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正文

王剑:净息差的“资本平衡线”与“盈亏平衡线”

王剑
2024-06-12 21:06:55

意见领袖 | 王剑

近几年,银行业净息差大幅回落,这本身是近几年银行业向实体经济让利的一个成果。但是,随着这个净息差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之后,对银行业经营稳定性的担忧开始增多。毕竟,如果净息差过度恶化,影响了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后面就不是让利的问题了,而是涉及到大家的存款安全性等问题了。

对于净息差,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所谓“底线”的讨论。也就是说,净息差如果继续下降,何处是底。当然,底线这个词虽然我们自己也在一些文章中用过,但这个词含义其实是不严谨的。要估算其“底线”,至少得有个界定的标准。一般来说,从银行经营模式出发,关于净息差,可以有两条线值得关注。我们不再将这些线称为底线,而是赋予两个更精确的称谓:“资本平衡线”和“盈亏平衡线”。

注意,这两条线都不是底线。古今中外,有大量的银行案例,突破这些线后,都还在正常开门迎客。而有些银行,净息差还远远高于这条线,就已经关张大吉了。所以,这个线主要是银行盈利能力的探讨,和其能不能活下去,还未必是一回事(但肯定相关)。净息差主要决定盈利性,流动性才决定生死。

资本平衡线

资本平衡线的算法是:银行业(或某家银行)基于一定的净息差,赚取一定的净利息收入,可以形成一定的利润,扣掉合理分红部分后,留存的利润用于补充资本,刚好可以支撑下一期的资产增长,而不用从外面找投资者补充资本。

这段话很拗口,足可见,这条资本平衡线是基于大量的假设倒算出来的。

当然,由于这里讨论的是利润,那么对应的资本就是核心一级资本,也就是普通股。其他一级资本(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TLAC资本等此处不涉及。

这个算法,写成公式是:

风险加权资产增速 ≈ 资产增速 ≈ 资本增速 = ROE(1-分红比例)

上式的意思是,银行每年赚取的ROE中,扣掉分红,剩下的补资本,此时的资本增速,刚好约等于资产增速,此时就不用去外面融资。

当然,这里有两个假设:一是这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与资产的增速相似,意味着银行的资产结构没什么变化。如果资产结构有变,那么可能可以节省资本占用;二是,这银行资本充足率是比较紧张的,因此依赖于利润留存资本,如果资本充足率本身还有富余,那么资本少补充点,资产也能更高速增长。

所以,如果看到资产增速远超“ROE(1-分红比例)”的银行,大家可自行看下是不符合哪一条假设。

然后,再接着分解ROE,公式是:

ROE=ROA*权益乘数≈(净息差+非息收入/A-费用/A-信用成本/A+其他)*权益乘数

上式中的A是平均资产。

于是:

资产增速 ≈ 资本增速 = ROE(1-分红比例)≈(净息差+非息收入/A-费用/A-信用成本/A+其他)*权益乘数(1-分红比例)

然后,我们代入其他变量的估计值,就很容易倒算出来资本平衡线的净息差水平。比如,去年4月我们第一次进行这个测算时,得到的净息差是1.68%。在实践中往往再留点余量,不能“贴地飞行”,所以给出1.80%。

然后有些媒体说1.80%是底线。这显然是一种误读。1.80%是基于一堆假设算出来的,而这些假设都是会变的。比如,放到现在,资产增速下降了,那么资本平衡线的净息差就可低于1.80%了。或者,如果资产质量恶化,那么信用成本上升,那么资本平衡线的净息差还得不止1.80%(需要用更多净利息收入去消化风险)。而且,不同银行之间差异也特别大。

因此,与其说资本平衡线是一个值,还不如说是一个公式。如果死死盯着用旧假设算出来的1.80%,就机械地认为这是一个底线,这种思路,就是典型的刻舟求剑,不知道与时俱进。

盈亏平衡线

盈亏平衡线就更好理解了,即:将上式中的ROE设为0,再倒算出来净息差。

净息差+非息收入/A-费用/A-信用成本/A+其他=0

这里有个极简的粗略算法。由于我国,很多银行的非息收入和费用是相近的,因此这两个指标可以抵消。“其他”这一项也忽略,那么:

净息差-信用成本/A≈0

也就是说,如果上面假设成立,那么净息差只要能覆盖信用成本,那么银行就能保住盈利。信用成本是计提拨备的数字,有会计上的主观因素,如果替代这个主观因素,我们可用不良生成率替代。那么,盈亏平衡线的净息差就是:

净息差≈不良生成率

A股上市银行业的信贷的不良生成率近三年是0.69-0.75%,并假设非信贷资产的不良生成率不会高于信贷,然后留点余量,那么所有资产的不良生成率应该能控制在0.8%以内,那么净息差只要高于此,问题就不大。因此,我国银行业净息差离盈利平衡线还早,不用担心。

小结

因此,我国银行业目前较为焦虑的是资本平衡线。因为银行股普遍估值极低,基本丧失了对外募集普通股资本的能力,因此需要靠留存利润来补充资本,来支撑下一期的资产增长。如果做不到,那么它的贷款增速也会增长乏力,导致丧失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资本平衡线净息差是一个公式,不是一个固定的值。我们尝试代入新的假设值的话,能得到一个新的资本平衡线。如果将来银行能做到: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费用节省、资产增速下降,那么这个资本平衡线净息差也是回落的,届时也不用大惊小怪。

而资本平衡线、盈亏平衡线这两条线大致对应于《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中对净息差一项计分的满分线(1.8%以上100分)和及格线(0.8%以下0分),介于0.8%和1.8%之间的则得60-100分。该《办法》中的这两线的值也是经屡次修订的,按本文逻辑,随着银行业其他假设值的变化,未来也不排除进一步修订。

同时,有些银行因自身特殊情况(比如资本充足率过剩,或者定位于某一特殊客户群体利率就是偏高的),指标与这些值相差甚远,也不必就觉得惊奇。未来,如果我国的多层次银行体系建设卓有成效,广大银行不再同质化,而是充分特色化,指标差异巨大,那么全行业规定一个统一的满分线、及格线,也显得必要性不大了。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CFA持牌人,曾供职于浙商证券、光大证券研究所,担任金融行业分析师,2018年加盟国信证券,任金融业首席分析师。)

分享文章到
说说你的看法...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