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

异地放款的城商银行迎来最后截止线

市场资讯

关注

作者子卿     出品 |消费金融频道

作为深入地方金融的毛细血管,地方城商行、农商行以及村镇银行的发展不仅促进了银行间的公平竞争,还为我国普惠金融做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2022年12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4567家,其中,城市商业银行125家、农村商业银行1606家、农村信用社548家、村镇银行1645家、农村合作银行23家、农村资金互助社37家,中小银行占到了我国银行数量的8成以上,是我国银行梯队的主力军。

不过随着全国性大行的业务下沉,这些地方银行的生存空间被逐步压缩,未来地方银行的生存点受到关注。

数字化流于表面

近期,央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2)》,其中在专题九中详细叙述了金融数字化对我国中小银行的影响。

通读专题九内容,‘消费金融频道’发现,在该篇中中小银行即指大众认为的城商行、农商行以及村镇银行为代表的区域性银行,央行对于中小银行数字化发展给出肯定,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文章指出,在数字化浪潮中,区域性银行受益颇多,在提高信贷可获得性、升级风控管理和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效果显著。

近些年来,不仅全国性大行,部分农商行、城商行也陆续将业务搬上了互联网和移动端,这不仅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客户的办理流程、降低办理难度,还提升了重要信息的可触达性,继续延伸普惠金融的触角。

不过不得不提的是,在数字化进程中,全国性大行和区域性银行虽然在一起向前,但在迈步的速度上,后者明显低于前者。此外,数字化为区域性银行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加重了经营风险,且这种风险正在蔓延至整个金融系统。

在专题九中,央行认为在大型银行业务持续的下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挤压了中小银行的传统业务,造成同业竞争加剧,中小银行生存更加艰难。

其次,数字化需要持续性高投入,这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央行认为在这方面中小银行优势不足。

‘消费金融频道’了解到,部分中小银行安于现状,对数字化并不热衷。一些领导层在行业发展的看法上眼界有限,不同程度让地方银行的数字化更像是一种面子工程,呈现出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的情况。

此外,风控问题也是中小银行普遍面临的难题,随着互联网金融成为主流,无论贷款、存款还是理财都被搬到了移动互联网端,中小银行也不可避免卷入其中。

中小银行在互联网风险管理的能力上比较薄弱,特别是在信贷方面,中小银行的网络贷款依赖于金融科技公司,仅在整个放贷过程中参与提供资金,加之金融科技公司的风控能力也参差不齐,容易出现合作方风险间接传导至中小银行,而中小银行在风控技术和能力上又相对较为薄弱,风险更易被放大和加速传导,甚至影响整个金融系统。

为此,央行认为中小银行应立足地方,形成差异化竞争的同时,合理借助外部资源推进数字化转型,并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对金融数字化的监管效能。

存量过渡截今年6月

事实上中小银行对于数字化不热衷的原因,除了专题九中提到的外,主要原因还是生存问题。

银行的利润的来源主要是息差,相较于大银行业务的广泛铺开,中小银行的利润来源更为单一,主要通过放贷来赚钱。

中小银行的资金来源渠道较窄,为了增强自身实力,有更多的钱用于其信贷、理财业务,他们一方面提高揽储力度,另一方面则是用更低的门槛吸引有贷款需求的个人和公司。

为增加揽储方面的竞争力,中小银行会通过提高存款利息错位竞争。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在一些农商行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能达到3.8%左右,而在国有六大行中,同样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水平却只有2.75%左右。这意味着50万存三年,每年中小银行要比国有大行利息多5000多元。而且越小的银行在利率方面会更加可观,这吸引本地储户的同时,也会让一些外地储户慕名而来。

储户的钱给银行,就成为了银行的负债,银行为了让吸收来的钱产生利润,就会将其用于放贷。为了避免息差倒挂等情况,中小银行在贷款产品的定价上会远高于大银行,这就迫使中小银行的贷款业务对象是一些高定价敏感且多数为资质较差的客户。

2013年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给了这些中小银行寻找这类人群大规模异地展业的契机,跨区展业也为这些银行带来丰厚的回报。

以黑龙江地区的一家城商行为例,其2020年中期业绩显示,持股的子公司覆盖范围包括北京、深圳、甘肃、四川等多地区县的村镇银行。从营业收入情况来看,该行黑龙江以外地区全年营收占当年营业收入总额的41.3%,几乎为其业绩贡献了半壁江山。

然而这种模式在《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等文件接连下发后被禁止。严控跨区域经营,明确地方法人银行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让地方中小银行收缩了伸出去触手。

按照相关规定,地方银行异地展业的存量过渡至今年6月末,新增须合规,这表明,距离监管的最后时间节点仅剩不到一个月。

‘消费金融频道’近期和多位业内人士讨论了中小银行跨区展业的态势,从落地情况来看,许多中小银行仍然在做擦边业务,通过开设白名单、联系客服等方式邀请异地的用户申请贷款。

此外,多数从业人士表示虽然银保监要求禁止异地放贷,但对异地放贷的定义却没有清晰的界限。一些地方银行对于异地的贷款需求者,会让他们办理个当地的银行卡、弄个当地的定位等,通过这种方式勉强满足监管文件要求。

近些年来一些中小银行的资产恶化,异地展业是其为数不多的利润增长点,如果全部切断,叠加中小银行为地方背负的一些历史包袱,这些中小银行很可能难以为继。一些地方职能部门出于全面考虑,也会对一些擦边行为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以肯定的是,监管不会因为中小银行的难处而停止对异地展业的处罚。今年年初,银保监会表示继续深入整顿地方中小银行互联网存款和异地存款业务,严肃查处高息揽存、违法违规吸收异地存款等行为

从近些年中小银行动向来来看,合并重组、抱团取暖并深耕当地,做本地化的小微业务是这些银行目前能做的唯一出路。业内人士认为,数字化是地方银行深耕当地、降本增效的捷径。

早在地方银行成立之初,其定位就是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为地方经济搭桥铺路,如今的强监管,是让地方银行回归本源,重新扛起发展地方经济的责任。

中小银行的优势在于对当地产业的了解比大型银行更深刻,基于当地产业形成产融协同发展,形成私域流量经营模式才能在符合监管的要求下走得更长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