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正文

南京银行董事长谢宁:发挥集团作用协同做好“五篇大文章”

中国金融杂志
2024-06-20 13:14:56

意见领袖丨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 | 南京银行董事长谢宁

南京银行成立于1996年2月8日,由39家城市信用合作社、信用联社整合设立,历经两次更名,最终定为南京银行。先后于2001年、2005年引进国际金融公司(IFC)和法国巴黎银行入股,并于2007年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中率先在主板成功上市。28年来,南京银行立足自身定位,深化产融合作,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在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调研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做好“五篇大文章”的情况,本刊记者走访南京银行,对党委书记、董事长谢宁进行了专访。

记者:感谢您接受《中国金融》杂志专访。我们了解到,在城商行发展方面,南京银行一直走在前列。它是最早上市的城商行,并入选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目前已跻身全球1000家大银行第91位。请您介绍一下南京银行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谢宁:成立28年来,南京银行经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司治理较为完善。南京银行的股东结构较好,是一家由国有股、外资股、中资法人股及众多个人股共同组成的商业银行,法人治理架构较为科学均衡,近年来主要股东先后在二级市场上开展增持,体现了对南京银行发展的信心和支持。

第二,整体发展态势良好。2023年底,南京银行资产规模达2.28万亿元,存款总额超1.3万亿元,贷款总额1.1万亿元。十年间南京银行总资产从约3000亿元增长到目前的规模,可以说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就资产质量而言,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多年维持在1%以下,在整个商业银行中表现较为优异。此外,南京银行拥有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年轻团队,目前全行拥有1.57万名员工,平均年龄33岁,这为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储备。

第三,整体营业收入和利润维持在较高水平。自2007年上市以来,南京银行每年营业总收入和归母净利润一直保持着正增长。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超2.8%;实现归母净利润57亿元,同比增长超5.1%。

第四,整体战略协同高效。南京银行积极落实政策、配合监管要求,包括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落实资管新规等,加强战略协同,增进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当前,南京银行正在开展一场主题为“知重负重担责尽责,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南京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大讨论。此次讨论从2023年底开始部署,将在今年上半年拿出“三张清单”(即问题清单、任务清单、目标清单),下半年制定“1+10+N”的制度体系。这一举措将统一全行认识,协同高效推动南京银行长远发展。

今年第一季度,面对多重考验交织叠加的外部环境,南京银行积极应对形势和政策变化,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一着不让抢抓开局,着力巩固“稳”的基本盘、激活“进”的动力源,交出了一份比较不错的“首季答卷”,走出了向优向好的“两条曲线”:一方面,营业收入和利润走出了U型曲线,同比增速均好于2023年全年水平,更好于2023年第四季度,净利差和净息差也呈现出边际性改善态势;另一方面,成本和不良率走出了倒U型曲线,与2023年底相比,成本收入比降低了6.6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下降了0.07个百分点。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字,既展示了全行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的初步成效,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记者: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请问南京银行如何发挥集团作用协同做好“五篇大文章”?

谢宁:金融“五篇大文章”精准定位和有效拓展了金融业的职责使命,是金融机构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抓手。对于南京银行这样一家区域性金融机构来说,做好“五篇大文章”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其中有挑战、有压力,但更多的是机遇、是动力。作出这个判断,我们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思考。一是我们深耕的这片区域。南京银行主要深耕长三角还有北京地区,这是一片经济最有活力、实体最具创造性、民生最为普惠的区域,金融“五篇大文章”有着广泛的潜在需求。二是我们前期积累了一定的“素养”和“能力”,包括人才储备、模式探索、母子协同等,特别是南京银行所属的3家子公司——南银理财公司、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公司、鑫元基金目前都运营良好,与母公司的协同也正在进一步发力。三是我们学习和奋斗的决心。关于“五篇大文章”,南京银行党委决定每一篇都要按照“六个一”的机制来开展项目化推进,即首先组织一轮权威辅导,然后开展一次集中研讨,之后是健全一个组织体系、出台一份实施意见、完善一套推进机制、做好一项协力攻坚,这样聚焦聚力、久久为功,确保能求真务实、取得实效。

