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

宁波银保监局局长覃刚:金融助力宁波争当重要窗口模范生

新浪财经

关注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记者 胡杨

编辑 韩业清

按 语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宁波金融系统也牢固树立了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总体目标。过去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宁波银行业保险业着力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

下一步,宁波银行业保险业将如何继续支持经济社会恢复发展,高质量做好改革发展与风险防控工作,并依托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针对上述话题,中国银行保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朱进元与宁波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覃刚展开了对话。

要点摘编

01

2020年辖内银行业保险业运行特点可以用“快、实、准、优”四个关键字来概括。

02

按照“强联动、疏堵点、通链条、促循环”的思路,推动金融机构调结构、优增量,助力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03

围绕“两新一重”、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经济、自贸区建设等区域经济特色和优势,更加注重根据需求端提供有质量的金融供给,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精准性。

04

用好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和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两块牌子,聚焦服务实体、服务发展、服务人民,推动金融改革创新。

对话全文

朱进元:

当前经济金融环境正经历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宁波银行业保险业的运行情况是怎样的?

覃 刚: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在党中央和银保监会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宁波银保监局指导辖内银行业保险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为宁波回归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金融要素支撑,也实现了行业自身超常规发展,各项金融指标明显好于预期。

总体来看,2020年辖内银行业保险业运行特点可以用“快、实、准、优”四个关键字来概括

发展更“快”:宁波银行业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2万亿元、2.54万亿元,增速分别达14.26%、14.6%,创下近十年新高,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充足的金融“活水”。宁波保险业克服疫情的严重影响,实现原保费收入390.73亿元,同比增长3.97%。

基础更“实”:前瞻性应对疫情次生风险,做实信用风险底数,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宁波银行业全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283.24亿元,不良率控制在1.6%的合理水平;贷款拨备率3.09%,比年初增加0.46个百分点。

投放更“准”:全辖制造业贷款余额5331.48亿元,增速13.7%,占比全部贷款的21.2%,居全国前列;累计为3264户产业链核心企业提供2855.89亿元资金,有力保证了供应链安全;全年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企业出口307.3亿美元,同比增长9.8%。

服务更“优”: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92%的金融业务实现“跑零次”或“跑一次”。开展政务延伸,抵押登记、公积金办理等十余项政务可在2200家网点办理。首创全国数字健康保险交易示范性平台,覆盖410家公立医院,理赔时间大幅缩短。

2

朱进元:

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支持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过去一段时间里,贵局主要采取了怎样的政策措施?下一步有哪些计划?

覃 刚: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冲击影响,宁波银保监局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银保监会决策部署,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带领银行业保险业发扬新时代斗争精神,非常时期体现非常担当。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强化党建引领。疫情发生后,局党委班子提前返岗,第一时间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带队深入机构和企业开展调研督导91次,摸清情况,解决困难。

二是增强责任担当,全力推进抗疫复产。单独或联合出台惠企政策33个,协同地方政府于2020年2月初推出抗疫援企“金融十八条”,在全国范围内首推法人银行百亿贷款减免3个月利息政策。不折不扣执行银保监会各项政策部署,为7.23万户企业发放抗疫援企贷款3151.65亿元,为2.88万户企业提供延期还本资金420.29亿元。扎实推进中小企业应急贷款试点,为189户中小企业发放应急贷款3.4亿元。

三是聚焦“六稳”“六保”,深入发展普惠金融。积极配合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开展“万员助万企”“百行进万企”等专项行动,稳妥推进车险改革。宁波银行业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00.91亿元,较2020年年初增加1090.64亿元,增长45.2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8.88个百分点。

四是倡导互利共赢,开展助企降本减负。联合多部门开展金融助企降本减负专项行动,在全国首推对抵押的个人住房原则上免于保险,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制度改革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宁波银行业保险业通过多种手段向实体经济让利近50亿元。

尽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也要看到,国外疫情仍在持续蔓延,国内疫情零星散发,各种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推动经济持续向好发展仍需付出更多努力。

下一步,宁波银保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银行业保险业深入服务“十四五”发展战略实施,坚决扛起争当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使命担当。

一是全力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强联动、疏堵点、通链条、促循环”的思路,推动金融机构调结构、优增量,助力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二是助力提升区域经济整体效能。围绕“两新一重”、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经济、自贸区建设等区域经济特色和优势,更加注重根据需求端提供有质量的金融供给,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精准性。

三是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用好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和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两块牌子,聚焦服务实体、服务发展、服务人民,推动金融改革创新。

3

朱进元:

2020年以来,银行业不良贷款面临较大反弹压力,贵局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下一步将如何更好防范化解当地银行业保险业风险?

覃 刚:

随着政策冲减效应减弱以及时滞反应消失,去年下半年以来,辖区不良贷款有所反弹。宁波银保监局提早谋划应对,前瞻性部署信用风险防控工作,抢抓窗口机遇期,落实专项意见、专题会议、专线监测、专项督导“四专”措施,要求银行机构严格遵循“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充分核销、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的要求,推动银行机构不良贷款“应计尽计”“应核尽核”,全年处置不良贷款280多亿元,年末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6%的合理水平。

从结果来看,宁波地区存量信用风险得到充分释放,但排查发现,随着疫情期间惠企政策的逐步退出,不良贷款防控压力总体不减。宁波银保监局将围绕银保监会关于下一阶段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工作的总体安排,加强预警、监测、控制、处置的闭环管理,坚决守牢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首先,全面加强党对金融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作用,强化党建对金融工作的引领,引导机构把治理金融乱象、防范金融风险统筹到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银行保险改革发展与风险防控工作。

其次,坚持在促发展中防范风险。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通过监管推动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增量,围绕“十四五”规划,实现金融活水对国家重大战略的精准滴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力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推动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实现金融风险的有效防控。

