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

民营银行寻路新十年

市场资讯

关注

来源:新金融琅琊榜

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民营银行数量会停留在19家,还是减量?

作者:董云峰

十年,不算长,但也不短。

从万众瞩目到烫手山芋,可能要不了多久。村镇银行就是前车之鉴。

民营银行,一开始就为创新而生。它们没有守成的资格,而是需要不断证明自己。

就在这几天,网商银行宣布将交易银行作为新的发力方向,微众银行获批在香港成立科技子公司。民营银行“双子星”,既为新十年寻路,也为民营银行群体的存续而努力。

民营银行没有躺平的命。

01

村镇银行起起落落

2007年3月1日,国内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

当时的官方新闻稿称,它的成立标志着一类崭新的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我国农村地区正式诞生,也标志着我国在着力解决农村金融供需矛盾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其背景是,本世纪初,国有大行在重组改制过程中,撤并了部分乡镇营业网点,收缩了在农村地区的经营规模;对此,原银监会探索设立村镇银行,并放宽准入政策,以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等问题。

在监管力推之下,村镇银行很快遍地开花。到2013年10月,村镇银行数量突破1000家,覆盖全国31个省份。这样的速度,相当于每2-3天就有一家村镇银行冒出来。

转折点始于2017年前后,全国村镇银行数量在突破1500家之后,走向缓慢增长阶段,至2021年末达到1651家,此后逐渐进入减量阶段。从公开数据来看,今年以来,已有超过30家村镇银行被合并重组。

从寄予厚望的新生事物,到首当其冲的减量对象,不过十多年时间。

02

中小银行加速减量

村镇银行的遭遇,是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大潮的一部分。

6月份以来,中小银行加速减量。其中,6月20日,辽宁农商银行获批吸收合并辽宁省内25家农商行、11家村镇银行。

从公开资料来看,过去半年里,共有超过80家银行被合并重组。按照这样的减量趋势,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数量很快会跌破4400家。

数据显示,去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为4490家,与2022年的4567家和2021年的4602家相比,已经连续两年缩减。

近期,金融监管总局股份城商司指出,探索推动股份行、城商行及其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兼并重组,通过发起行吸收合并、他行收购兼并多种方式实现村镇银行减量提质;金融监管总局农村中小银行监管司则表示,加快推动农村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减少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数量和层级。

面对净息差历史性坠落所带来的经营环境剧变,银行业的减量大潮,或许刚刚开始。

03

民营银行十年风雨

自2014年民营银行试点启动以来,我国的民营银行走过了10个年头。

民营银行是典型的中小银行。如今,19家民营银行总资产规模约2万亿元,体量上甚至不及头部城商行,更别提股份行和国有大行。

由于不同的股东背景和业务模式,民营银行之间的分化愈演愈烈。去年末,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两家机构的营收与净利润,加起来占到民营银行整体的7成左右。

更重要的是,受制于监管标准的不统一,以及诸多支持政策迟迟无法落地,民营银行普遍面临发展瓶颈。其中,去年末,19家民营银行资本充足率平均值跌至12.32%,显著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

实际上,第19家民营银行——无锡商银行的成立,已经是2020年4月的事情了。如今4年多过去了,再无新成员。

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民营银行数量会停留在19家,还是减量?

04

“双子星”寻路新十年

从社会贡献来说,民营银行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其体量。

诸如,截至2023年底,网商银行累计服务小微用户超5300万,这一数量在中国乃至全球金融机构中居于前列;微众银行“微粒贷”累计服务超6300万借款客户,逾81%的客户为非白领从业人员,约85%的客户为大专或以下学历。

然而,民营银行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的资格。原银监会在《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通过鼓励民营银行开展产品、服务、管理和技术创新,为银行业持续发展、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旦民营银行失去创新的本色,其存在的必要性将被撼动。

在新的十年即将开启之际,民营银行“双子星”——网商和微众,已经开始布局落子。

6月25日,网商银行首次对外解读交易银行战略。网商银行行长冯亮表示,“让小微经营者获得像大企业一样的资金管理服务,是未来10年普惠金融的新方向,也是网商银行交易银行探索的出发点。”

稍早时,6月21日,微众银行获批在香港设立微众科技有限公司,这将是首家民营银行科技子公司。微众银行提到,微众科技将作为境外业务管理平台,以自主可控技术参与国际市场高水平竞争,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地区提供科技服务。

一个继续面向普惠小微做深做实,一个“走出去”将数字银行经验对外输出,它们既在探寻新的可能性,也在争取生存空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