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

中国长城资产周礼耀:资产公司的主业回归与业务重塑

新浪财经综合

关注

原标题:《中国金融》|周礼耀:资产公司的主业回归与业务重塑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周礼耀 作者系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回归主业是资产公司探索功能定位的迫切要求

诞生于亚洲金融危机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资产公司”)成立20年来,秉承“化解金融风险、提升资产价值、服务经济发展”的经营理念,从政策性阶段解决银行业不良资产、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到商业化转型期收购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搭建提升主业价值的各类金融平台,以及新时期围绕问题债权、问题资产、问题企业等问题类资源开展实质性重组业务,盘活社会存量资产,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维护社会经济稳定,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独特的历史性作用,成为我国经济金融体系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资产公司回归本源、聚焦主业,既是新时期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战略安排,也是资产公司探索自身在中国经济金融体系功能定位和存在价值的迫切要求。在全面总结资产公司改革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既要充分肯定并继续发挥资产公司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又要重新审视新时期资产公司的功能定位,坚决摒弃与资产公司功能定位不匹配的理念做法,严守不破“底线”、不踩“红线”和不碰“高压线”的经营原则,重构与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相适应的业务模式,紧紧围绕主业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妥善处理自身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回归主业的重要基础

新时期,资产公司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准确把握环境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并妥善处理自身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资产公司回归主业的前提条件。

准确把握资产公司发展面临的环境

一是周期判断更加困难。一般而言,不良资产是资源在企业周期→产业周期→金融周期→经济周期的有序作用下出现错配的一种客观存在。长期以来,资产公司根据不良资产所处经济金融波动周期,以及企业行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采取周期性经营策略加以处置,进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和平滑经济周期的目的。

一看企业周期。企业生命周期能够恰当地反映不良资产的特点。如在初创、衰退阶段,企业流动性较弱,容易产生不良资产;在成长、成熟阶段,内部治理逐渐完善,要素整合较为有效,资产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部分企业盲目扩张、盲目多元化,特别是过度地使用杠杆,将自身发展带入困境,出现流动性风险乃至濒临破产,缩短了企业周期,从源头上加快了不良资产形成。二看产业周期。产业周期一般也分为初创、成长、成熟、衰退四个时期。近年来,某些产业一哄而上同质化经营的发展模式使其往往在正常周期前有一个偏态化的冲高回落。这既浪费社会资源,还造成产能过剩,成为国家去产能、调结构的重点对象。三看金融周期。金融周期处于上升通道时,货币宽松,信用扩张,杠杆加大,不良资产形成的速度及规模有所放缓;金融周期因负债率触及“天花板”而进入下降区间时,信用开始收缩,不良资产规模开始增长。继2017~2018年的“去杠杆”以及2019年的“稳杠杆”后,市场规律作用下的“去杠杆”还在继续,不良资产市场规模仍在扩张。四看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会影响企业不良资产的形成及其状态转换。经济在复苏和扩张期,不良资产价值逐步得到修复,其规模呈下降趋势;经济下行时期,会加快不良资产暴露和积累,其规模会呈扩大态势。

新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趋复杂严峻,表现在不良资产形成和传导上,上述四个周期不再有序地作用于资源配置,而是既相互交织又互为传导,既相互叠加又彼此共振,共同作用于经济金融资源的配置,使得资产公司对周期的判断更加困难,导致不良资产经营的周期性策略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灵”。

二是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不良资产市场参与主体进一步多元化,发展形成包括四大资产公司、地方资产公司、银行系投资公司等在内的“4+2+N”的市场格局。新时期,经济金融领域的不断开放是大势所趋。从历史经验看,国外知名投资机构往往会把握一国市场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资产贬值的机会,大举进入该国市场“血腥”觅食。它们在此时期大肆收购问题资产,形成产业复苏后的垄断格局,攫取超额利润。从实际情况看,它们对经济的渗透和产业的影响是长远的,甚至触及国民经济命脉和经济金融安全。随着外资机构对中国不良资产市场投资力度的加大,资产公司不仅面临着不良资产市场多元化带来的日益激烈的国内同业竞争,还将直面具有较高市场化程度、较强产品创新能力的国外巨头的竞争。

三是使命职责更加重大。新时期,以强监管、强问责为主要特征的监管政策密集出台,促进金融正本清源、脱虚向实。这一时期,资产公司更加专注主业,业务经营的重心转向了金融不良资产、非金融不良资产的收购处置,以及问题企业、问题资产、问题金融机构的实质性重组业务及救助上。在此过程中,从履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角度上讲,资产公司既要依托主业优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又要推动实质性重组服务实体企业发展,还要发挥金融救助功能维护社会经济稳定。从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角度上讲,资产公司既要防止所收购的不良债权因市场变化出现高位流动性冻结,又要满足监管指标达标等合规性要求,还要取得经营业绩回报股东。资产公司肩负的使命、履行的职责更加重大。

