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

李迅雷:假设4月疫情拐点 GDP全年增速在5左右可能实现

新浪财经

关注

  原标题:李迅雷今天演讲:2500、2600应该是一个底部了,假设4月疫情拐点,GDP全年增速在5左右有可能实现,悲观预期下依然有投资机会

来源:资识 

作者:聪明投资者 

“疫情最终是可以得到控制的,今年在一个悲观的预期下还是会有一定的投资机会。”

”美国的疫情还在爆发当中,美国疫情的再生系数,我们今天刚刚计算了R0达到1.8……按照我们现在的预测来讲,疫情可能要到10月末基本上(才能)出现一个全球性的拐点,但这个预期会不会到来?我想谁都没有确实的把握说疫情什么时候结束。“

“如果说按照我们的估算,4月份左右疫情出现拐点,按照目前政策,全年的GDP增速在5%左右还是可能实现的。 对于股市来讲, A股市场还是有一定的韧性,2500、2600应该是一个底部了。”

“要实现GDP5%以上,如果疫情在4月份能够得到一个控制,至少还要6-8万亿人民币刺激……今年更多应该用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稳增长,它主要靠投资加杠杆。”

“现在逆全球化,疫情更加阻断了全球产业链、全球供应链。所以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压力,对中国的出口也会带来显著影响。”

“企业复工不理想的问题,还有居民收入减少的问题,还有就业压力等等问题都会陆陆续续体现出来,所以比较难看的经济数据已经反映出我们今年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目前来讲,银行在我们企业利润的占比当中比重过大,所以银行要适度让利,提高对不良资产的容忍度,把一部分的利润转给实体经济。”

“消费主要是靠中低收入阶层,是消费的主力。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更多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提升中低收入阶层居民的收入水平,这就需要财政税收政策上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以上,是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今天富国基金ETF投资春季策略会上,发表的最新精彩观点。

海外疫情不断持续,近期国家也出台相关刺激政策,包括特别国债的拟发行等,李迅雷对于全球和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以及近期出台的各项政策给出了解读。

在他看来,全球经济下行已成定局,3月份中国的经济依然还是不乐观的,但在这样的市场下,依然存在结构性的机会。对于疫情对于中国经济和股市造成的最坏结果,他也给出了预判。

聪明投资者整理了演讲和问答全文,分享给大家。

2020年全球经济下行已成定局

悲观预期下还有一定的投资机会

今天我的演讲围绕有关全球疫情风暴下A股市场的机会。

首先来讲,2020年全球经济下行已成定局,但这里面还有一个不确定的方面,疫情能够持续多久?如果控制住,能不能对我们经济带来一定的振兴作用?好在中国的疫情基本上控制住了。

我们有一个金融工程团队,金融工程团队从过年期间就没有休息,一直在预测中国新冠疫情的扩散情况,寻找拐点什么时候到来?

我们的这个预测还是比较准确的,在2月3号的报告当中,预测到我们大概在2月的中下旬出现拐点,累计确诊人数大概是88000左右。现在来讲确实中国的疫情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得以控制。

有人又担心,随着海外输入性的疫情,中国疫情是不是会来第二波?我们最新的研究认为,不会来第二波的,因为在当初武汉封城之后,疫情没有再扩散在其他省市,病例数量增长比较缓慢,说明我们这一套控制疫情的方式方法还是非常有效的。

我们在2月28号又出了篇报告,认为海外疫情大概率要失控,分析疫情按理说是医疗行业的事情,但为什么我们去做这个事情?因为跟投资有很大的相关性。

试想,如果这个报告在2月3号那天认为中国已经可控制,是不是在2月3号有一个抄底的机会?。

我们2月28号,同时又预测海外疫情会失控,这是不是又是一次对于海外市场的做空机会?是不是对国内A股也是个警示?

