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银行理财规模增逾2万亿元 含权产品发行提速爆款再现
证券时报记者 谢忠翔 刘筱攸
在基准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不降反增,尤其是4月以来,理财产品规模还出现了超季节性的增长。
5月15日,证券时报记者独家获取的数据汇总显示,包括5家国有行理财公司(中邮理财除外)、6家股份行理财公司在内的11家机构,4月理财规模合计增长约2.02万亿元,一举扭转3月的下滑势头。
单月回升逾2万亿元
汇总数据显示,上述11家机构,即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光大理财、浦发理财、平安理财等6家股份行理财公司,以及工银理财、中银理财、农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等5家国有行理财公司,4月末的理财规模合计为18.7万亿元,较上月增长约2.02万亿元,环比增幅达12.1%,较年初增长约9.5%。
进入5月以来,银行理财公司的产品规模仍在持续增长。据普益标准数据,截至5月12日,理财公司产品存续总规模达24.81万亿元,周规模环比上升1.6%。其中,国有行理财公司回升规模最大,增速也最快,单周增加规模和增幅分别为约2155亿元、2.36%;股份行理财公司的这组数据则分别为约1682亿元、1.37%。
在产品货架方面,上述11家理财公司4月份增长规模最多的产品类型仍然是固收类产品,单月合计增长约2.01万亿元,这也是理财公司整体规模获得明显上升的主要因素。产品形态方面,现金管理产品恢复资金净流入态势,单月增长规模约8200亿元,开放式、封闭式净值型产品则分别增长约2600亿元、2100亿元。
大行理财“王者归来”
从证券时报记者掌握的数据来看,国有行理财公司4月份的产品规模增速显著快于股份行理财公司。其中,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单月增长均超3000亿元,建信理财、中银理财单月增长也在2000亿元以上,这些可比数值都明显超过了6家股份行理财公司。
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在推动销售规模方面,银行理财公司持续发力他行代销渠道。股份行理财公司对母行的依赖度进一步下降,非母行代销的产品规模占比正在进一步提高,头部国有行理财公司则仍相对依赖于母行渠道。
相较于年初,平安理财、浦银理财、光大理财和交银理财等机构非母行渠道的产品规模,占比进一步提高。其中,交银理财的非母行渠道产品规模占比已经突破50%,平安理财和光大理财的这一数据也均超出了40%;国有行理财公司方面,非母行渠道产品规模的占比仍普遍低于10%。
含权产品再现爆款
今年以来,债市持续“骑牛”,股市也有所回暖,含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逐步回升。在这样的背景下,4月份的银行理财市场开始聚焦含权产品,权益类、混合类产品的发行大幅提速。
证券时报记者据中国理财网数据统计,今年1月、2月,银行理财市场发行权益类、混合类、商品及衍生品类产品共计18只,3月份、4月份则分别发行了15只、21只,发行主体包括农银理财、中银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平安理财、兴银理财、杭银理财、民生理财等。
值得一提的是,4月份,一些混合类产品完成了高额的首发募集,成为爆款产品。比如,招银理财发行的招智价值精选一年持有混合类产品,于4月10日首发,首发一周募集规模即突破20亿元,购买人次约1.1万。据证券时报记者从招银理财了解的信息,目前招银理财的含权产品总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而作为一只偏债混合类的理财产品,招智价值精选一年持有自4月17日成立以来,不足一个月规模就突破了30亿元。
业内呼吁拓宽销售渠道
近日,兴银理财首席权益投资官蒲延杰透露,该公司在含权产品上积极布局,去年以来陆续布局了股票直投类、红利类、港股类、黄金类、定增类以及市场中性类的含权理财产品,均取得了较好的绝对收益和一定的相对收益。
“我们投资的含权资产,主要包括股票、公募基金和大宗商品。对于股票来说,投资逻辑兑现了,估值贵了,我们就会阶段性止盈;对于主动型的公募基金,主要看预期回报的兑现,而被动型基金则要看基金经理对于相关资产的看法;大宗商品的价格是比较难判断的,我们都是由投资经验比较丰富的投资经理来做决断。”蒲延杰说。
在含权理财产品更加受到重视的当下,不少业内人士呼吁,应允许拓宽销售渠道,比如券商、互联网等渠道,让产品触及更多的年轻客群。与此同时,含权理财产品的销售面临客户认知、风险测评限制等困难,理财公司应重点关注投资者持有体验,开展更多服务、创新机制,比如预约申购、定期支付、目标盈利、跟投等,让含权理财产品具备止盈和止损的功能,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