当前,南京银行正积极发挥自身业务特色与深耕经营区域的优势,在集团层面强化战略协同,落实组织保障,统筹推进“五篇大文章”工作落实落地。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科技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要求江苏必须抓好的大事要事,并且赋予江苏“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南京银行将致力于打造“科技金融最佳实践银行”,主动融入江苏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长三角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不断提升自身服务科技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未来将突出三个方向:一是坚持专业专营,探索实施准事业部制改革,以绿色通道的高效审批、风险经理的平行作业和问题导向的机制迭代,深度介入产业发展;二是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加强跨部门、跨条线的协作,深入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完善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三是聚力生态圈打造,通过集团母子公司协同发力,汇聚各类创新要素资源为科创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服务,从“融资—融智—融商”到“融生活—融无限”,让科创企业引得进、留得住、成长得好。

绿色发展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江苏正在积极探索多元化绿色低碳转型道路,“美丽江苏”建设迎来积厚成势、多点突破、全面提速的新阶段,这为我们发展绿色金融带来了广阔空间。在绿色金融发展上,今后我们将突出三个“关键词”:战略、标准、架构。战略上,尽快出台集团绿色金融战略规划;标准上,积极参与制定并加快推行绿色金融标准的实施,倡导“真绿”,谨防“洗绿”;架构上,从董事会到总行经营层再到分支行,界定明确职责,配备足够资源。

在普惠金融方面,江苏省民营经济发达、小微经营主体数量众多,更是全国首个在册个体工商户总量破千万的省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市场经济的“毛细血管”,是促就业与惠民生的重要载体。为此,南京银行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赋能广大小微经营主体,激发经济活力。一是深化理念认识,对于普惠金融,我们认为是“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各群体提供适当和有效的金融服务”,基于此,我们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拓展对“长尾”客户普惠金融服务的供给,让更多小微企业、百姓能够享受到金融普惠的成果;二是提升数字普惠能力,以数字技术赋能普惠业务发展,特别是在风险防范方面做到模型自主可控;三是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融入母子公司所有流程、业务经营各个环节。

江苏是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最早和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也是金融业需要重点探索的领域。作为全国首批获得个人养老金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南京银行于2023年正式上线了个人养老金业务,在养老金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下一阶段,我们将加大推进力度,积极探索吸引、服务并留住老年群体的方式,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养老产业等多样化服务需求。一是打造专属产品,深化母子公司协同,为老年群体打造最好的专属产品,如鑫元基金已经推出了“鑫元鑫选稳健养老”等产品;二是加强同业合作,与保险等同业机构深化合作,为老年群体提供一揽子贴心组合服务;三是助力银发经济,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金融服务上加大探索,投入更多、更大精力。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南京银行将在数字经济浪潮中乘势而上,加强集团内部整合,开拓全新线上业务场景,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体验。一是积极拥抱数字经济,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二是加快数字化转型,更好赋能业务经营和内部管理,比如,今年我们将推出新的考核系统,该系统将覆盖各板块、条线、子公司与个人,使大家能够清晰及时地了解经营的业绩、风险和价值;三是注重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资产挖掘和安全防护能力。

作为全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区域法人银行,我们将循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引的方向,坚持服务实体、聚焦价值创造、切实防控风险、持续深化改革,发挥集团协同效能,聚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记者:多年来,南京银行转变服务定位,创新产品和服务,在支持科创企业发展方面做得很有特色。请您谈谈南京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科创企业的具体做法。

谢宁:科技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念兹在兹、要求必须抓实抓好的大事,南京银行展业区域又是科创资源富集的地区,所以近些年来,南京银行紧紧围绕区域产业特色,聚焦新质生产力,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

2011年,南京银行在业内率先成立科技支行,专营科技金融业务,目前已累计支持科创企业超5万户,提供资金近6000亿元,推动了360多家中小企业上市(含并购上市)。可以用五个关键词来概括南京银行科技金融的发展模式,即专业化、前瞻化、精细化、数据化和特色化。

从专业化来看,南京银行建立了“四专”机制,即战略专、机构专、产品专、队伍专。“战略专”指总行成立科创金融发展委员会,专注科创金融战略的谋划和实施;“机构专”体现在南京银行17家分行均成立了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实行准事业部制管理,构建营销、审批和风险“铁三角”,提升服务效率;“产品专”指我们推出了线上标准化产品“鑫e科企”和线下定制化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双轮驱动打造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队伍专”表现在我们要求人才团队致力于做“最懂科技语言的金融从业人员”,联动涵盖创投、院校和企业的外部智囊团,重点打造学习型营销队伍、“行研之鹰”行研专家以及审批专家“三支队伍”,构筑发展科创金融的人才保障。