确确实实到目前为止,美国的疫情还在爆发当中,美国疫情的再生系数,我们今天刚刚计算了R0达到1.8。

所以最晚在10月末,这个疫情应该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总体来讲,全球的疫情还是可控的,而不是像有些人比较悲观的认为疫情以后要在全球蔓延,有几亿的人得这个疫情。

首先要认识到,海外的疫情失控这个局面是比较严峻的。另外我们还要知道,疫情最终是可以得到控制的,今年在一个悲观的预期下还是会有一定的投资机会。

全球化进程放缓,对中国出口带来显著影响

3月份经济依然不乐观

抛开疫情不说,首先来看,我们将面临的究竟是危机还是衰退?

到目前为止,海外的金融机构在经历了2008年的次贷危机之后,风控大大的加强了,监管也是越来越严格了,所以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率处在历史低位,金融机构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问题还是在于经济动能的减弱,全球性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即便没有这次疫情,我们也从2019年的数据上面发现了,经济增速在放缓。经济增速放缓又会影响到我们的全球贸易,尤其是现在全球性的疫情,使得经济几乎停摆。

按照我们的逻辑,分析经济去看四个要素,人口流、货物流、资金流、还有信息流。除了信息流,目前非常好,我们现在网上教育、网上购物,网上的盈利模式越来越丰富,在整个经济当中份额不断提高。

但是不可避免的,由于疫情跟以往的金融危机有本质区别,区别就在于它限制人口的流动,限制了货物的流动,我们面临的压力也会加大,尤其货物流动限制之后,全球化的进程肯定是放缓。

全球产业链的中断再加上之前已经有的贸易摩擦,到现在来讲,恐怕对我们全球化的进程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所以现在逆全球化,疫情更加阻断了全球产业链、全球供应链。所以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压力,对中国的出口也会带来显著影响。

顺便讲一下今天公布了PMI数据,52%。很多人觉得PMI数据52%应该还可以,因为是在枯荣线这条分界线上。但是实际上,PMI这个指标是环比指标,因为2月份是很差,已经落到了一个冰点,只有35%,所以现在虽然是52%,但它的上涨幅度比预期也就小了。

原先认为复工复产率应该有个大幅提升,比如说翻一倍,那翻一倍就应该到70%,但现在只有52%。所以给大家提醒一下,3月份的经济依然还是不乐观的。

基于此,全球的央行再次掀起降息潮。之前在2019年的时候纷纷降息,降息是为了防止经济衰退,现在遇到疫情所采取的降息,所采取的这种量化宽松政策前所未有。

像美国,这一次降息降到150个基点,使得联邦基金的目标利率降到0。像欧盟、日本本身就是负利率,只有采取更多量化宽松首先来解决流动性的问题,因为流动性短期会诱发危机的,我们现在经济已经衰退了,就避免经济剧烈的震荡。这个就是我想讲的一个经济下行的浅层原因。

全球经济可能面临长期衰退

深层次原因是长期和平导致的结构固化

经济下行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深层原因还是在于长期和平导致的结构固化。主要经济体都面临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人口的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对于我们人类来讲是个幸运的事情,中国也好,全球也好,我们现在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是达到了人类历史上最高的峰值。同时来讲也面临着一个压力,吃饭的人多了,干活的人少,经济增速就下来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在于结构的固化,长期这样一种格局不变。发达经济体那些所谓的民主政治体制口口声声说搞改革,实际上他还是在放水,使得阶层固化。

比如说像民主党候选人桑德斯的崛起,虽然他可能当选不了,但是他的崛起,反映的是民意。他是搞极左的,民粹主义。无论是特朗普也好,还是桑德斯也好,所采取的一些策略,背景就是社会结构矛盾趋于恶化,妨碍了经济增长。所以深层次原因已经非常清楚了。

这种深层次问题,要靠什么解决?就要靠改革来解决。但改革要触动利益,利益主体跟目前的西方精英阶层是合为一体的,那你怎么去改革呢?所以这个本身就存在一种悖论,这也就是我的逻辑,全球经济可能步入一个长期的衰退。