四是队伍建设更加紧迫。专业人才是资产公司发展的宝贵财富。当前资产公司面临的发展环境对人才队伍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方面,人才梯队建设需要加强。要根据资产公司人才结构现状,加强与回归主业相适应的人才梯队建设,注重发挥具有丰富不良资产经营经验的“老人”对“新人”的传帮带作用,增强艰难困苦环境下回归主业的工作磨炼和经验积累。另一方面,体制机制建设也需要加强。要基于资产公司体制机制实际情况,建立促进回归主业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人才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妥善处理自身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资产公司在准确把握新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的基础上,要总结经验教训,主动应对挑战,积极谋求转型,着力寻求自身可持续发展与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之间的动态平衡。重点是处理好四方面关系。

一是处理好履行使命和自身经营安全的关系。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资产公司要提高对外部环境的研判水平和应对复杂形势的工作能力。一方面,要做好经营发展规划,统筹配置有限资源,控制合理发展边界,量力而行、量入为出,避免失重失衡进而引发自身风险;另一方面,要深度挖掘资产潜力,算好资产质量账、收入支出账、资本回报账,精打细算,不断增强资本积累,实现更大的价值。在此过程中,资产公司要有敬畏之心,坚守底线原则,稳健经营,不可轻率冒进。要强化风控意识,做到未雨绸缪,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二是处理好价值判断和经济走势的关系。要顺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好不良资产的价值判断,进而采取与经济形势相适应的经营策略。相对政策性时期的政策空间和商业化阶段的宏观环境,新时期下的宏观经济周期和企业生命周期都超出资产公司以往的经验,对存量资产内涵价值的判断应该更加谨慎。要结合宏观经济形势从资产的静态价值(如账面价值等)、市场价值、动态价值等多个层面、多个维度来衡量不良资产的价值;同时,对不具备运作价值资产的处置也应更果断坚决。

三是处理好回归主业和理性竞争的关系。在不良资产业务由收处期进入收持期的背景下,包括资产公司在内的各不良资产市场参与主体应加强合作、功能互补,共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与之相对应,资产公司回归主业既不是“见包就拿”,也不是“逢包必争”,更不是“感觉是个机会就上”,而是要将处置运作周期拉得更长,经营困难想得更多。要心无旁骛地把主业做精,根据市场经济规律来谋求发展,通过市场来检验战略、策略以及产品的有效性,并坚持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要避免无谓的竞争,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最大限度实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乘数效应”。

四是处理好业务创新和监管创新的关系。业务创新推动监管创新,监管创新反过来又规范了业务创新。在业务创新上,要运用末端经营策略,建立“业务→产品→客户”的业务拓展体系,推进非标业务标准化,解决收购难、处置难的问题。具体而言,在资产包收购的尽调阶段,就要以处于末端的客户为导向,或是统筹资源配置,开展上游拉动式重组;或采用“鱼吃法”,即比照食鱼的方法,将整个不良资产包分成“鱼唇类”“鱼眼类”“鱼脑类”“鱼肉类”等若干小的资产包,并根据各类资产包的不同价值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分类处置;或运用“七圈模式”,即在不良资产包第一个原始圈内,先按质量状况将其分为优质资产和问题资产两个小圈,再将优质资产分为主业资产和副业资产两个小圈,并将问题资产分成有效资产和无效资产两个小圈,最后对优质主业资产和问题有效资产通过“逆周期培育、顺周期提升”实现“跨周期”的价值后,来弥补问题资产的损失,进而获得不良资产经营的综合收益。在监管创新上,针对商业化转型过程中开展的顺周期类融资业务,监管部门对资产公司采取了类银行标准进行监管。银行与资产公司风险偏好不同,银行的制度设计强调风险规避,而资产公司则致力于化解金融风险。新时期,资产公司加快回归本源、聚焦主业,不良资产经营主业比重不断提升,类融资业务主要作用于实质性重组,应作为主业延伸业务进行考量和监管,这也是当前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研究的问题。

重塑发展模式、破解四大难题是回归主业的路径方法

新时期资产公司回归主业对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战略意义,探索实现自身在中国经济金融体系中存在价值的迫切需要,以及市场环境、竞争环境、监管环境、人才环境等发生的深刻变化,决定了资产公司回归主业绝非简单意义上的回归,而是要在妥善处理好自身发展与外部环境关系的基础上,按照近期出台的《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提振资产公司发展信心,重塑发展模式,开辟发展道路。