从前瞻化来看,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南京银行科技金融培育形成了以“创始人品行、团队完整性、技术领先性、产品性价比、经营可持续性”为主要甄判标准的新型信贷文化,在理念上做到了“三个转变”:一是从“基本看过去”转向“主要看未来”,以发展的眼光、投行的视角去判断企业未来价值与合作前景;二是从“基本看财务报表”转向“主要看团队产品”,重点关注企业团队、技术等“软信息”,把握真实经营规律;三是从“基本看抵押担保”转向“主要看经营现金流”,加强政府风险分担产品运用,围绕企业采购、生产和销售等经营行为,以信用、类信用等方式解决科技企业缺乏抵押担保的痛点。2015年,南京银行受邀参加全国投贷联动政策研究试点会议,并在国内创新推出“小股权+大债权”投贷联动模式。

从精细化来看,南京银行采用双轮驱动模式服务科创企业。一方面利用标准化产品快速覆盖客户,如创新推出“鑫e科企”,仅需一键扫码、两步授权,便可以更快的速度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授信额度最高可达1000万元,目前已触达企业1.8万户,预授信超200亿元;另一方面提供“一户一策”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开展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为其提供高效、精准的综合金融方案。

从数据化来看,南京银行正在探索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实现精准获客和智能风控。目前,南京银行已成功将科技企业的数字化模型应用在多个业务场景中,实现了“属地化部署”,为科技主管部门在科企资质预评审时提供技术支持,给出企业综合能力评价。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属地化部署”进一步强化了南京银行与各类合作渠道的纽带关系;同时,进行智能化贷后管理,不断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从特色化来看,南京银行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在投贷联动方面的创新独具特色。从“小股权+大债权”投贷联动业务,到“政银园投”投贷联动基金,再到在全省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对接会上发布“科创鑫贷投”,南京银行聚焦企业、政府等各方需求痛点,实践探索不断升级。例如,针对近年来创投募资难、园区招商难等新情况,南京银行积极担起综合金融服务商职责,探索推出“政银园投”投贷联动新模式,以高新园区为载体、以政府园区作为主要基金出资方、以深耕垂直赛道的卓越投资机构为专业基金管理人,同时南京银行给予配套信贷支持的“四方联动”投贷联动基金,各方共同为科创企业提供“股权投资+信贷保障+政策支持+各类资源整合”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记者:绿色金融也是“五篇大文章”之一,请问南京银行在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有哪些创新?

谢宁:南京银行于2012年开始探索绿色金融,到目前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2012~2015年),南京银行2012年就开始了绿色信贷投放,这与南京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有较早的合作渊源有关,国际金融公司是全球绿色发展的重要倡导者,所以在绿色理念的践行上我们起步得较早,并在这一阶段形成了发展的雏形。二是探索阶段(2016~2020年),在总行设立专职部门绿色金融部,创新特色产品,初步构建绿色金融发展体系。三是深化阶段(2021年至今),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后,南京银行对绿色金融制度框架、合作伙伴、产品体系均作了调整,全面加快业务发展和产品布局。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南京银行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组织体系完善。在董事会设置了战略与ESG委员会,在高管层成立绿色金融领导小组,在经营管理中加入ESG考核,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绿色金融组织推动和经营管理体系。二是产品服务多元。已初步构建起涵盖基础产品、碳金融产品、“绿色+”专项服务的系列产品体系,自2021年以来先后推出“碳汇贷”“光伏贷”“节水贷”等业内首创产品,打造了“鑫动绿色”品牌。三是业务成效初显。近年来,南京银行绿色贷款年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余额近2000亿元,占全行贷款总额的17%。四是市场影响力较强。加入《负责任银行原则》(PRB)和中英金融机构可持续信息披露工作组,成为首批碳减排支持工具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颁发的“上市公司ESG优秀实践案例”等多个奖项。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为我们进一步拓展深化业务指明了方向。2023年底以来,南京银行迅速行动,围绕绿色金融发展,加大创新探索和资源投入力度。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引入专业咨询机构制定绿色金融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进一步确立绿色金融在全行经营中的战略定位。二是提升服务能力。围绕“减污、降碳、扩绿”三大方向,结合《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中七大领域,锚定重点行业,构建“区域+产业+客户”的营销体系,深耕细分产业链。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各经营区域不同的产业结构特点,明确了各分支机构重点服务的行业,并通过“1+1+N”模式即“1名外部行业专家+1名分行绿色金融行业专家+支行负责人及客户经理等N名相关人员”,增强了营销服务能力。三是完善产品体系。升级“鑫动绿色”品牌,以对公绿色信贷产品为主线,以绿色债券为支撑,全面布局绿色零售、绿色投资、绿色理财等多元化产品,健全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四是强化绿色运营。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进一步凝聚全行绿色发展共识,逐步形成自我驱动力,推动全行绿色运营,更好践行社会责任。