对中国经济会导致什么样的影响?中国今年经济的目标是5.5~6%,因为这是一个翻番的目标,也是我们全面奔小康的收官之年。

这个目标现在能不能实现呢?现在下结论太早了。无论是可能实现,还是不可能实现都不能够下这个结论,为什么?因为疫情还是在扩散当中,要到什么时候能够终止呢?确实不好说。

按照我们现在的预测来讲,疫情可能要到10月末基本上(才能)出现一个全球性的拐点,但这个预期会不会到来?我想谁都没有确实的把握说疫情什么时候结束。

要实现GDP 5%以上

至少还要投6-8万亿人民币

这样,我们应对疫情的肆虐所采取的刺激政策,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不管这个目标是否一定要实现,就业问题是个眼前明摆着的问题。

所以上周五高层会议上已经明确提出4项举措,主要是4项,还有其他的一些举措也会陆陆续续出台。

第1个,要发行特别国债。

第2个,要适当提高赤字率。

第3个,要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

第4个要降低贷款利率。

我们昨天看到利率MLF还是LPR,肯定会跟随着逆回购利率的下调而往下调的。逆回购利率下调20个基点,这也表明我们降息还会持续。

第2个,这次发国债主要任务还是为了刺激需求,拉动消费,搞新基建。还有比如说像地方政府专项债,像提高赤字率,都是从财政这条线上面来激活经济,能够让经济保持一个回升的力度。

因为第一季度的GDP大概率就是一个负增长,后面还有三个季度。我觉得企业复工不理想的问题,还有居民收入减少的问题,还有就业压力等等问题都会陆陆续续体现出来,所以比较难看的经济数据已经反映出我们今年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如此严峻的形式,美国也好,欧盟、日本也好,已经出台了史无前例的刺激政策,美国,算了一下,累计要投下去6万亿美元,我们应该投多少呢?

我相信,要实现GDP 5%以上,如果疫情在4月份能够得到一个控制,至少还要投6-8万亿人民币刺激,这是一些举措。

当然,我们也会面临一定的压力,比如物价上涨,尤其是农副产品的价格是否会出现上涨?上涨过程当中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降准降息?

因为通胀的压力还是存在的。所以我的判断来讲,今年更多应该用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稳增长,它主要靠投资加杠杆。

虽然长期来讲,改革是必要的,但现在是远水不解近渴,企业首先要活下来,居民的收入水平要得到一个提升,像这一方面,都是需要我们方方面面去努力,来实现今年的一个稳增长目标。

经济结构分化可能加剧

抓住投资的结构性机会

讲到这个话题,目标能够基本实现或者在接近目标的前提下,经济结构会出现怎么样的变化?我想经济结构还是一种分化,因为不管怎么样,如果今年实现到5.5%,还是比去年6.1%是有所下降的。

在这种背景之下,存量经济特征越来越明显,在存量经济下如何出现经济结构的变化?两个字,大家一定要记住,叫分化。

这个词我在2017年7月份就提出来了,我说分化可能会加剧。所以,面对这样一种分化,一定要抓住投资的结构性机会。

我讲过几大分化:

第一,人口分化。1/3的城市人口是净流出的,1/3是净流入,这个是人口分化。今年以来,杭州、成都、深圳的房价涨的比较好,或者有上涨势头,因为这些地方的人口都是净流入。

第二,居民收入的分化。这个是个不好的分化。所以为什么我建议发消费券、补贴一些中低收入阶层?他们能消费、敢消费,一方面拉动投资,另外一方面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因为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放缓。

第三,产业的分化。就是新经济部分高增长,传统经济部分是低增长,疫情又加速了头部企业和非部头部企业的分化,我们投资上应该要抓大放小,要选择一个新兴产业、新基建,跟人民生活相关的,比如医疗、教育、健康等等。像富国基金推出的ETF就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更加广泛的选择工具,医疗ETF、消费ETF和基建ETF,给大家更多的选择机会。