再次,做好风险的前瞻性应对。信用风险是当前的主要风险、关键风险。我们将进一步健全风险贷款预警体系,尤其是加强对大型民企和异地授信业务风险的前瞻布控,密切监测资产质量迁徙情况。督导机构进一步夯实资产质量真实性,备足处置额度和规模,加快不良处置进程,采取多种方法补足资本,提升风险缓释能力。

最后,围绕重点风险精准排雷。紧盯重点机构风险,坚持一行一策、一司一策,压实机构主体责任,稳妥推进高风险机构处置。紧盯重点业务风险,前移流动性风险防范关口,强化对影子银行、房地产贷款、政府隐性债务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紧盯廉洁从业风险,大力推进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坚决遏制金融腐败。

4

朱进元:

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设立已有4年多时间,有效推进了保险业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深化保险机制、产品、服务创新,提升保险供给能力,构建现代保险新格局的先行试验区。贵局在保险创新试验区创建、保险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覃 刚:

自2016年6月宁波获批成为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以来,在银保监会、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宁波累计巩固深化和推出创新项目180余项,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0万亿元,其中政策性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医疗责任保险、建设工程综合保险、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司法援助保险等一批项目已在全国或全省复制推广,示范效应明显。

4年多来,宁波银保监局积极推动落实“会省市共建”机制。推动建立全国首个保险创新保护制度,累计对15个重大创新项目进行保护。得益于创新试验区的政策优势,保险创新要素在宁波加快集聚,人保集团、国寿集团、太保集团等一批机构分别在宁波建立产品研发创新中心,并将创新工作纳入业绩考核。2018年6月,保险科技产业园开园运营,30余家保险科技公司先后入驻。2019年1月,中国保险博物馆在宁波建成开馆。2019年9月,全国数字健康保险交易示范性平台落地宁波。

依托试验区建设,保险更深层次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在社会治理领域,保险创新促进“单一主体”政府管理向“多元主体”社会治理模式转变,加快打造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高地和样板城市。

比如,我们通过巨灾保险制度为全市20.69万户次受灾民众支付赔款1.29亿元,实现了灾害救助的精准化;通过城镇居民住房综合保险,创新开设城房安全动态监控系统平台及巡检、巡跟系统,有效防止楼房倒塌事故发生,目前已覆盖全市所有危旧房;推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由八大高危行业向一般工贸行业延伸,安责险参保企业2020年首次突破5000家。开展“保险+服务”模式公共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有效解决老百姓“舌尖上的风险隐患”;率先试点司法援助保险,为司法案件“执行不能”这一全国性难题探索破解之路,有效缓解司法救助困境。

在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面,我们与市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指导保险业迅速行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支持工作。

比如,推出全国首例政策性小微企业复工防疫保险,惠及4932家企业的近23万名员工;开展进口冷链防疫综合保险,提供营业中断、工作人员感染、食品安全责任等三个方面保障,构筑疫情防控坚强堡垒;推出全国首例大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险,构筑“民众+企业+政府”三维风险保障网络;推出抗疫保供蔬菜价格保险,承保蔬菜1万多亩,支付赔款900余万元,有效稳定居民“菜篮子”;推动政策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建设工程综合保险、关税保证保险、小微企业政府统保出口信用保险主动降费20%以上。

截至2020年年底,宁波保险业累计为3.57万家企业减免保费9236万元,为75.5万客户扩展保险责任金额4229亿元,为5593笔业务免费延长保险期限。

5

朱进元:

下一步,贵局对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工作设想是怎样的?将做好哪些工作以推动保险创新试验区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覃 刚:

当前,“十四五”规划已经开启,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将迎来历史发展新机遇。宁波银保监局将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与普惠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保持战略协同,着力破题增点、扩面挖深、提质增效,推动保险创新实践再上新台阶。

一是促进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培育和完善保险市场生态,支持创新型、专业型保险机构落户宁波,鼓励保险总部机构进一步从资金、人才、政策方面加大对宁波保险创新的支持。围绕配齐、健全、优化保险产业链和完善供应链保险服务,促进业内外机构规范合作、融合发展。优先推动健康养老、安全生产等产业带动力强的保险领域创新,实现保险产业内循环向跨产业外循环的提升。

二是推进创新破题扩面提质。破题,就是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问题,填补保险服务空白,比如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现状,探索开展进口冷链食品无害化处理保险、疫苗保险;针对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使用审批繁琐、人伤事故受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问题,开展道路交通事故救助保险,激活救助基金。扩面,就是要扩大现有创新项目的使用领域或覆盖范围,更大程度造福于民,比如推动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向“三小一摊”扩面;推动建设工程综合保险向水利建设、交通设施建设领域延伸;促进数字健康保险交易示范性平台推广运用和功能优化。提质,就是提升创新项目的质效,优化保障模式,扩大业务能级,比如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探索推进部分保险创新区域联动;引进科技保险专营机构,推动科技保险向专业化、集约化转型;全面深化警保合作,推进道路交通事故处置线上化、可视化。我们已初步拟定了试验区建设60余项任务,其中涉及创新项目“破题、扩面、提质”的近30项。

三是强化机构创新主体责任。推动完善风险防控机制,鼓励保险机构加强数据积累和开发风险识别模型,实现对创新风险的精准识别和前瞻应对,激发“敢创新”的主动性。在监管评级、风险监测、行政许可等方面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对创新有成效、风险管控好的机构给予适度倾斜,对因创新业务导致的监管指标短期波动保持一定的容忍度,调动保险机构“愿创新”的积极性。把好产品备案关、创新项目保护审核关,保障保险创新质量,提高保险机构“会创新”的专业性。发挥政府市场合力,指导保险机构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保险机构“能创新”的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