记者:我们了解到,南京银行在拓宽数字人民币运用场景等方面有很多创新。请您介绍下相关情况。

谢宁:自数字人民币相关试点开展以来,南京银行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全面布局,将其作为全行战略级工作以及未来发展道路上的必答题来推进,在客户服务体验提升、应用场景建设、数字人民币普及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聚焦到场景运用领域,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打造服务新方案。目前,南京银行已有许多实践,在对公钱包兑换、智慧园区刷脸支付、数字货币“一卡通”定向消费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创新应用场景,提升了政府、企业、个人数字人民币服务体验。二是建设生态新场景。数字人民币具有高安全性、可追溯性等特性,能够较好地应用于供应链金融领域。一方面,母子账户和伞形账户的特性可以突破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的限制,降低跨区域、跨银行开户的成本;另一方面,母子账户与智能合约组合可以解决信任问题,不仅可以设置合约的自动执行,还可以对资金进行定向监控,南京银行正在加快拓展应用场景,提升产业链金融服务能力。三是拓展支付新领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人民银行也对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落实,更好满足老年人、境外来华人员等群体多样化的支付服务需求,数字人民币的“硬钱包”和“一码通扫”等功能将会大大提升支付便利程度,南京银行正在持续加强运用。同时,南京银行将紧跟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容的步伐,积极加入“数字货币桥”项目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

记者: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是数字金融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数字金融的发展也将有力支持其他四篇大文章的建设。请您谈谈南京银行近年来的数字化发展以及未来数字化发展思路。

谢宁:南京银行较早地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在2013年制定的战略规划中就明确了信息科技的重要地位,在2018年的“五年战略规划”中进一步确立了科技与数据“双轮驱动”的金融科技发展战略,明确了数字化建设的总体思路。通过多年实践,南京银行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数字化转型框架,即“客群经营精准化、业务服务线上化、产能产效提升持续化、管理赋能全面化”,实现经营管理全价值链的赋能。

在客群经营精准化方面,我们依托大数据建模能力,引入大量外部数据,再结合行内数据,打造数字化、精准化的客群经营模式。比如,我们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南京银行所深耕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四篇大文章的具体实践之中,模拟最优秀的客户经理的思考和行动方式,训练大模型进行场景预测,让一线客户经理更专注于经营客户,中后台更专注于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生产力,让数据要素释放价值。

在业务服务线上化方面,我们为客户提供了八大类线上化场景金融服务,如针对灵活用工行业的智慧薪酬解决方案、企业园区的智慧园区方案、文旅行业的智慧文旅方案等情况。通过线上化场景金融服务,我们与客户建立数字化连接,把银行的服务进一步延伸和渗透到客户的日常经营中。

在产能产效提升持续化方面,我们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数字技术构建了南京银行流程管理的“三驾马车”——流程服务平台、流程管理平台和流程总线,将抽象的产品和服务拆解到具体环节,将无形的流程转化为有形数据,通过流程各个环节的时效数据,找到断点和堵点,进而作出敏捷改进。比如,“鑫e科企”是我们为科技型企业打造的贷款产品,原来要1周,现在全流程线上化操作,最快5个小时即可完成。

在管理赋能全面化方面,我们运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既为南京银行管理全面赋能,同时积极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RPA是让机器人来替代人工的重复性、低价值的操作,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对内,我们拓展了237个场景,节省了130个人的工作量;对外,目前我们已经服务企业客户200多家,以长三角地区著名的一家食品公司为例,原来每天晚上公司的财务人员需要在营业结束后进行对账、制作销售报表,要花2~3个小时、差错率20%,使用RPA后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差错率降到0。

总之,数字金融是基石、是支撑、是引擎。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沿着“四化”的方向,向流程要效率、向效率要效益、向效益要价值,更好了解客户、服务客户。在这个过程中,南京银行也同样注重数据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用户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工作,确保金融服务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作者介绍:权威、专业、理性、前沿,宣传金融政策、分析金融运行、报道金融实践)

分享文章到
说说你的看法...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