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

官方提示风险!多地宣布:取消业务资质 关停金交所

市场资讯

关注

来源:金融时报

原标题:官方提示风险!多地宣布:取消业务资质,关停!

6月21日,广东、海南、厦门等地的地方金融管理部门集中发布公告称,取消各自辖内共计8家金融资产类交易场所(以下简称“金交所”)的业务资质,并提醒相关风险。

记者注意到,这已是今年以来第三批金交所集中关停。此前在3月和5月,湖南、重庆、江西、吉林等地相继宣布关停金交所。目前地方金交所数量大幅减少,多个省份在辖区内实现了清零。

多地集中官宣关停金交所

6月21日,包含广东、海南、厦门、宁波、天津、山西、黑龙江、河南在内的8省市地方金融管理部门集中发文宣布取消当地金交所的业务资质,相关业务资质取消后,海南、山西、天津、河南等地不再存在金交所。

具体来看,此次关停的8家金交所包括:广东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三亚国际资产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厦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宁波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中原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记者注意到,3月以来,多地先后取消当地金交所,此次是今年以来第三批金交所“关停潮”。3月25日,湖南、辽宁、西安、重庆等4地的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发布公告,取消各自辖内金交所的业务资质;5月10日,山东、吉林、江西的地金融监管部门宣布取消各自辖内金交所。同日,深圳市银通前海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主动申请退出交易场所行业,不再从事交易场所相关业务。

今年以来的三轮整顿过后,地方金交所的数量大幅减少。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莫开伟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取消金交所是进一步清除地方金融风险隐患的必要之举,相信接下来还有更多的省(市)地方金融管理部门会陆续跟进发文取消地方金交所,由金交所可能诱发的金融风险将会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可为减轻地方政府防化金融风险压力、为地方经济发展营造更加安全健康的金融环境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伪金交所”存在较大风险

金交所设立最初目的是为活跃地方金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融资产品。金交所曾在补足多层次资本市场尤其是债权交易市场,促进金融资产流通,服务民间金融,构建地方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发挥过一定积极作用。

但要看到,近年来其负面金融效应更加显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业发展的正常秩序,也给金融消费者权益带来损害。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实际发展过程中,部分金交所沦为民间机构开展自融或资金池等违规业务的“通道”,一些民间理财机构通过金交所进行产品包装,将房地产融资项目、涉嫌自融或资金池业务的产品打包成“受监管”“有登记”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向广大投资者兜售,进一步放大了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风险,对市场的规范性造成负面影响,也加大了金融风险。

与此同时,正规的金交所与“伪金交所”混在一起,给监管带来了难度。在莫开伟看来,一些“伪金交所”打着合法的幌子进行从事金融化、证券化、期货化等各类业务活动,实际上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直接或间接以登记、备案、挂牌交易、信息发布、信息服务等各种名义为各类发行和销售非标债务融资产品提供服务和便利,扰乱了正常金融市场秩序,也存在较大金融风险隐患。

总的来看,当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金交所的数量、业务规模和涉众人数均大幅压降,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一司党支部近日发布的文章指出,一些地方金交所、“伪金交所”从事非法金融活动,在经过整治后风险得到有效遏制,但解决金融泛化问题仍需持续加力。

实际上,早在2022年,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召开的“伪金交所”专项整治和交易场所风险处置工作视频会议就提出,要充分认识“伪金交所”一类机构的违法性和危害性,切实履行风险处置属地职责,强化源头治理。要严把准入关口,不得以任何形式审批设立或变相设立“伪金交所”;要妥善处置存量风险,防止新增风险。

多省市地方金融管理部门也提醒投资者,市场上部分名称或经营范围中带有“信用资产”“登记备案”“产登”“产登信息”“产登管理”“产权交易”“产交信息”“结算”等字样的企业,未经国家有权部门依法许可,为非标债务融资活动提供登记备案等服务,属于“伪金交所”,存在较大风险。请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投资者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谨慎识别金融资产交易相关信息,选择合法投资渠道,坚决抵制各类非法金融活动,以免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