还有,头部企业跟非头部企业。疫情以来,很多中小企业面临很大压力,但那些头部企业反而有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一批中小企业可能要倒闭,虽然政府也花了力气去救助这些企业,但只能救一时,不能救永远。结构的分化、企业结构的分化在西方发达经济体是个非常正常的现象。

以房地产企业为例,一二月份房地产销售就出现了严重的分化,虽然销售面积大幅下降,但销的好还是那些前十大房产;包括家电行业也是分化,我们现在汽车销量大幅下降,接下来就是汽车行业的分化。

纵观中美股市过去10年的变化,也是一个非常显见的28现象。美国股市走了11年的牛市,真正跑赢市场的可能20%的股票也不到,所以我们的投资难度在加大,选择范围要更加精准。

银行要适度让利给实体经济

提高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

第三方面,我想给大家来交流一下2020年政策的应对和走向。我前面已经提到了一些,这是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远超次贷危机的,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把政策放在投资上面。

从力度上来讲,投资是能够立竿见影的。投资总共三块,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和制造业的投资。房住不炒是一个原则,当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因为形成了房地产泡沫,最终泡沫破灭,导致次贷危机,次贷危机又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所以这种教训必须得吸取。

政策层面还是会把握住,在房住不炒的前提下,在房子不大水漫灌的前提下面,把我们基建投资拉上去,既能够稳增长,也能够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结构性问题。

另外一方面,还是要进行结构的调整,政策层面、总量层面你需要来拉动,但是结构这个层面还是非常需要的。

我们3大部门,一个是政府部门,一个企业部门,还有一个是居民部门,三大部门之间存在结构性的问题,比如说地方杠杆的水平过高,这次为什么要发特别国债?特别国债是中央财政来发的,中央财政就可以来加杠杆,因为地方财政杠杆率过高,中央财政杠杆率水平还非常低。

另外,为什么我们要给企业优惠的贷款、更多的资助。因为目前来讲,银行在我们企业利润的占比当中比重过大,所以银行要适度让利,提高对不良资产的容忍度,把一部分的利润转转给实体经济。

消费主要是靠中低收入阶层,是消费的主力。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更多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提升中低收入阶层居民的收入水平,这就需要财政税收政策上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这是针对疫情可能会采取的一些政策。包括我们今年财政赤字率水平,我的建议今年要提高到3.5%,去年是2.8%,这方面也能够增强应对一切的能力。

当然有人会想,今后我们的债务是不是会很重。进行国际比较来看,我们现在政府杠杆率的水平相对还是不高的。像美国的政府杠杆率水平是119%。像日本,政府杠杆率水平是在250%左右,我想我们中国,整个政府的杠杆率水平在50~60%,提升的空间还是比较大。

再一个,我们毕竟拥有雄厚的国有资产、大量的国有土地、大量的国有的自然资源。这一方面西方发达经济体是不具备的,所以我们对于财政政策的空间还是要给予更加乐观的估算。

全年经济停摆,GDP增速可能在零附近

4月份出现拐点,GDP增速可能在5左右

最后,我们的资本市场还是存在比较多的机会。

一方面,估值水平在历史比较来讲,处于历史的低位。

第二,我们的改革还在推进当中,尤其是以注册制试点为抓手的改革还在继续推进。今年是我们上交所成立30周年,同时又是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上海浦东新区设立30周年,都表明了中国今年还是一个改革之年,改革对于我们的资本市场又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契机。这样的背景之下,市场的结构性机会还是存在的。

今年由于疫情风暴,市场下跌所,估值水平被低估,个别行业砸出一个大坑,在这个时候,选择余地更加充裕了。

问:在当前的悲观预期下,对我国经济和股市的最坏影响大概有多大?

李迅雷:如果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今年全年停摆,GDP可能就是会在零附近。如果说按照我们的估算,4月份左右疫情出现拐点,按照目前政策,全年的GDP增速在5%左右还是可能实现的。

对于股市来讲, A股市场还是有一定的韧性,2500、2600应该是一个底部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