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正文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牢记使命担当 奋力书写养老金融大文章

中国金融杂志
2024-07-04 14:37:46

意见领袖 |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刘金‘中国银行行长、党委副书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银发经济,“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金融机构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优化多样化专业性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以金融力量支持养老事业发展。

提高站位,深刻领会发展养老金融事业的重要意义

发展养老金融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内在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社会保障需求不断增长,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与时俱进首次正式提出养老金融,将其列入“五篇大文章”之中,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金融机构要坚决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支持银发经济和养老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持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展养老金融是金融机构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养老金融是长期稳定增长的业务领域,跨客群、跨产品、跨业态的特点突出。金融机构应立足长远,明确养老金融战略定位,抢抓养老金融“蓝海”先机,不断探索金融服务和非金融业务融合发展的规律,积极构建“金融+”养老服务体系,推动自身高质量转型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发展养老金融正迎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近年来,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养老金融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储蓄、理财、保险、基金等产品体系和监管框架已基本形成,但整体仍处于初期阶段,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大细分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成熟的养老金融业务模式仍在探索中,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养老金融相关战略决策正在加快推进落地,将迅速凝聚社会共识,充分调动各界力量,推动养老金融快速发展。

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为民情怀,全力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中国银行始终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正在深入分析、准确把握养老领域的发展趋势和金融需求,加强统筹管理、做好提前布局,主动当好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行动派。

强化担当,加速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金融机构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速推进多层次、广覆盖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构建集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和银发场景生态于一体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筑牢养老金金融发展基础

在全球范围内,多支柱的养老金模式已成为主流养老金制度安排。金融机构依托完善的营销网络,充分发挥跨期资源配置优势,深耕养老金“三支柱”服务领域,致力于为群众养老守好“钱袋子”,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范围,为健康、可持续的养老金体系提供金融保障。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配套服务。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23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全国参保人数为10.66亿人,占适龄人口的90%以上。金融机构致力于完善基本养老金配套服务,发挥专业特色,积极参与社保基金托管、社保卡发行,提升居民基本养老金金融配套服务的便利性。同时,充分应用数字技术,开发电子社保卡等线上金融产品,集成并不断完善基本养老金线上金融服务。

助力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发展壮大。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近年来稳健发展。2023年,全国企业年金积累金额首次突破3万亿元,参加职工超3100万人。金融机构通过市场化专业服务,支持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稳健成长。在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投资管理方面,积极提升投资组合的专业性,科学平衡投资风险与收益。截至2023年末,全国职业年金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达4.37%;企业年金2007~2023年的年均收益达6.26%。在年金法人受托、账户管理和托管等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强年金营销及管理能力建设,保障资金安全和合规运营。截至2023年末,中国银行服务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数超410万户,养老金托管运营资金规模近万亿元,年金受托资产超200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第二支柱养老体系的健康发展。

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建设。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融正式启动。金融机构多措并举,创造个人养老金融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市场推广与普及方面,大力参与宣传,提高公众对养老金融的认识和参与度;积极支持个人和企业参与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建设,增加市场的活跃度和覆盖面。在产品创新与设计方面,形成养老储蓄、养老保险、养老理财等多样化养老金融产品供给;定制开发长期养老保险产品及与养老相关的资产服务。在风险管理与控制方面,开展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监控,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确保投资者资金安全。通过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推动个人养老金融市场的多元化、专业化发展。在多方努力下,2023年全国超5000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成长迅速、发展空间广阔。

提升养老服务金融供给质效

养老服务金融是除制度化的“三支柱”养老金外,居民为满足自身需求所进行的养老财富积累与使用等金融活动。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以备老、享老为核心的养老服务金融需求快速增长,成为金融机构发力养老金融的重点领域。

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围绕“三支柱”养老储备不足、个人养老资产有效配置不畅、养老金融产品渗透率不高等痛点难点问题,金融业精准把握人民群众需求,靶向提供产品组合和客户服务。紧跟监管步伐,推出商业年金险、终身寿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养老目标基金、住房反向抵押保险、养老信托等各类养老服务金融产品。持续推进区域性服务创新,满足个性化养老需求。例如,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加快建设特色驿站,开展系列养老主题活动,探索“候鸟”客群康养旅居服务方案,取得初步成效。

建设适老服务渠道,传递有温度的金融服务。面对人口老龄化和社会数字化叠加态势,金融机构充分考虑交易习惯和渠道偏好,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线上服务和线下渠道相结合,有效帮助银发客群跨越“数字鸿沟”。在线上,金融机构推出适老App功能,让老龄用户获得大字体、宽行距、有声读等舒适便捷体验。在线下,推动建设敬老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利设施和无障碍通行服务保障。

强化投资者教育,加强养老金融风险防范。养老服务金融产品对于大部分民众而言是一个新鲜的概念,金融机构加强投资者教育,帮助民众树立早规划、早配置的理念。同时,强化投资者保护,防范养老金融投资领域的道德风险。

挖掘养老产业金融发展潜力

养老产业贯穿老年人衣、食、住、行、医、养、康、体等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各领域,既是涉及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金融机构把握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积极探索多元化服务创新模式。