重塑发展模式

一是政策性业务不可复制。政策性时期,资产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对资产进行有效处置。新时期,资产公司作为商业化的经营机构,在回归主业的同时,运作模式不能简单地复制政策性时期的不良资产运作方式。二是过渡期业务难以为继。资产公司进入转型过渡期之后,经济进入上行周期,不良资产业务供给不足,于是开展了以类信贷为代表的与主业关联不大的业务。新时期,资产公司作为专业化的不良资产运营机构,在业务内容上更不能实施上述类融资业务。三是新时期模式必须重塑。资产公司成立以来,前两次大规模不良资产收购都正值周期性“拐点”,当时开始上行的经济为资产公司处置这些不良资产、促进最大化回收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商业化探索初期,适逢部分商业银行改制,资产公司以商业化形式收购其部分不良资产,彼时经济还处于上升通道;而随后大量开展的类融资业务,尽管脱离了主责主业,但在某种意义上契合了顺周期的市场需求。新时期,面对周期判断更加困难、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使命职责更加重大、队伍建设更加紧迫的发展环境,资产公司的回归主业既不能简单地返回政策性时期的“老路”,也不能盲目地重走转型过渡期的“弯路”,而是要坚定不移地开辟一条既符合自身特点又满足监管要求还适应国家需要的“新路”。因此,新时期资产公司回归主业的业务模式必须在处理各类关系、破解诸多难题的基础上加以重塑。

破解四大难题

一是走出“误区”,实施跨周期战略。在业务模式上,既不是政策性时期传统的逆周期业务,也不是商业化探索期的顺周期业务,而是建立以“坏银行”为切入点进行逆周期资产收购,以“好银行”为手段进行全周期价值培育,以“投资银行”为功能进行价值提升,进而在顺周期实现处置回收的跨周期业务模式。二是消除“盲区”,拓展业务空间。在功能定位上,新时期的资产公司并非政策性时期成体系地、简单化收购处置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完成国家交代的政策任务;也非商业化探索时期有选择性地收购处置能带来盈利的不良资产;而是要聚焦主业,以社会上所有存量不良资产为对象,分门别类加以处置和运作,实现有效资产价值提升和无效资产清理退出。新时期对不良资产业务的处置运作需要全局的意识、创新的思维、投行的手段,注重的是综合性效益;与之相对应,实质性重组业务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中,要注重与企业结构调整相关的兼并重组、破产重整、夹层投资、过桥融资、阶段性持股等投资银行手段的合理运用。三是远离“禁区”,探索盈利模式。在存在方式上,新时期的资产公司要坚决远离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管政策的“禁区”,按照主业规范发展的要求,重新构建与回归不良资产主业、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相适应的业务模式,要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打造以不良资产收购为重点、以实质性重组业务为特色的业务体系,构建差异化、错落式、“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盈利模式。四是勇闯“特区”,肩负国家使命。在价值实现上,新时期的资产公司不只是单纯的商业机构,更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金融应急处理的专门机构,在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面前,更注重后者。资产公司要坚持功能定位、发挥主业优势,创新业务模式。采取金融救助、托管危机金融机构等方式,依法合规参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风险化解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包括不良资产处置、直接注资重组、同业收购合并、设立处置基金、设立过桥银行、引进新投资者以及市场退出等多元化传统手段及创新方式,积极稳妥推进问题金融机构风险化解。此外,资产公司还要围绕违约债券和资管业务开展不良资产收购及问题企业的实质性重组业务,努力化解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

健全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是新时期资产公司回归主业的重要保障

探索建立新时期资产公司回归主业的发展路径,既需要资产公司层面的积极努力,也离不开地方政府、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在资产公司层面,要根据不良资产实质性重组项目创新要求高、跨越周期长、不确定性强、实施难度大、涉及方面广等特点,倡导工匠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通过干苦活、干累活、干别人不愿意干的活,最终干成别人干不了的活;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氛围,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容忍创新失败;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打造一支忠诚于化解金融风险职责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专业团队。

在地方政府层面,建议其承担风险化解的主体责任,牵头推动、妥善管控并有效阻断风险升级和蔓延。要发挥平台作用,协调包括资产公司、债权人、问题企业、重组方等风险化解参与方的关系,建立健全发挥各方优势、合力推进风险化解的工作机制。同时,围绕风险化解的工作需要,配套相应政策,创造有利环境,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

在国家政策层面,为更好地发挥资产公司化解金融风险的功能,与其回归主业的路径相适应,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为资产公司增加资本投入,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另一方面,建立符合主业发展、与化解金融风险相适应的考核机制,并根据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实际情况,探索具有资产公司特点的监管模式。