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较大改变,人民银行将及时恢复执行政策下限或指导城市政府恢复政策下限,调节供需。取消房贷利率政策下限后,商业银行可根据客户风险状况,自主决定利率水平,实现房贷利率市场化。

三是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目前,5年以上首套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为3.1%。此次,下调各期限品种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其中,5年以上首套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为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