强化政企合作,促进共赢发展。养老产业政策属性强,要加强政策研究和政企合作,更好地找准金融服务的切入点。一是发挥特色优势,助力产业对接。金融机构充分挖掘客户资源,为地方政府积极提供融资融智撮合服务,推动境内外企业开展股权、产品、服务、技术等合作,改善国内养老产业集中度偏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二是密切银担合作,拓宽养老产业融资渠道。例如,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于2023年联动上海市民政局、财政局及上海市融资担保中心,推出“养老服务批次贷”专项合作方案,发放上海市首笔三年期“养老服务批次贷”,取得良好示范效应。三是积极参与政府源头项目。例如,中国银行苏州市分行参与尊老卡发放、适老化“政银企”权益礼、政银养老示范点等多个政府源头项目,获得各界广泛认可。

完善政策制度,加大资源投入。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养老产业领域的创新和探索,拓宽养老产业融资渠道,支持养老产业稳健发展。一是保险资金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保险资金积极参与养老社区的投资与运营,采用债权、股权或物权的方式投资养老、医疗不动产,探索实现长期护理、风险保障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服务的有效衔接。二是银行资金加大对养老产业信贷投入。养老产业链条长、产业跨度广、投资回收周期长,给银行带来客户识别难和授信风险大等挑战。银行业正积极研究制定养老产业信贷指导意见及相关政策,以养老服务作为优先发力点,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参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提升养老产业金融服务质效。三是其他投资主体参与养老产业发展。除商业银行与保险业金融机构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养老产业引导基金等各类金融主体也积极参与养老产业建设,通过政策性专项贷款、引导基金等方式带动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繁荣银发场景数字生态

面对数字经济发展浪潮,金融机构持续加大银发场景资源投入,把场景金融作为转变发展模式的重要路径,开展前瞻性研究和系统性探索。

推进数字场景适老化改造。金融机构不断加深对银发需求的理解,推进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改造。遵循简洁、易用、稳定、智能原则,探索数字场景的适老化改造措施,为老年人打造“视、听、触”多感交互的最佳体验。满足老年人群体多样化的支付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群体支付便利性。

丰富银发场景生态体验。金融机构采取自建、采购、互换等方式,汇聚各类康养资源,打造面向个人的银发场景生态体验,整合金融产品和非金融权益,将财富管理和品质生活有机融入线上平台。例如,中国银行在手机银行“银发专区”设置品质生活板块,围绕高频生活场景,推出银发地图、中银老年大学等服务,举办“99银发节”等丰富的活动,助力老年人享受高品质生活。一些银行还聚焦“住房租赁+养老”的特色场景,结合我国居民资产结构及资本市场发育水平,推广“城市更新+养老”模式,助力盘活居民住房资产,满足老年客户住房出租需求,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科技赋能养老产业转型升级。当前,新一代科学技术在养老场景的融合应用不断加快,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进一步要求,“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建养老服务设施搭载信息化管理系统”。金融机构坚定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支持提升新建养老机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强化信息管理能力。例如,中国银行聚焦养老高频场景,推出“智慧化”养老综合解决方案,向养老机构、助餐服务商、老年大学等客户成功推广,助力客户降低运营成本、推进转型发展、提高服务水平。

踔厉奋发,奋力谱写养老金融发展新篇章

着眼未来,中国金融业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养老需求,全力优化产品服务体系,积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为服务老龄化社会持续贡献金融力量。

强化统筹协调,提升养老金资产全链条服务能力

随着国家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和政策落地,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迎来新的市场机遇。金融机构将提高对养老金融的战略重视,发挥经营特色,加强专业化的养老金全流程服务。聚焦投资这一关键环节和核心能力,健全金融市场投资资源共享机制,加快受托投资能力建设,进一步开发多样化的投资产品,更好地服务养老金资产保值增值。

聚焦服务质效,建设“金融+”养老个人服务体系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在指导金融业做好“五篇大文章”,丰富养老第三支柱金融产品供给,持续推进特定养老储蓄和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试点。金融机构将紧跟最新监管要求,聚焦个人客户养老规划、资产配置、风险保障、财富传承等需求,构建储蓄、理财、基金、保险、国债、贵金属、信贷、信托等全金融产品体系,丰富医疗健康、养老照护、老年教育等康养资源,打造舒心、放心、暖心的养老个人金融服务。

推进分类施策,探索养老产业金融服务新模式

《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要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金融机构将牢牢把握养老产业转型升级的市场机遇,因地制宜、因客施策,加强全产业链客群研究和拓展,积极支持培育老年用品制造、智慧健康养老等潜力产业,关注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探索完善投债股租保等多元化服务,以金融力量支持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创新驱动,推进银发场景生态建设走深走实

当前银发场景建设尚处初期,仍需持续投入、不断探索。金融机构将积极融入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新经济、新消费,聚焦金融主责主业,以场景化思维整合优势资源,丰富场景内涵,强化风险控制,进一步探索构建对公与对私相融合、线上与线下相融合、金融资源与非金融资源相融合的养老场景生态服务模式。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以中国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将立足新时代、谋划新篇章、做好新布局,坚决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干家、服务老龄人口和银发经济的主力军,全力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养老金融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作者介绍:权威、专业、理性、前沿,宣传金融政策、分析金融运行、报道金融实践)

分享文章到
说说你的看法...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